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佳庚, 王艳忠, 操应长, 孙沛沛, 何旭豪, 何瑞武, 郭迎春.
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沙一中亚段沉积特征及储层评价
. 沉积学报,
2023, 41(3): 855-86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15
|
[2] |
赵迪斐, 郭英海, WangGeoff, 李冠霖, 曾春林, 焦伟伟.
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对页岩储层发育特征的影响-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 沉积学报,
2020, 38(2): 379-39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3
|
[3] |
王淑萍, 王铸坤, 操应长, 王艳忠, 杜亮慧, 李宇志.
中深层砂砾岩储层控制因素与分类评价方法——以东营凹陷永1块沙四下亚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5): 1069-107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7
|
[4] |
曾庆鲁, 张荣虎, 王力宝, 赵继龙, 佘敏.
库车坳陷白垩系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溶蚀作用实验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2018, 36(5): 946-95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79
|
[5] |
李桥, 王艳忠, 操应长, 程鑫.
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分类评价方法
. 沉积学报,
2017, 35(4): 812-82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5
|
[6] |
林潼, 魏红兴, 谢亚妮.
以喉道为参数的致密砂岩气储层评价方法——以库车坳陷迪北地区致密砂岩气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5): 983-99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7
|
[7] |
袁静, 杨学君, 袁凌荣, 成荣红, 朱忠谦, 李春堂, 董道涛.
库车坳陷DB气田白垩系砂岩胶结作用及其与构造裂缝关系
. 沉积学报,
2015, 33(4): 754-76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14
|
[8] |
.
塔里木盆地北部三叠系“二元”层序结构特征及演化模式
. 沉积学报,
2014, 32(2): 325-333.
|
[9] |
潘荣, 朱筱敏, 刘芬, 李勇, 张剑锋.
克拉苏冲断带白垩系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4, 32(5): 973-980.
|
[10] |
于炳松.
油气储层埋藏成岩过程中的地球化学热力学
. 沉积学报,
2009, 27(5): 896-903.
|
[11] |
.
沉积物颜色和粘土矿物对库车坳陷第三纪气候变化的指示
. 沉积学报,
2006, 24(4): 521-530.
|
[12] |
彭守涛, 宋海明.
库车坳陷北部白垩系沉积速率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5): 641-649.
|
[13] |
.
库车坳陷北部白垩系沉积速率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641-649.
|
[14] |
李双建.
碎屑重矿物分析对库车坳陷白垩—第三纪物源变化的指示
. 沉积学报,
2006, 24(1): 28-35.
|
[15] |
李忠, 王清晨, 王道轩, 林伟.
晚新生代天山隆升与库车坳陷构造转换的沉积约束
. 沉积学报,
2003, 21(1): 38-45.
|
[16] |
李维锋, 王成善, 高振中, 彭德堂.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代沉积演化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34-538.
|
[17] |
周世新, 李原, 张中宁, 罗斌杰, 袁剑英, 段毅.
库车坳陷中生代海侵事件对有机质的影响
. 沉积学报,
1999, 17(1): 106-111.
|
[18] |
李维锋, 高振中, 彭德堂, 王成善.
库车坳陷中生界三种类型三角洲的比较研究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30-434.
|
[19] |
邓云山, 康健, 孟自芳.
库车坳陷同沉积演化的古地磁研究
. 沉积学报,
1998, 16(4): 109-113.
|
[20] |
李文厚, 周立发, 符俊辉, 赵文智, 薛良清, 靳久强.
库车坳陷上三叠统的浊流沉积及石油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1):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