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3年  第1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扬子地台陡山沱期磷块岩的沉积和分布特点
赵东旭
1983, 1(3): 1-17.
摘要:
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是扬子地台陡山沱期磷块岩的古地理分布和富集环境。依据的资料是有关区域地质材料和作者对一些磷矿的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古地理和沉积环境的分析可知,陡山沱期磷酸盐的沉积避开陆表海而趋向陆缘海。陆缘海内,磷酸盐又往往在与深水有联系的浅水地段富集成矿。造成深水、浅水环境的地质背景是彼此邻接的构造拗陷和隆起。磷酸盐主要沉积在深水粘土向浅水碳酸盐转变或过渡地带,并组成粘土-磷酸盐-碳酸盐这种沉积次序的海退型旋回。
试论局限台地碳酸盐岩型含煤建造——桂中马滩一带合山组的某些沉积特征
张鹏飞, 刘焕杰, 卓越, 贾玉如, 陈昌荣, 何楚玉, 殷宗昌
1983, 1(3): 18-28.
摘要:
上二叠统合山组是桂中地区主要含煤地层,它在马滩一带沿红水河出露特别完整。合山组是较为少见的局限台地碳酸盐岩型含煤建造,研究它的物质成分、沉积结构和构造、生物化石、沉积相类型、垂向层序及沉积模式等,为探索含煤建造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提供了必要资料。这一研究课题,无论在沉积学理论上或成煤理论上都有重要意义。笔者先后于62年、78—81年多次到野外进行观察,82年又补充了一定的野外工作。其中78—81年广西150煤炭勘探队参加了野外工作。
关于碳酸盐岩(矿)成岩作用阶段划分、稳定同位素特征及表生阶段改造机理的讨论
廖士范
1983, 1(3): 29-39.
摘要:
成岩作用这一概念1868年Von Gümbel就已提出,1894年Walther才比较明确的提出它的含义。他认为:“所有岩石在其沉积后除了受到侵入岩的热力或压力影响的变质作用以外,在其成岩过程中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都是成岩作用”。1978年Fairbridge等认为:“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的界限并不清楚,变质作用是指已经固结的岩石受了侵入岩的热、压力使其成分、结构、内部构造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新的化学物质,没右包括深埋于地下,其上有上覆沉积物因而产生了变化的成岩作用”。
有机质演化与沉积矿床成因(Ⅰ)——油气成因与评价
傅家谟, 汪本善, 史继扬, 贾蓉芬, 盛国英
1983, 1(3): 40-58.
摘要:
沉积岩石中广泛分布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它们与许多重要的沉积矿产在成因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机体进入沉积物之后,在沉积岩成岩作用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即有机质演化。有机质演化影响到一些沉积矿产,如石油、天然气、煤、煤成烃类以及某些层控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勘探评价。作者试图根据我所有机地球化学与沉积地球化学研究室近年来部分研究结果与兄弟单位的资料,从有机质演化观点出发探讨这些沉积矿产的成因。
水进河床充填砂体在古代沉积中的发现——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某些砂体的成因探讨并试论水进型三角洲
罗启后
1983, 1(3): 59-68.
摘要:
四川盆地中西部(图1)上三叠统(即原“香溪群”)几个主要砂层的沉积环境,经与许多古今沉积对比,发现它们与现代河口地区的水(海)进河床充填砂体(简称水进河床砂体或水进河床沉积,下同)颇为相似,于是将其定为此种微相类型。所谓水进河床充填砂体,是水进期间沉积物填充河湖(或海)交汇地带的河道所形成。这种沉积体,近年来先后在我国长江口、珠江口、滦河口的现代沉积中被发现。据报导,非洲的尼日尔,美国的密西西比与拉瓦卡等河的河口附近亦有此类砂体存在。从许多古代沉积的实际资料看,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水进期的河道充填砂体更常见。
低温低压下沥青铀矿合成试验研究
程汝楠, 郭起凤, 陈功, 张淑苓
1983, 1(3): 69-78.
摘要:
关于沥青铀矿的合成实验,前人做过许多工作,但多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的。1954年J·W·Gruner曾报导过在50℃及室温下做过实验,1958年 L·J·Miller也提到过在25℃下合成沥青铀矿的问题。但他们的合成产物只是雏晶,未得到理想的X射线德拜图。也未见有关合成矿物学方面的详细报导。人们很早就知道产于砂岩、煤、碳酸盐岩、硅岩、黑色页岩等中的沥青铀矿与黄铁矿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在同生(成岩)矿床中,沥青铀矿与胶状黄铁矿形成共生组合,并沿黄铁矿边缘分布,或局部交代黄铁矿。在后生(再造)矿床中,沥青铀矿依赖黄铁矿及其蚀变产物赤铁矿而存在,形成沥青铀矿与
川西北中三叠统隐藻类碳酸盐岩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刘效曾
1983, 1(3): 79-87.
摘要:
各种环境的碳酸盐沉积物几乎都是生物或生物化学成因的。而生物之中又以藻类最为活跃和普遍。藻类可以形成碳酸盐沉积物中的颗粒、灰泥,也可以成为胶结物或起粘结作用。总之,是由于藻类营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使碳酸钙得以沉淀下来。藻类中又以蓝藻(或称蓝绿藻)最为常见,从震旦纪开始经历各个地质时代,直到现代分布仍十分广泛。蓝藻与其它骨骼钙藻不同,不能在死亡后直接保存成化石,而是通过造岩作用和粘结作用留下其生命活动的遗迹。因此加拿大J.D.Aitken主张将这种藻称为隐藻类。
湘、桂中晚泥盆世台槽相沉积特征
陈志明, 杨培基, 潘正莆, 侯奎, 刘国梁
1983, 1(3): 88-97.
摘要:
加里东运动之后,前泥盆纪华南地槽回返褶皱成山,结束了地槽沉积,开始转入相对稳定的地台沉积。早泥盆世沉积了一套陆源碎屑建造,中泥盆世地台又开始活动,明显地表现在浅水和极浅水的碳酸盐合地中分布着一种特殊的较深水沉积相,引起了许多沉积学者的注意,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对该沉积相的命名、分布特点及形成机理持有不同的看法。这种较深水沉积相是在碳酸盐台地中或台地间呈槽状和条带状展布,作者把它命名为台槽相。本文试图对这套沉积相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探讨,欢迎批评指正。
白沙口海岸带沉积物的床面形态及层理构造
李凡
1983, 1(3): 98-108.
摘要:
各种类型的沉积物床面形态及层理构造大量保存在沉积岩中,成为恢复古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的重要标志之一。1981年,作者在山东白沙口海岸,对海岸带不同地貌条件下的床面形态系列及层理构造进行了观测,并对其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
沉积岩中铀、钍、钾分布特征
沈平, 朱惠英, 徐永昌
1983, 1(3): 109-122.
摘要:
沉积岩中铀、钍、钾的研究可以给人们带来沉积环境、物质来源、沉积层中稀有气体关系和地热状态等信息,对寻找沉积型自然放射性元素也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七十年代以来为开展含油气沉积盆地的铀、钍、钾分布特征的研究,我们先后建立了沉积岩中轴、钍、钾的γ-能谱测定法及化学量测方法。对我国几个含油气盆地各种沉积岩进行了铀、钍、钾的浓度测量,取得了一批基础数据。本文以陆相沉积为主,讨论了铀、钍、钾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而探讨了它们的古环境意义,与有机质关系等地球化学问题。
柴达木盆地某些盐湖沉积剖面中粘土矿物的初步研究
徐昶
1983, 1(3): 123-127.
摘要:
柴达木盆地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盐类资源。据钻井资料表明,盐湖形成演化过程中可以分为未成盐和成盐两个阶段。成盐阶段中具盐类沉积和碎屑沉积交替成层或混层的特征,构成许多盐类和碎屑沉积物相间的沉积韵律。粘土矿物的形成和稳定,除了基本的金属离子外,还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通过对粘土的某些研究,认识盐湖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某些特征,讨论粘土矿物在盐湖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变化是有意义的。本文通过盆地内10个湖区64个样品的资料来进行讨论。
微量粉晶衍射及轻质页岩载片用于膨胀层粘土矿物的研究
任磊夫, 赵杏媛, 陈洪起
1983, 1(3): 126-132.
摘要:
自从应用图谱化X-射线衍射仪,大大便利了矿物学的研究工作,特别是粘土矿物的低角度衍射多落于德拜图的盲区,而衍射仪就更显出他的优越性。但是衍射仪也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用样量过大,一般要500mg,才能装满一个样品架。这样对于一些难于分离的样品单矿物的研究就受到很大限制。最近我们为了要研究蠕虫状高岭石单个纯的晶体。在双目镜下花了很大力气才挑选出30mg样品来。这在常规的样品架上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微量样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