1999年 第17卷 第S1期
1999, 17(S1): 663-667.
摘要:
自生的稀土元素矿物一独居石在前寒武纪沉积岩中发现尚属首次。产地是大连地区金县金石滩,地层是震旦系的十三里台组。自生独居石发现于灰绿色绢云母化伊利石泥岩中,泥岩作为铁质浸染的红色叠层石灰岩的夹层也包含有针铁矿的细脉,因为许多独居石聚晶是被包裹在针铁矿细脉中。可以确定蓝细菌的生物矿化作用对于自生独居石和铁质浸染的形成都起了作用。电镜扫描和电子探针的能谱、波谱分析证实:自生独居石为10μm左右的半自形柱状单晶。单晶的柱面和轴面清渐可辨,集合体最大直径50μm左右。经波谱分析自生独居石的化学成份为(%):Ce2O333.28,La2O39.52,Nd2O317.26,P2O330.04,ThO22.73,Pr2O33.12,Sm2O32.01,Gd2O30.59,UO20.19,Fe2O50.34,SiO20.56,CaO0.14,Al2O30.08,TiO20.11,Na2O0.01,总计99.98。因此,自生独居石应属于Ca,La,Nd的独居石变种。自生独居石的发现为利用U,Th-Pb法测定无化石的前寒武纪地层同位素年龄显示了可能性。
自生的稀土元素矿物一独居石在前寒武纪沉积岩中发现尚属首次。产地是大连地区金县金石滩,地层是震旦系的十三里台组。自生独居石发现于灰绿色绢云母化伊利石泥岩中,泥岩作为铁质浸染的红色叠层石灰岩的夹层也包含有针铁矿的细脉,因为许多独居石聚晶是被包裹在针铁矿细脉中。可以确定蓝细菌的生物矿化作用对于自生独居石和铁质浸染的形成都起了作用。电镜扫描和电子探针的能谱、波谱分析证实:自生独居石为10μm左右的半自形柱状单晶。单晶的柱面和轴面清渐可辨,集合体最大直径50μm左右。经波谱分析自生独居石的化学成份为(%):Ce2O333.28,La2O39.52,Nd2O317.26,P2O330.04,ThO22.73,Pr2O33.12,Sm2O32.01,Gd2O30.59,UO20.19,Fe2O50.34,SiO20.56,CaO0.14,Al2O30.08,TiO20.11,Na2O0.01,总计99.98。因此,自生独居石应属于Ca,La,Nd的独居石变种。自生独居石的发现为利用U,Th-Pb法测定无化石的前寒武纪地层同位素年龄显示了可能性。
1999, 17(S1): 668-674.
摘要:
碳沥青在大厂矿田龙头山礁灰岩区分布广泛,其主要产出形式为充填于碳灰岩岩溶孔洞,原生扎除及方解石裂隙豚中,在锡石一硫化物矿体内及花岗班岩与礁灰岩的接触面上也见碳沥青分布。对碳沥青及龙头山地区生、储、盖条件的分析表明,生物礁内曾有过油气的运移和储集过程。稳定同位素与流体包裹体成分特征显示了有机质参与金属成矿的明显迹象。推测泥盆纪海底喷流一沉积成矿时期是油气活动的重要时期之一,油气田最终的破坏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浆侵入有关。有机质参与金属成矿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富含有机质的油田卤水促使地层中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形成热水岩溶──礁灰岩中的主要成矿空间;提供丰富的硫源;制约成矿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等。另一方面,泥企纪海底热水活动和燕山晚期岩浆侵入为油气演化和油田卤水运移提供了动力,尤其是后者加速了油田的变质,导致轻质组分挥发,留下了大量的碳沥青。
碳沥青在大厂矿田龙头山礁灰岩区分布广泛,其主要产出形式为充填于碳灰岩岩溶孔洞,原生扎除及方解石裂隙豚中,在锡石一硫化物矿体内及花岗班岩与礁灰岩的接触面上也见碳沥青分布。对碳沥青及龙头山地区生、储、盖条件的分析表明,生物礁内曾有过油气的运移和储集过程。稳定同位素与流体包裹体成分特征显示了有机质参与金属成矿的明显迹象。推测泥盆纪海底喷流一沉积成矿时期是油气活动的重要时期之一,油气田最终的破坏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浆侵入有关。有机质参与金属成矿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富含有机质的油田卤水促使地层中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形成热水岩溶──礁灰岩中的主要成矿空间;提供丰富的硫源;制约成矿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等。另一方面,泥企纪海底热水活动和燕山晚期岩浆侵入为油气演化和油田卤水运移提供了动力,尤其是后者加速了油田的变质,导致轻质组分挥发,留下了大量的碳沥青。
1999, 17(S1): 675-680.
摘要:
以白云鄂博矿区含矿白云岩的分布、野外地质产状等基础地质特征为基础,结合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一系列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含矿白云岩既非典型的正常海相沉积碳酸盐岩,亦非典型的岩浆碳酸岩,它既有典型的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的某些特征,如其分布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层位性,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与周围地层呈整合接触并与其同步褶皱和变形,具明显的层理等构造;同时又具有岩浆碳酸岩的某些特征,如沿深大断裂构造分布,下都有脉状体等。该白云岩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如具“眼式”构造,上都为层状,下部为脉状的“二元式”结构,它的C、O、Sr同位素特征介于海相碳酸盐和岩浆碳酸盐之间。上述特征都表明,白云岩为海底循环的热水流体喷溢沉积而成。
以白云鄂博矿区含矿白云岩的分布、野外地质产状等基础地质特征为基础,结合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一系列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含矿白云岩既非典型的正常海相沉积碳酸盐岩,亦非典型的岩浆碳酸岩,它既有典型的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的某些特征,如其分布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层位性,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与周围地层呈整合接触并与其同步褶皱和变形,具明显的层理等构造;同时又具有岩浆碳酸岩的某些特征,如沿深大断裂构造分布,下都有脉状体等。该白云岩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如具“眼式”构造,上都为层状,下部为脉状的“二元式”结构,它的C、O、Sr同位素特征介于海相碳酸盐和岩浆碳酸盐之间。上述特征都表明,白云岩为海底循环的热水流体喷溢沉积而成。
1999, 17(S1): 681-686.
摘要:
论述了我国南方玄武岩和花岗岩发育的铁铝土原生矿物和粘土矿物物组成及其风化和演变。玄武岩发育的土壤中,风化强烈的砖红壤含重矿物主要集中在10~50μm和50~100μm粒级中,达35%~92%;风化较弱的红壤和赤红壤含重矿物主要在100~250μm粒级中,达10%~20%;而花岗岩发育的铁铝土中,轻矿物占绝对优势。玄武岩发育的赤红壤和红壤中高岭石含量低于花岗岩发育的同类土20%。而前者发育的红壤粘粒(<2μm)中高岭石和非晶物质含量都低于砖红壤和赤红壤:后者发育的赤红壤、红壤和黄壤粘粒中高岭石含量分别为54%、42%和35%。研究花岗岩和玄武岩发育的红壤、黄壤的长石风化结果表明,长石在土壤中的风化深受气候和母质来源的双重影响,因而支配着它在土壤不同粒级中的分布。土壤中各种长石的风化顺序是:钠长石≥钾长石≥钙长石。
论述了我国南方玄武岩和花岗岩发育的铁铝土原生矿物和粘土矿物物组成及其风化和演变。玄武岩发育的土壤中,风化强烈的砖红壤含重矿物主要集中在10~50μm和50~100μm粒级中,达35%~92%;风化较弱的红壤和赤红壤含重矿物主要在100~250μm粒级中,达10%~20%;而花岗岩发育的铁铝土中,轻矿物占绝对优势。玄武岩发育的赤红壤和红壤中高岭石含量低于花岗岩发育的同类土20%。而前者发育的红壤粘粒(<2μm)中高岭石和非晶物质含量都低于砖红壤和赤红壤:后者发育的赤红壤、红壤和黄壤粘粒中高岭石含量分别为54%、42%和35%。研究花岗岩和玄武岩发育的红壤、黄壤的长石风化结果表明,长石在土壤中的风化深受气候和母质来源的双重影响,因而支配着它在土壤不同粒级中的分布。土壤中各种长石的风化顺序是:钠长石≥钾长石≥钙长石。
1999, 17(S1): 687-690.
摘要:
利用激光显微荧光探针、MPV-Ⅲ显微光度计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典型煤的激光显微荧光特征,并运用二项参数(I400、R)与澳大利亚同期煤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我国煤的I400普遍比澳大利亚同期煤高,据此,建立了我国煤的R-I-VRo相关模式留,该图对于正确评价我国烃源岩成熟度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激光显微荧光探针、MPV-Ⅲ显微光度计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典型煤的激光显微荧光特征,并运用二项参数(I400、R)与澳大利亚同期煤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我国煤的I400普遍比澳大利亚同期煤高,据此,建立了我国煤的R-I-VRo相关模式留,该图对于正确评价我国烃源岩成熟度具有重要意义。
1999, 17(S1): 691-698.
摘要:
丁家寨组的沉积特征表明,自二叠纪初阿赛尔期至萨克马尔期在云南保山地区为一持续的海进过程,其下都含砾层可分成两种成因类型:滨海相成因的下部砾岩层和碎屑流成因的上部角砾状灰岩层。文章就了家寨组在横向上的展布特点和纵向上岩相变化规律以及其中所含的海相化石等,对含砾层的各种冰川成因说提出了质疑,并用翔实的资料对区内冰川成因说的重要证据(条痕石、落石、三重序列、冰绿海生物群)提出否定意见。
丁家寨组的沉积特征表明,自二叠纪初阿赛尔期至萨克马尔期在云南保山地区为一持续的海进过程,其下都含砾层可分成两种成因类型:滨海相成因的下部砾岩层和碎屑流成因的上部角砾状灰岩层。文章就了家寨组在横向上的展布特点和纵向上岩相变化规律以及其中所含的海相化石等,对含砾层的各种冰川成因说提出了质疑,并用翔实的资料对区内冰川成因说的重要证据(条痕石、落石、三重序列、冰绿海生物群)提出否定意见。
1999, 17(S1): 699-705.
摘要:
塔里木盆地并下东河砂岩埋藏深、储层优质,属国内外罕见,对其成因众说纷法。本文依据岩石学特征,针对不同类型的孔隙演化特征与其物性参数,对孔隙的成困类型进行分析后认为:东河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以压实剩余的原生粒间孔为主,在部分压实或半充填的剩余(残留)粒间孔隙背景中发育有以溶蚀石英及铝硅酸盐等,而微度扩大的次生和原生混合型孔隙。原生粒间孔隙保存的条件与多种地质因素联合、复合作用关系极为密切。
塔里木盆地并下东河砂岩埋藏深、储层优质,属国内外罕见,对其成因众说纷法。本文依据岩石学特征,针对不同类型的孔隙演化特征与其物性参数,对孔隙的成困类型进行分析后认为:东河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以压实剩余的原生粒间孔为主,在部分压实或半充填的剩余(残留)粒间孔隙背景中发育有以溶蚀石英及铝硅酸盐等,而微度扩大的次生和原生混合型孔隙。原生粒间孔隙保存的条件与多种地质因素联合、复合作用关系极为密切。
1999, 17(S1): 712-717.
摘要:
鲕状黄铁矿产出在燕山元古代裂陷槽兴隆-宽城次级断陷盆地内的高板河SEDEX块状硫化物矿床中。黄铁矿鲕粒有机质含量1.43%~2.59%,生物标志物,规则类异戊二稀烷烃含量丰富,植烷(Ph)、姥鲛烷(P)含量较高。研究结果表明,鲕状黄铁矿为原生菌藻类沉积结构,在还原环境中,海底热水喷口附近嗜热菌藻类大量繁殖。热水的豚动作用,为黄铁矿鲕粒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热水的脉动作用下,嗜热微生物围绕黄铁矿内碎屑生长,同时吸附热水带来的成矿物质。在这种海底喷气-成矿流体脉动-嗜热微生物吸附与还原作用下,形成鲕状黄铁矿。
鲕状黄铁矿产出在燕山元古代裂陷槽兴隆-宽城次级断陷盆地内的高板河SEDEX块状硫化物矿床中。黄铁矿鲕粒有机质含量1.43%~2.59%,生物标志物,规则类异戊二稀烷烃含量丰富,植烷(Ph)、姥鲛烷(P)含量较高。研究结果表明,鲕状黄铁矿为原生菌藻类沉积结构,在还原环境中,海底热水喷口附近嗜热菌藻类大量繁殖。热水的豚动作用,为黄铁矿鲕粒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热水的脉动作用下,嗜热微生物围绕黄铁矿内碎屑生长,同时吸附热水带来的成矿物质。在这种海底喷气-成矿流体脉动-嗜热微生物吸附与还原作用下,形成鲕状黄铁矿。
1999, 17(S1): 718-722.
摘要:
同生碎屑是一种发育于沉积岩中反映动荡沉积环境的典型沉积构造。赣东北大背坞地区双桥山群发现同生碎屑,进一步确认了双桥山群属于半深海-深海浊流沉积,为古沉积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同生碎屑的变形特征,可以分析该区构造变形史(即经历压扁为主的区域格皱变形和韧性剪切变形),厘定大背坞韧性剪切带,并根据同生碎屑的Kxz值,可求很大背坞韧性剪切带剪应变γ=1.01~2.13、最大剪位移0.6-0.8km,推算双桥山群地层层内压扁变形压缩率为23.1%~45.3%。同生碎屑还作为有别于岩石主体的质点成为同构造菱铁矿变斑晶的生长基点。
同生碎屑是一种发育于沉积岩中反映动荡沉积环境的典型沉积构造。赣东北大背坞地区双桥山群发现同生碎屑,进一步确认了双桥山群属于半深海-深海浊流沉积,为古沉积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同生碎屑的变形特征,可以分析该区构造变形史(即经历压扁为主的区域格皱变形和韧性剪切变形),厘定大背坞韧性剪切带,并根据同生碎屑的Kxz值,可求很大背坞韧性剪切带剪应变γ=1.01~2.13、最大剪位移0.6-0.8km,推算双桥山群地层层内压扁变形压缩率为23.1%~45.3%。同生碎屑还作为有别于岩石主体的质点成为同构造菱铁矿变斑晶的生长基点。
1999, 17(S1): 723-727.
摘要:
伊盟地区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发育的冲积扇的扇中砂、砾质辫状河道砂体、曲流点坝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是本区的主要储集砂体。砂岩主要为富杂基、富岩屑的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储层总体上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次生孔隙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并按照曲流点砂坝、分流河道、砂、砾质辞状河道沉积的次序储层物性依次变差。依据孔喉分布特点将山西组碎屑岩储层归为为四种类型:中孔低渗型、低孔低渗型、致密型和超致密型,它们的物性依次由好变坏。其中中孔低渗型储层以溶蚀孔和残余粒间扎为主,多发育于南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及北部的曲流点坝中,为伊盟地区的主要储集层;低孔低渗型储层以晶间孔为主,多发育于冲积扇扇中砂、砾质辫状河道砂体中,在有局部构造存在的条件下可能形成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气成;致密型储层以微孔、微缝为主,仅局部地区见油气显示;超致密型储层,基本上无勘探意义。
伊盟地区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发育的冲积扇的扇中砂、砾质辫状河道砂体、曲流点坝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是本区的主要储集砂体。砂岩主要为富杂基、富岩屑的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储层总体上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次生孔隙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并按照曲流点砂坝、分流河道、砂、砾质辞状河道沉积的次序储层物性依次变差。依据孔喉分布特点将山西组碎屑岩储层归为为四种类型:中孔低渗型、低孔低渗型、致密型和超致密型,它们的物性依次由好变坏。其中中孔低渗型储层以溶蚀孔和残余粒间扎为主,多发育于南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及北部的曲流点坝中,为伊盟地区的主要储集层;低孔低渗型储层以晶间孔为主,多发育于冲积扇扇中砂、砾质辫状河道砂体中,在有局部构造存在的条件下可能形成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气成;致密型储层以微孔、微缝为主,仅局部地区见油气显示;超致密型储层,基本上无勘探意义。
1999, 17(S1): 728-733.
摘要:
淡水湖泊在咸化为盐湖或碱湖过程中必然经历湖相碳酸盐岩沉积阶段,但至今在国内、外湖相碳酸盐岩研究仍处于湖泊沉积学研究的极薄弱领域。我国第三系古湖泊具有不同的演化方向,大多数问盐湖演化(沉积盐岩)[1],泌阳凹陷则不同,它向苏打湖演化(沉积碱岩),因而将泌阳凹陷作为向苏打湖演化的典型代表加以剖析,对于对比研究不同类型湖泊中湖相碳酸盐(岩)发育特征和建立沉积模式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评价油气潜能和指导油气勘探也十分有意义。
淡水湖泊在咸化为盐湖或碱湖过程中必然经历湖相碳酸盐岩沉积阶段,但至今在国内、外湖相碳酸盐岩研究仍处于湖泊沉积学研究的极薄弱领域。我国第三系古湖泊具有不同的演化方向,大多数问盐湖演化(沉积盐岩)[1],泌阳凹陷则不同,它向苏打湖演化(沉积碱岩),因而将泌阳凹陷作为向苏打湖演化的典型代表加以剖析,对于对比研究不同类型湖泊中湖相碳酸盐(岩)发育特征和建立沉积模式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评价油气潜能和指导油气勘探也十分有意义。
1999, 17(S1): 734-741.
摘要:
针对鄂托克前旗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形态,以二维地震资料为主,辅之以钻井及测井资料,利用概念性地震模型正演法,通过地质模型一模拟响应一实际地震剖面三者的对比分析,初步建立起研究区不同古地貌单元同实际地震测线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藉此识别掌握了研究区奥陶系古风化壳的单测线特征,对在地震测线上风化壳标志层的标定及奥陶系风化古地貌的恢复都有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鄂托克前旗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形态,以二维地震资料为主,辅之以钻井及测井资料,利用概念性地震模型正演法,通过地质模型一模拟响应一实际地震剖面三者的对比分析,初步建立起研究区不同古地貌单元同实际地震测线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藉此识别掌握了研究区奥陶系古风化壳的单测线特征,对在地震测线上风化壳标志层的标定及奥陶系风化古地貌的恢复都有具有重要意义。
1999, 17(S1): 742-746.
摘要: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工作方法,对豫西震旦系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识别出三个I类层序,并建立起了各层序的等时格架,系统地研究了地层沉积相带在层序格架中的分布规律和成因联系。认为相对海平面变化是本区层序、体系域形成的主导因素。以相对海平面升降作为等时周期,不同成困背景下的沉积物就具有等时性,可以对比。同时,对相应的海平面变化曲线的绘制方法进行了尝试。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工作方法,对豫西震旦系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识别出三个I类层序,并建立起了各层序的等时格架,系统地研究了地层沉积相带在层序格架中的分布规律和成因联系。认为相对海平面变化是本区层序、体系域形成的主导因素。以相对海平面升降作为等时周期,不同成困背景下的沉积物就具有等时性,可以对比。同时,对相应的海平面变化曲线的绘制方法进行了尝试。
1999, 17(S1): 747-751.
摘要:
根据多种资料在陕甘宁盆地中部马五段上部划分出8个准层序,对每个准层序作了详细的描述,它们大多与自然伽玛曲线对应良好,且均为米级规模,顶部多为含膏云坪微相,反映持续暴露的证据充分,认为它们是由他放回作用形成的。受海平面升降的控制,准层序内δ13C值先升后降,并且由于其形成的早期和晚期石膏和石盐含量各不相同准层序内孔隙度和残余含盐量逐渐升高。准层序内泥质和有机质的含量变化也导致酸不溶物含量逐渐降低。岩石的高孔隙带多分布于暴露型准层序的上部或顶部。
根据多种资料在陕甘宁盆地中部马五段上部划分出8个准层序,对每个准层序作了详细的描述,它们大多与自然伽玛曲线对应良好,且均为米级规模,顶部多为含膏云坪微相,反映持续暴露的证据充分,认为它们是由他放回作用形成的。受海平面升降的控制,准层序内δ13C值先升后降,并且由于其形成的早期和晚期石膏和石盐含量各不相同准层序内孔隙度和残余含盐量逐渐升高。准层序内泥质和有机质的含量变化也导致酸不溶物含量逐渐降低。岩石的高孔隙带多分布于暴露型准层序的上部或顶部。
1999, 17(S1): 752-757.
摘要:
塔里木盆地库车拗陷新主界沉积时期气候干燥,沉积物主要为陆相碎屑岩。根据岩石学、沉积构造、沉积相序组合等分析,认为其沉积体系为终端扇体系,发育补给带、分流带、盆地带三种主要相组合类型。结合储层成岩作用、储集空间、传集物性等的综合分析,认为下第三系储层质量较差,上第三系好储层主要发育于北部地区。
塔里木盆地库车拗陷新主界沉积时期气候干燥,沉积物主要为陆相碎屑岩。根据岩石学、沉积构造、沉积相序组合等分析,认为其沉积体系为终端扇体系,发育补给带、分流带、盆地带三种主要相组合类型。结合储层成岩作用、储集空间、传集物性等的综合分析,认为下第三系储层质量较差,上第三系好储层主要发育于北部地区。
1999, 17(S1): 758-762.
摘要:
首次详细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三叠世晚期延长组长二段湖泊相风暴岩的沉积特征,建立了本区湖泊风暴沉积体系模式,并探讨了三叠世末期风暴岩发育的构造与气候背景及其分布规律,重新确定了长二段沉积期的湖泊边界和古地理格局。同时指出风暴岩发育区是良好岩性或构造一岩性圈闭区。
首次详细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三叠世晚期延长组长二段湖泊相风暴岩的沉积特征,建立了本区湖泊风暴沉积体系模式,并探讨了三叠世末期风暴岩发育的构造与气候背景及其分布规律,重新确定了长二段沉积期的湖泊边界和古地理格局。同时指出风暴岩发育区是良好岩性或构造一岩性圈闭区。
1999, 17(S1): 763-768.
摘要:
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选取泥河湾盆地郝家台、小长梁和东谷伦三个典型剖面,采集1674块样品,进行质量磁化率的测定和颗粒分析的结果表明:湖相沉积物的磁化率值和粒度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变化。磁化率值的高峰和细粒物质含量的低值代表相对较为寒冷干燥的气候或盆地的相对抬升,反之亦然。另外,0.2~7.5μm的细粒悬浮物质的百分含量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也显示出一定的可对比性,这为陆相湖泊沉积高频年龄的确定和研究古气候的变化提供了另一途径。
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选取泥河湾盆地郝家台、小长梁和东谷伦三个典型剖面,采集1674块样品,进行质量磁化率的测定和颗粒分析的结果表明:湖相沉积物的磁化率值和粒度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变化。磁化率值的高峰和细粒物质含量的低值代表相对较为寒冷干燥的气候或盆地的相对抬升,反之亦然。另外,0.2~7.5μm的细粒悬浮物质的百分含量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也显示出一定的可对比性,这为陆相湖泊沉积高频年龄的确定和研究古气候的变化提供了另一途径。
1999, 17(S1): 769-774.
摘要:
根据粒度分布特征、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结果,推测洱海存在以下几种湖水流动特征:第一、弥直河水流,方向由北向南形成了洱海北区水流向南部的原水动力,其沉积物在北区形成大的弥直河三角洲;第二、由洱海西岸向东岸,入湖的溪流引起的辐射流,这种辐射流体现在太湖河流沉积物形成的扇三角洲上,沿西岸向湖心推进,在湖心和东岸被减缓;第三、存在沿西岸的南北向的湖水流动;第四、受水下地形影响,存在围绕湖心的环状流动,由粒度分布推测水流方向为反时针。它形成了现今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的主要格局,是多向多源水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粒度分布特征、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结果,推测洱海存在以下几种湖水流动特征:第一、弥直河水流,方向由北向南形成了洱海北区水流向南部的原水动力,其沉积物在北区形成大的弥直河三角洲;第二、由洱海西岸向东岸,入湖的溪流引起的辐射流,这种辐射流体现在太湖河流沉积物形成的扇三角洲上,沿西岸向湖心推进,在湖心和东岸被减缓;第三、存在沿西岸的南北向的湖水流动;第四、受水下地形影响,存在围绕湖心的环状流动,由粒度分布推测水流方向为反时针。它形成了现今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的主要格局,是多向多源水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1999, 17(S1): 775-781.
摘要:
借助于对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微体化石的分析,探讨了不同的微体化石数量及组合的分布特点、沉积特征、微体化石浮游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与黑潮、黄海暖流、黄海冷水团、黄海沿岸流之间的关系。同时根据本区的粒度分析资料,把表层沉积物划归为下列类型。南黄海中、西部:1粘土沉积,2.粉研质粘土沉积,3.细砂与粉砂沉积,4砂砾等混杂沉积;东侧:从北至南依次排列为砂、泥质沙、抄质泥和泥质沉积。此外,对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的物源归纳为以下几种:1.黄河源,2.长江源,3.陆架残留砂源,4.(韩国)锦江、汉江等源,5.风尘源。
借助于对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微体化石的分析,探讨了不同的微体化石数量及组合的分布特点、沉积特征、微体化石浮游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与黑潮、黄海暖流、黄海冷水团、黄海沿岸流之间的关系。同时根据本区的粒度分析资料,把表层沉积物划归为下列类型。南黄海中、西部:1粘土沉积,2.粉研质粘土沉积,3.细砂与粉砂沉积,4砂砾等混杂沉积;东侧:从北至南依次排列为砂、泥质沙、抄质泥和泥质沉积。此外,对南黄海表层沉积物的物源归纳为以下几种:1.黄河源,2.长江源,3.陆架残留砂源,4.(韩国)锦江、汉江等源,5.风尘源。
1999, 17(S1): 782-788.
摘要:
海洋地质调查中,在东海陆架南缘,现今水深115m采到了大块完整的薄板状岩石样品。经分析研究其岩石学特征和生物碎屑,生态环境多为期间、河口或潮下带,与现今水深、生态环境明显不符。由此笔者认为:此处的岩石应为海滩环境产物,属于被淹没的古海滩岩。由海滩岩的化学成分、形成环境及时代、产出地段可知,在晚更新世本次冰期低海面阶段,东海陆架南缘曾出现过河口、滨岸和潮间环境
海洋地质调查中,在东海陆架南缘,现今水深115m采到了大块完整的薄板状岩石样品。经分析研究其岩石学特征和生物碎屑,生态环境多为期间、河口或潮下带,与现今水深、生态环境明显不符。由此笔者认为:此处的岩石应为海滩环境产物,属于被淹没的古海滩岩。由海滩岩的化学成分、形成环境及时代、产出地段可知,在晚更新世本次冰期低海面阶段,东海陆架南缘曾出现过河口、滨岸和潮间环境
1999, 17(S1): 789-793.
摘要:
以5cm为间隔取得东太平洋5794岩心早中新世超微化石软泥须(24.06~22.06Ma)的55个样品,用同位素质谱仪、耦合等离子光谱仪和化学溶解法分别对欧泥中可溶碳酸盐组分的87Sr/86Sr、全岩的Al2O3和CaCO3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87Sr/86Sr和CaCO3呈反向发育了2个完整旋目和1个半旋回。87Sr/86Sr和CaCO3短期旋回具有重要的古海洋学意义:(1)87Sr/86Sr的正负旋回分别反映了陆壳风化强度和海底火山作用加强的趋势,CaCO3正负旋回分别反映了温度降低和升高的趋势,而火山活动强烈时期与温度下降时期对应。(2)相对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南极底层流在早中新世对东太平洋的影响较旨,但是也形成两个CaCO3溶解带和底栖有孔虫高含量带。
以5cm为间隔取得东太平洋5794岩心早中新世超微化石软泥须(24.06~22.06Ma)的55个样品,用同位素质谱仪、耦合等离子光谱仪和化学溶解法分别对欧泥中可溶碳酸盐组分的87Sr/86Sr、全岩的Al2O3和CaCO3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87Sr/86Sr和CaCO3呈反向发育了2个完整旋目和1个半旋回。87Sr/86Sr和CaCO3短期旋回具有重要的古海洋学意义:(1)87Sr/86Sr的正负旋回分别反映了陆壳风化强度和海底火山作用加强的趋势,CaCO3正负旋回分别反映了温度降低和升高的趋势,而火山活动强烈时期与温度下降时期对应。(2)相对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南极底层流在早中新世对东太平洋的影响较旨,但是也形成两个CaCO3溶解带和底栖有孔虫高含量带。
1999, 17(S1): 794-797.
摘要:
对南沙海域柱状沉积物中氨基酸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氨基酸含量的剖面变化及不同类型氨基酸组成差异的起因,据此探讨了自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南抄海洋古沉积环境和古气候问题。结果表明,沉积环境为碱性,沉积区气候发生了四次冷一暖旋回。从而揭示了沉积氨基酸丰度和组成特征可以示踪沉积时期的古环境。
对南沙海域柱状沉积物中氨基酸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氨基酸含量的剖面变化及不同类型氨基酸组成差异的起因,据此探讨了自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南抄海洋古沉积环境和古气候问题。结果表明,沉积环境为碱性,沉积区气候发生了四次冷一暖旋回。从而揭示了沉积氨基酸丰度和组成特征可以示踪沉积时期的古环境。
1999, 17(S1): 798-804.
摘要:
通过地层划分与对比以及建造分析,确定了川西炉霍裂谷存在浊积岩建造,(火山)混杂式建造和深海碳硅泥建造,并探讨了它们与裂谷的发生、发展和消亡之间的关系。
通过地层划分与对比以及建造分析,确定了川西炉霍裂谷存在浊积岩建造,(火山)混杂式建造和深海碳硅泥建造,并探讨了它们与裂谷的发生、发展和消亡之间的关系。
1999, 17(S1): 805-810.
摘要: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遵循盆地构造动力学类型分析的理想模式和地质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将我国主要含气盆地划分为6类9型15种,并系统分析了各类盆地的天然气地质条件。认为在中国东部边缘海裂谷盆地具有形成大中型气田的优越地质条件,陆内裂谷盆地可寻找由中小型气田连片而成的大中型气区;在中国西部,寻找大中型气田的重要领域是克拉通转化盆地。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遵循盆地构造动力学类型分析的理想模式和地质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将我国主要含气盆地划分为6类9型15种,并系统分析了各类盆地的天然气地质条件。认为在中国东部边缘海裂谷盆地具有形成大中型气田的优越地质条件,陆内裂谷盆地可寻找由中小型气田连片而成的大中型气区;在中国西部,寻找大中型气田的重要领域是克拉通转化盆地。
1999, 17(S1): 811-814.
摘要:
通过煤系源岩热模拟实验烃类气地球化学研究,结合源岩自然演化形成天然气的研究,认为煤系源岩在热演化进程中,随着演化程度增高,δ13C1值从轻变重;δ13C2变化较小,在低演化阶段一般为-28‰±(Ro=045%~0.65%),当派岩进入生烃门限阶段δ13C2值一般为-26‰-23‰左右。且随热演化程度增高进一步变重,但一般不大于-20‰。烃类气碳同位素系列的部分反序现象,不仅仅是不同成因天然气混源特征,在有机质类型特定的情况下,源岩自身演化亦可形成。
通过煤系源岩热模拟实验烃类气地球化学研究,结合源岩自然演化形成天然气的研究,认为煤系源岩在热演化进程中,随着演化程度增高,δ13C1值从轻变重;δ13C2变化较小,在低演化阶段一般为-28‰±(Ro=045%~0.65%),当派岩进入生烃门限阶段δ13C2值一般为-26‰-23‰左右。且随热演化程度增高进一步变重,但一般不大于-20‰。烃类气碳同位素系列的部分反序现象,不仅仅是不同成因天然气混源特征,在有机质类型特定的情况下,源岩自身演化亦可形成。
1999, 17(S1): 815-819.
摘要:
石羊河、黑河流域地下水氦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大部分样品的3He/4He具有大气降水特征,部分地区地下水4He同位素的过剩是基岩裂隙水和卤水的混合作用所致,祁连山前深大断裂带附近地下水的氮同位素具有明显的馒源氦特征,说明该断层的活动仍未停止。
石羊河、黑河流域地下水氦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大部分样品的3He/4He具有大气降水特征,部分地区地下水4He同位素的过剩是基岩裂隙水和卤水的混合作用所致,祁连山前深大断裂带附近地下水的氮同位素具有明显的馒源氦特征,说明该断层的活动仍未停止。
1999, 17(S1): 820-824.
摘要:
利用热模拟/在线同位素质谱和热模拟/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气源岩和天然气烃组分组成和苯、甲苯碳同位素比值(&13C)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下古生界灰岩中的Ⅰ型和Ⅱ型有机质在高演化阶段生成的轻烃产物中同样具有芳烃含量高的特征,轻烃中本与甲苯δ13C值变化主要与有机质类型有关,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气源岩轻烃中苯与甲苯δ13C值-27‰。,上古生界约-22‰,上、下古生界气源岩中本与甲苯δ13C值相差较大,上古生界天然气δ13C苯和δ13C甲苯分别分布在-18.64‰—-18.61‰和-23.71‰~-17.15‰之间,碳同位素偏重,下古生界天然气δ13C苯和δ13C甲苯分别分布在-28.99‰—-20.09‰和-26.59‰-22.03‰之间,碳同位素明显偏轻。根据轻烃组成和苯、甲苯的碳同位素比值进行了天然气气源岩的直接对比,结果表明下古生界天然气可能主要来源于下古生界气源岩。
利用热模拟/在线同位素质谱和热模拟/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气源岩和天然气烃组分组成和苯、甲苯碳同位素比值(&13C)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下古生界灰岩中的Ⅰ型和Ⅱ型有机质在高演化阶段生成的轻烃产物中同样具有芳烃含量高的特征,轻烃中本与甲苯δ13C值变化主要与有机质类型有关,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气源岩轻烃中苯与甲苯δ13C值-27‰。,上古生界约-22‰,上、下古生界气源岩中本与甲苯δ13C值相差较大,上古生界天然气δ13C苯和δ13C甲苯分别分布在-18.64‰—-18.61‰和-23.71‰~-17.15‰之间,碳同位素偏重,下古生界天然气δ13C苯和δ13C甲苯分别分布在-28.99‰—-20.09‰和-26.59‰-22.03‰之间,碳同位素明显偏轻。根据轻烃组成和苯、甲苯的碳同位素比值进行了天然气气源岩的直接对比,结果表明下古生界天然气可能主要来源于下古生界气源岩。
1999, 17(S1): 832-835.
摘要:
对塔里木盆地石炭系低成熟的泥岩和灰岩生油岩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气态烃产量随热模拟温度升高呈增加趋势,400℃时开始急剧增加,并且泥岩增加的速度要高于灰岩;气态烃中甲烷、乙烷和氢气组分的产率在400℃时达最大值;甲烷的碳同位素较重,为-37.5‰—-34.0‰;液态烃产率的高峰温度是,泥岩为300℃,灰岩则为350℃,表明灰岩生油高峰滞后。这些资料反映了石炭系泥岩和灰岩具有不同的油气生成演化过程,在生油岩成熟度较低的地区,泥岩生烃无疑是重要的;石炭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具有重的碳同位素组成。
对塔里木盆地石炭系低成熟的泥岩和灰岩生油岩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气态烃产量随热模拟温度升高呈增加趋势,400℃时开始急剧增加,并且泥岩增加的速度要高于灰岩;气态烃中甲烷、乙烷和氢气组分的产率在400℃时达最大值;甲烷的碳同位素较重,为-37.5‰—-34.0‰;液态烃产率的高峰温度是,泥岩为300℃,灰岩则为350℃,表明灰岩生油高峰滞后。这些资料反映了石炭系泥岩和灰岩具有不同的油气生成演化过程,在生油岩成熟度较低的地区,泥岩生烃无疑是重要的;石炭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具有重的碳同位素组成。
1999, 17(S1): 836-838.
摘要:
对太原市大气颗粒物中正构烷烃进行了GC-MS和GC-C-MS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市大气颗粒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在冬夏两季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同一季节不同的功能区差异不明显,而其正构烷烃的单分子系列碳同位素组成有明显的差异性,即:太钢工业区为-22.6‰,桃园四巷商业居民区为-27.9‰,化肥厂化工区为-32.98‰。分布特征表明其主要来源于人为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物,夏季有极少部分是来源于细菌和高等植物等现代生物有机质。就各功能区来说,太钢工业区富集重的碳同位素,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煤的不完全燃烧,而化肥厂附近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化工产品的扩散,且扩散能力较强,富集了轻的碳同位素。
对太原市大气颗粒物中正构烷烃进行了GC-MS和GC-C-MS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市大气颗粒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在冬夏两季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同一季节不同的功能区差异不明显,而其正构烷烃的单分子系列碳同位素组成有明显的差异性,即:太钢工业区为-22.6‰,桃园四巷商业居民区为-27.9‰,化肥厂化工区为-32.98‰。分布特征表明其主要来源于人为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物,夏季有极少部分是来源于细菌和高等植物等现代生物有机质。就各功能区来说,太钢工业区富集重的碳同位素,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煤的不完全燃烧,而化肥厂附近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化工产品的扩散,且扩散能力较强,富集了轻的碳同位素。
1999, 17(S1): 839-845.
摘要:
根据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自然与气候条件,对不同下垫面区域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和地表与大气的长波辐射热量以及沙层热通量收支状况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沙漠层和固定沙漠层的热量传输差异主要是由地表状况、抄层性质和气温等因素决定的。流动沙漠区反射率和长波辐射大于固定沙漠区。沙漠层热通量随着沙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热量传输则随其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类型沙漠区地一气之间的热量传输过程,白天以感热、夜间以潜热的形式向大气传输,形成了沙漠地区对辐射热量特有的响应与反馈交换传输过程。同时,依据实测资料和地球表面热量平衡方程讨论了沙漠区域物理气候参数的变化特征,并进行了地-气界面热量过程耦合作用的模拟分析。
根据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自然与气候条件,对不同下垫面区域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和地表与大气的长波辐射热量以及沙层热通量收支状况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沙漠层和固定沙漠层的热量传输差异主要是由地表状况、抄层性质和气温等因素决定的。流动沙漠区反射率和长波辐射大于固定沙漠区。沙漠层热通量随着沙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热量传输则随其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类型沙漠区地一气之间的热量传输过程,白天以感热、夜间以潜热的形式向大气传输,形成了沙漠地区对辐射热量特有的响应与反馈交换传输过程。同时,依据实测资料和地球表面热量平衡方程讨论了沙漠区域物理气候参数的变化特征,并进行了地-气界面热量过程耦合作用的模拟分析。
1999, 17(S1): 846-853.
摘要:
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存在于极地地区,通常与冻土带的近海和深海以及陆架和岛屿边缘密切相关。天然气水合物具有三个方面的研究意义:作为化石燃料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作为临界状态物质,具有水下地质灾害的潜在危害;作为有机碳库,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气体水合物赋存于地表浅层2000米深度。由于气体水合物的不稳定性特征,温度和压力微小变化都将会造成水合物分解,发生地质灾害,如海底滑塌、滑坡,此类灾害在世界各地曾发生过多次,伴随灾害过程向大气排放大量甲烷,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一定影响。
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存在于极地地区,通常与冻土带的近海和深海以及陆架和岛屿边缘密切相关。天然气水合物具有三个方面的研究意义:作为化石燃料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作为临界状态物质,具有水下地质灾害的潜在危害;作为有机碳库,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气体水合物赋存于地表浅层2000米深度。由于气体水合物的不稳定性特征,温度和压力微小变化都将会造成水合物分解,发生地质灾害,如海底滑塌、滑坡,此类灾害在世界各地曾发生过多次,伴随灾害过程向大气排放大量甲烷,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