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声芳, 刘秀铭, 毛学刚, 邢行, 连悦辰.
美国Bryce峡谷Claron组粒度端元指示的风尘沉积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23, 41(4): 1011-102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64
|
[2] |
袁瑞.
大数据背景下粒度分布沉积信息挖掘方法进展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17
|
[3] |
胡京九, 张虎才, 常凤琴, 李婷, 蔡萌, 段立曾, 张龙吴, 张扬.
程海表层沉积物粒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沉积学报,
2020, 38(2): 340-34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32
|
[4] |
吴汉, 常凤琴, 张虎才, 李华勇, 蒙红卫, 段立曾, 刘东升, 李楠, 朱梦姝.
泸沽湖表层沉积物粒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沉积学报,
2016, 34(4): 679-68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08
|
[5] |
倪良田, 钟建华, 李勇, 黄雷桐, 邵珠福, 刘圣鑫, 孙宁亮, 郝兵, 毛毳, 熊志强, 田媛, 王晓楠, 李伟华.
甘肃敦煌现代边滩砂级颗粒叠瓦构造研究
. 沉积学报,
2016, 34(2): 207-22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01
|
[6] |
.
渤海中部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与粒度分区
. 沉积学报,
2013, 31(3): 478-485.
|
[7] |
刘 红.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粒度时空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07, 25(3): 445-455.
|
[8] |
薛清太.
低渗透砂岩油藏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3): 414-418.
|
[9] |
鲜本忠, 姜在兴.
环境沉积学的兴起
. 沉积学报,
2005, 23(4): 677-682.
|
[10] |
魏中青, 刘丛强, 梁小兵, 汪福顺.
洱海沉积物中有机质和DNA的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04, 22(4): 672-675.
|
[11] |
马锋, 刘立, 王安平, 曹林.
图门江下游沙丘粒度分布与石英表面结构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2): 261-266.
|
[12] |
刘焕杰, 桑树勋, 郭英海, 韦重韬.
我国含煤沉积学若干问题及展望
. 沉积学报,
2003, 21(1): 129-132.
|
[13] |
戴雪荣, 李吉均, 俞立中, 师育新, 王家澄.
兰州风尘沉积的粒度分布模式及其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1): 36-42.
|
[14] |
孙东怀, 鹿化煜, David Rea, 孙有斌, 吴胜光.
中国黄土粒度的双峰分布及其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27-335.
|
[15] |
陈敬安, 万国江, 徐经意.
洱海沉积物粒度记录与气候干湿变迁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41-345.
|
[16] |
李原, 李任伟, 尚榆民, 李宁波, 卢家烂.
洱海环境沉积学研究——表层沉积物营养盐与粒度分布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46-348.
|
[17] |
贾炳文, 郭成印.
冀东晚古生代煤系中火山碎屑岩研究
. 沉积学报,
1993, 11(1): 65-74.
|
[18] |
霍清.
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沉积物砂体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88, 6(1): 109-117.
|
[19] |
李保庆.
太原西山煤田主要砂体的粒度分布特征及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86, 4(3): 77-86.
|
[20] |
武安斌.
哈拉湖湖滨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85, 3(2): 141-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