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耿海波, 付世骞, 师明川, 张加赢, 郭会灿, 安丽平.
东胜铀矿床中主要微生物成矿因素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23, 41(3): 684-69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27
|
[2] |
耿海波, 师明川, 付世骞, 安丽平.
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中硫酸盐还原菌成矿作用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2021, 39(4): 886-89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68
|
[3] |
王凤岗, 张字龙, 侯树仁, 张良, 门宏, 夏宗强, 王俊林.
塔木素铀矿床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含铀砂岩成岩特征及其与铀矿化关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21, 39(4): 894-90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2
|
[4] |
吴柏林, 孙斌, 程相虎, 张婉莹, 刘明义, 郝欣, 刘池洋.
铀矿沉积学研究与发展
. 沉积学报,
2017, 35(5): 1044-105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5.015
|
[5] |
.
不同水动力下陆相碳酸钙沉积的蓝藻钙化试验的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6): 1080-1087.
|
[6] |
陈强路.
油气充注对塔中志留系沥青砂岩储集性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3): 358-364.
|
[7] |
.
海侵背景下风暴控制的滨岸—陆棚砂体研究——以塔中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06, 24(4): 468-475.
|
[8] |
陈戴生.
我国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沉积环境研究概述①
. 沉积学报,
2006, 24(2): 223-228.
|
[9] |
黄建新.
十红滩铀矿床中微生物及其成矿作用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94-398.
|
[10] |
王云鹏, 耿安松, 刘德汉, 熊永强, 申家贵.
页岩、煤、沥青和原油的生气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S1): 106-109.
|
[11] |
陈戴生, 李胜祥, 蔡煜琦.
我国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的探讨
. 沉积学报,
2003, 21(1): 113-117.
|
[12] |
李术元, 郭绍辉, 沈润梅.
沥青质催化降解特征及动力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1): 136-140.
|
[13] |
刘文均, 郑荣才, 李元林, 高玲.
花垣铅锌矿床中沥青的初步研究——MVT铅锌矿床有机地化研究(Ⅰ)
. 沉积学报,
1999, 17(1): 19-23.
|
[14] |
姜峰, 杜建国, 王万春, 曹正林.
高温超高压模拟实验研究——Ⅱ.高温高压下烷烃产物的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1998, 16(4): 145-148.
|
[15] |
闵茂中, 王湘云, 沈保培, 文光斗, 樊涛.
我国最大古岩溶型铀矿床成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18-122.
|
[16] |
张文正, 昝川莉.
烃源岩残留沥青中正构烷烃分子的碳同位素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2): 212-215.
|
[17] |
王开发, 李宜垠, 张惠之, 封卫青, 张玉兰, 吴国, 王宣.
Alternaria tenuis菌孢热模拟生烃试验研究Ⅰ
. 沉积学报,
1996, 14(4): 31-37.
|
[18] |
黄永松, 傅家谟, 盛国英, 陈义贤, 李茂芬.
纯沥青质热解法研究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重油序列的原油对比
. 沉积学报,
1991, 9(S1): 67-74.
|
[19] |
王开发, 李宜垠, 张惠之.
孢粉生烃热模拟试验研究——Ⅰ:烃的产率与性质
. 沉积学报,
1991, 9(S1): 131-137.
|
[20] |
闵茂中, 孔令福, 江仪.
3701铀矿床成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89, 7(1): 8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