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玉琢, 刘磊, 冯佳睿, 罗忠, 张静, 文华国.
川西北三叠系雷口坡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特征及古地理重建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30
|
[2] |
柳晶晶, 王夏, 孟令赞, 曾雨涵, 冯翼妍, 金鑫, 张磊.
川西北晚三叠世卡尼期浅水碳酸盐生产工厂构成及其转换过程定量化研究
. 沉积学报,
2024, 42(2): 445-46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21
|
[3] |
丁仲昭, 马志鑫, 张启跃, 文芠, 胡世学, 范可静, 蔡金君, 李润根.
云南罗平江边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古环境特征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406-142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36
|
[4] |
向坤鹏, 贺永忠, 赵磊, 安亚运, 盘应娟, 何犇, 刘奎勇.
黔西南郭家湾地区中三叠世坡段组幻龙化石埋藏环境——来自碳酸盐岩岩相与碳、氧同位素的指示
. 沉积学报,
2019, 37(5): 957-9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4
|
[5] |
杜怡星, 时志强.
川西北地区上三叠统卡尼阶古喀斯特的发现及研究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3): 460-46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3.004
|
[6] |
焦学文, 巩磊, 王超勇, 孙旭, 亓乐.
川南先锋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碳酸盐微相及沉积演化
. 沉积学报,
2015, 33(5): 865-87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03
|
[7] |
宋慧波, 王芳, 胡斌.
晋中南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碳酸盐岩中遗迹组构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126-113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06
|
[8] |
宋慧波, 郭瑞睿, 王保玉, 胡斌.
华北下二叠统太原组Zoophycos潜穴中碳酸盐岩微形体的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5): 797-808.
|
[9] |
曾德铭.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滩体及储集性
. 沉积学报,
2010, 28(1): 42-49.
|
[10] |
黄思静.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硫酸盐还原作用对碳酸盐成岩作用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15-824.
|
[11] |
李春峰, 张雄华, 蔡雄飞.
赣西北上寒武统西阳山组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1): 41-48.
|
[12] |
秦建华, 颜仰基, 吴应林, 谭钦银.
贵州贵阳贞丰地区早中三叠世深水碳酸盐斜坡沉积特征、演化和构造控制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47-552.
|
[13] |
闫存凤, 黄杏珍, 王随继.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湖相碳酸盐岩系藻类组合及古环境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57-62.
|
[14] |
陈琴芳, 胡志水.
川南下二叠统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系统孔隙(广义)类型
. 沉积学报,
1996, 14(2): 144-150.
|
[15] |
赵永胜, 王多义, 胡志水.
四川盆地西缘早三叠世早期碳酸盐重力流沉积与环境
. 沉积学报,
1994, 12(2): 1-9.
|
[16] |
刘金钟, 范德廉.
沉积成岩作用对桂西北中三叠统板纳组中金丰度的影响
. 沉积学报,
1993, 11(2): 51-57.
|
[17] |
朱洪发, 秦德余, 陈跃, 葛万兴, 陈亚中.
江南早三叠世碳酸盐岩台地及其两侧斜坡带沉积特征和含油气性
. 沉积学报,
1993, 11(4): 47-55.
|
[18] |
姜月华, 岳文浙, 业治铮, 魏乃颐.
苏南下三叠统青龙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1993, 11(1): 47-55.
|
[19] |
刘金钟, 范德廉, 刘铁兵, 叶杰.
桂西北中三叠统板纳组的沉积地球化学及金的区域分布
. 沉积学报,
1991, 9(S1): 178-186.
|
[20] |
高仁祥.
川南地区下三叠统碳酸盐岩的沉积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91, 9(3): 50-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