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俊威, 孙海航, 方惠京, 田磊, 郑晓丽, 王恒.
海相砂质滩坝储层内部构型模式及表征—以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53
|
[2] |
屈海洲, 周子坤, 张云峰, 陈薇, 张正红, 罗新生, 马超, 谭飞, 朱玉环.
微生物碳酸盐岩孔隙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18, 36(4): 651-66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55
|
[3] |
邵淑骁, 曾溅辉, 张善文, 宋国奇, 孟伟, 王学军, 张永旺, 徐兴友.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砂岩储层高岭石类型、特征及其成因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204-121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13
|
[4] |
苏奥, 陈红汉, 曹来圣, 李成海, 雷明珠, 赵玉涛.
西湖凹陷砂岩储层异常高孔带分布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4, 32(5): 949-956.
|
[5] |
.
浊沸石溶蚀过程的热力学计算与次生孔隙发育带预测——以徐家围子断陷深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13, 31(3): 509-515.
|
[6] |
倪新锋.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65-474.
|
[7] |
黄文彪.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扶余油层次生孔隙预测
. 沉积学报,
2009, 27(3): 419-426.
|
[8] |
张中宁.
塔北隆起深层海相油藏中原油及族组分碳同位素组成的纵向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4): 709-714.
|
[9] |
袁静.
东营凹陷深层溶蚀孔隙的多重介质成因机理和动力机制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40-846.
|
[10] |
宫秀梅, 曾溅辉, 金之钧.
渤南洼陷深层(沙三/沙四段)原油—水—岩石相互作用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05, 23(3): 420-428.
|
[11] |
郭建华, 石媛媛, 刘辰生, 朱锐.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西缘东河砂岩储集物性非均质性研究
. 沉积学报,
2005, 23(3): 406-411.
|
[12] |
施振飞, 张振城, 叶绍东, 蔡晓明, 孙建孟.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储层次生孔隙成因机制探讨
. 沉积学报,
2005, 23(3): 429-436.
|
[13] |
孙龙德.
塔里木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08-416.
|
[14] |
冯子辉, 冯志强, 刘伟, 王雪, 关秋华.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凝析油及油型气的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S1): 45-49.
|
[15] |
李祥辉, 王成善, 陈洪德, 田景春.
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地层时空格架及充填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21-527.
|
[16] |
傅强.
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影响——以辽河盆地荣37块气田下第三系为例
. 沉积学报,
1998, 16(3): 92-96.
|
[17] |
李琳, 任作伟, 侯振文.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深层沉积特征及有利相带预测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20-126.
|
[18] |
郭建华, 曾允孚, 翟永红, 刘生国.
塔中地区石炭系东河砂岩层序地层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2): 56-65.
|
[19] |
雒昆利, 邓宝.
陕南志留系五峡河组地层的沉积环境与笔石生活和保存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2, 10(2): 79-87.
|
[20] |
胡惟元.
贵州六枝郎岱地区上二叠统玄武岩屑砂岩成岩特征与自生矿物的成因
. 沉积学报,
1988, 6(3): 70-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