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4年  第12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粤西古水剖面震旦系顶部层状硅岩的热水成因属性: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周永章, 涂光炽, Edward H. CHOWNJayanta GUHA, 卢焕章
1994, 12(3): 1-11.
摘要:
古水剖面震旦系顶部硅岩主要发育层状构造、纹理状构造、块状构造和假角砾状构造,化学成份以TiO、Al和大部分微量元素亏损(相对地壳克拉克值)为特征。但Ba、As和Sb等少数已知的热水沉积特征元素显示富集。在Al-Fe-Mn三元图上,古水硅岩投映在“热水沉积”域内。因子分析和对应分析显示了大部分金属元素在代表热水淋滤作用的因子上均有反映。稀土元素以低含量为特征,在对北美页岩组合样(NASC)正规化后的稀土配分模式落在典型热水沉积的上、下限之间,而在正常沉积的之外。各种岩性和地球化学证据表明,古水硅岩具有热水成因。
甘溪剖面泥盆纪海相碳酸盐岩的同位素地层曲线
卢武长, 崔秉荃, 杨绍全, 张平
1994, 12(3): 12-20.
摘要:
甘溪剖面泥盆纪海相碳酸盐岩的同位素地层曲线卢武长,崔秉荃,杨绍全,张平(成都地质学院)海相碳酸盐的同位素演化很早就引起人们注意Z1936年Nier和Gulbrsnsen首次研究海相石灰岩的碳同位素组成。1951年Urev测定了箭石的氧同位素。
南中国海8KL岩芯氧同位素第6期以来的氧、碳稳定同位素记录与堆积速率研究
钱建兴
1994, 12(3): 21-28.
摘要:
通过对南中国海重力活塞岩芯8KL的4个浮游有孔虫种和2个底栖有孔虫的δ18O和δ13C则定,发现浮游和底栖有孔虫种的氧同位素记录可清晰地划分出186Ka以来的氧同位素的1—6期。浮游有孔虫的碳同位素记录了氧同位素1/2和5/6期界限处两个明显变轻的事件。反映了由冰期向间冰期过渡时存在着显著的中层水和底层水上涌现象。根据浮游有孔虫种的氧同位素组成判断,各浮游有孔虫种的生存深度由浅至深依次为,Globiderinoidesruber(pink),G·ruber和G.sacculifer。氧同位素地层学研究表明,南中国海冰期时的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要明显大于间冰期。
华北地台沉积盖层的构成及演化
梅孜文, 黎彤
1994, 12(3): 29-36.
摘要:
本文统计了华北地台盖层不同时代沉积地层的体积和质量,计算了其构成。并与世界主要地台区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其体积、质量、构成的演化及其控制因素。通过显生宙沉积岩循环率的计算,进一步论证了盖层的发育主要是沉积岩本身的循环。
秦岭商丹带内黑河地区砾岩沉积及其构造意义
孟庆任, 薛峰, 张国伟
1994, 12(3): 37-46.
摘要:
发育于秦岭板块结合部位的黑河砾岩是由水下碎屑流,颗粒流和砾质高密度浊流形成的。它们与周围相关岩相一起构成了二个明显的相组合,代有了二个独立的裙状沉积体。组合Ⅰ中的砾岩是由火山泥流泻入浅水碳酸盐台地之上沉积而成,而组合Ⅱ中的砾岩则与中一细粒浊积岩一起表现为深水远端沉积。砾岩的形成和发展与古生代秦岭板块的俯冲及相邻火山岛弧的演化密切相关,是当时弧前盆地沉积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华北地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岩成因类型与展布
陈霞, 徐辉
1994, 12(3): 47-55.
摘要:
华北地合奥陶系是一套海相碳酸盐岩。作为油气的储集层是沉积成岩作用叠合加里东期、印支—燕山期、燕山—喜山期构造作用改造形成的。在漫长的地史过程中,演化出三种类型五大套储集层,其中第Ⅰ套蒸发潮坪层间溶解带和第Ⅱ套加里东期不整合面附近奥陶系侵蚀岩溶带,已是鄂尔多斯地区古生界天然气生产层。第Ⅳ套燕山—喜山期不整合面附近奥陶系基岩古潜山则是华北地区新生界石油富集体。第Ⅲ套沿印支—燕山期断裂带发育的岩溶储集岩,在西南部台缘区也有古生界天然气的产出。
硅质碎屑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的研究
徐北煤, 卢冰
1994, 12(3): 56-66.
摘要:
次生孔隙形成的机制是地球化学家和岩石学家感兴趣的问题之一。硅质碎屑岩中的成岩碳酸盐胶结是世界各大油田极普遍的现象。这是因为这种碳酸盐与碎属矿物的水化作用和有机质将进入成熟期的脱羧基作用有关。脱水化作用所放出的Ca2+、Mg2+和Fe2+离子与脱羧基作用产生的CO水溶液结合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破坏储层。它与压实、压溶作用破坏储层是不同的。由于它充填于孔隙中,而整个岩石体积未减少,这为后来有机质转变为有机酸离析H+和继续脱羧作用放出CO水溶液进行溶解产生次生溶孔提供了物质基础。总的来说,成岩碳酸盐对研究油气的生成、运移和富集都有着实际的意义。
长石砂岩中长石溶解作用发育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史基安, 晋慧娟, 薛莲花
1994, 12(3): 67-75.
摘要:
松辽盆地和辽河盆地的砂岩储层中长石含量很高,次生孔隙主要是由长石颗粒溶解后形成的。本文运用扫描电镜、X衍射、氧碳稳定同位素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砂岩储层中长石溶解作用发育状况以及溶解物质的迁移与沉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泥质岩在成岩过程中由于粘土矿物和有机质演化所释放出来的富含有机酸溶液对砂岩中长石溶解作用的发育产生着重要影响。
西秦岭海西—印支期裂陷活动及其与古特提斯的关系
方国庆, 张晓宝, 李育慈
1994, 12(3): 76-81.
摘要:
海西—印支期,西秦岭地区受古特提斯洋的影响在前海西期变质基底之上发育三期裂陷活动(1.泥盆纪;2.石炭纪;3.二叠至三叠纪),造成该区地层展布呈条带状.深水沉积与浅水沉积相间,以及活动型海槽沉积与稳定型浅海沉积相间的格局.是加里东期之后秦岭构造带东西分异的主要原因。
川东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一、二段沉积相计算机评判
罗强, 陈景山, 郑永坚, 高卫东, 余兴云
1994, 12(3): 82-90.
摘要:
通常沉积相分析以定性为主,不同的研究者对同一岩石组合所确定的沉积相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在研究了川东地区区域沉积相的基础上.确定出本区嘉一、嘉二段的主要沉积相类型。结合野外相分析,归纳出相分析过程中最重要的四种相标志,即确定四种主因素,以此来判断沉积相。逻辑评判法是以专家系统的思想为基础,基本原理是依据多个沉积相专家提供的川东地区嘉一、嘉二段沉积相研究知识及相分析过程,在诸多相标志中选定四个主因素即岩性、结构、构造、化石,模拟专家判定沉积相的思路和过程.在给出四个主因素后,计算机通过推理程序而判断出沉积相.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在获得沉积相专家的经验和判别知识后.建立因素集.对选取的四个主因素赋于不同的权重.建立模湖子集,然后通过评价矩阵判定四个给定因素最该符合于哪个相.程序的使用是十分方便的,通过主菜单选择不同的评判方法,回答计算机的提问,输入不同的相标志,然后由计算机推理计算得出可能的沉积相名称及环境解释,通过对几口钻井取芯剖面的研究,计算机评判结果与人工分析结果基本吻合。沉积相工作由定性向定量化发展是一个大趋势,在沉积相研究领域中计算机将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松辽盆地东部断陷盆地天然气特征及气源探讨
肖海燕
1994, 12(3): 91-98.
摘要:
本文从天然气特征入手.探讨了松辽盆地东部断陷盆地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来源。指出断陷盆地除有煤型气外.还有油型气和混合型气.它们均来自登娄库组以下断陷期沉积源岩。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沉积物中长链脂肪酸乙酯化合物的检出及意义
徐雁前, 刘生梅, 段毅
1994, 12(3): 99-105.
摘要:
本文利用GC—MS分析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涩深1井四个第四系岩芯中芳烃镏分,从中检出了一系列长链脂肪酸乙酯化合物。它们的质谱物征是:基峰为m/z88,具有较强的m/z101、157特征碎片离子和M、M-43离子峰。它们的碳数分布范围为C15—C34,主要分布在高碳数区,主峰碳数为C28,具有明显的偶碳数优势;并对其地球化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二环倍半萜烷生成演化的热模拟
夏燕青, 罗斌杰
1994, 12(3): 106-113.
摘要:
用热模拟实验和GC—MS技术研究了南宁盆地木质褐煤不同热解阶段产物中二环倍半萜烷的分布和演化特征。样品中含有C15—C16补身烷和高补身烷系列化合物,共检出七个谱峰。模拟实验设置了十个温度点,两个实验系列,根据C15—C16之间相对峰度变化,讨论了这些化合物的形成阶段和热稳定性的保存阶段,研究了分布特征和热演化的相关性,以及DHR值(补身烷与高补烷的比值)等五个参数在判识热演化阶段和成熟作用研究中的地球化学意义。
盐湖相生油岩中某些地球化学参数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妥进才, 邵宏舜, 黄杏珍
1994, 12(3): 114-119.
摘要: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沉积生油岩中,含有丰富的碳酸盐岩,局部层段还含有盐岩、石膏和芒硝。生油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布与沉积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沉积环境中盐度的增加可以抑制Tm向Ts的转化,反映母源输入的参数甾烷C27/C28十C29比值,随岩石中Cl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成熟度参数藿烷C31S/R及甾烷C29ββ/αα+ββ比值随岩石中碳酸盐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表明碳酸盐对甾烷和藿烷的差向异构化反应存在着迟缓效应。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发育演化与油气运聚机制
何家雄, 黄火尧, 陈龙操
1994, 12(3): 120-129.
摘要:
第三系泥底辟是莺歌海盆地非常独特的地质体,其发育演化与烃类及流体的生、排、运、聚以及塑性泥的流动,均存在直接的成因联系。泥底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油气生、运、聚体系,或即油气运聚的封闭箱或封存箱,其烃类及流体运聚和塑性泥质物的流动均与该封闭体系(封闭箱)顶封闭层的形成与破坏密切相关,亦即顶封层的破裂刺穿与保存完整与否,直接控制了烃类及流体的运聚机制及模式和塑性泥的流动方式与形态特征。籍此,总结出两种不同的油气运聚机制及模式。
TIMS图像处理中去相关扩展的解析及其应用
丑晓伟, 傅碧宏
1994, 12(3): 130-135.
摘要:
本文基于数学分析和几何解析,结合TIMS图像的信息特征,对去相关扩展图像处理方法的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去相关扩展增强了原始图像中相关程度较低的那部分信息,增大了地物的光谱反差,提高了图像的地质解译效果。笔者结合局部地区的研究成果,说明经去相关扩展处理后的TIMS图像可提供详细、准确的岩石地层单元信息,是当前大比例尺遥感地质填图和区域找矿的一种有效新手段。
南海深海短柱样的磁性地层学特征
李粹中
1994, 12(3): 136-142.
摘要:
对南海5个深海短柱样的磁性地层学特征进行研究后表明,在陆坡柱样沉积物中位于岩芯深约3m处的反向磁性段可与蒙戈磁偏移相对比。因此,对沉积速率相对较高的陆坡碳酸盐相而言,利用反向磁偏移地层事件,可以对代表地质时限较短的深海短柱样进行等时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