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朱作飞, 袁玮琳, 赵奇, 袁胜, 姜海滨, 杜威, 刘鹏奇, 宋家伟.
海南新英湾更新世以来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物源及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5.007
|
| [2] |
段杨弟, 陈旋, 徐雄飞, 蔡苏阳, 刘俊田, 张亦婷, 肖七林.
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古环境特征与有机质富集机制——以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二段为例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5.010
|
| [3] |
宁婷, 柳蓉, 王旭, 何天鑫, 刘强.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晚三叠世延长组古环境重建与有机质富集机制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5.019
|
| [4] |
王俊, 江武龙, 余雅兰, 华仕豪, 孔凡浩, 袁玉洁, 王世炎.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熊耳群大古石组沉积环境——来自地球化学的证据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12
|
| [5] |
孙立东, 杨亮, 李笑梅, 周翔, 胡博, 蔡壮, 杜影.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烃源岩形成古环境及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17
|
| [6] |
路淑毅, 杨斌, 李胜荣, 宋香锁, 杜圣贤, 高建飞, 张尚坤, 李明慧, 张伟林.
鲁西南单县盆地钻孔记录的古近纪环境变化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90
|
| [7] |
李安鹏, 高达, 胡明毅, 赵玉茹, 朱传勇, 戴逸晨.
川中地区灯影组四段微生物岩沉积模式及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56
|
| [8] |
李晓波, 王旖旎, 王晗.
辽宁兴城中元古界常州沟组砂岩中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22
|
| [9] |
邢智峰, 刘云龙, 付玉鑫, 齐永安, 郑伟.
豫西鲁山中元古界云梦山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发育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72
|
| [10] |
陈伟, 李璇, 曾亮, 王庆同, 焦学尧, 杨平, 江小青, 马锦龙.
柴西上干柴沟组中上段介壳微量元素古环境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92
|
| [11] |
付亚飞, 邵龙义, 张亮, 郭双庆, 石彪, 侯海海, 闫晗, 宋建军.
焦作煤田石炭—二叠纪泥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34
|
| [12] |
陈应权, 马利涛, 彭琳, 刘军, 张立, 范俊杰, 闫德飞.
甘肃宝积山盆地中侏罗世阿干镇似银杏(Ginkgoites aganzhenensis Yang)的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06
|
| [13] |
.
河南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二段中的核形石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
| [14] |
.
中国豫西寒武系馒头组叠层石的沉积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
| [15] |
张西营.
德令哈盆地尕海湖DG03孔岩芯矿物组合与古环境变化
. 沉积学报,
|
| [16] |
弓虎军, 张云翔, 黄雷.
甘肃临夏盆地新近纪红粘土粒度组成的古环境意义①
. 沉积学报,
|
| [17] |
闫存凤, 黄杏珍, 王随继.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湖相碳酸盐岩系藻类组合及古环境
. 沉积学报,
|
| [18] |
孟庆任, 胡健民.
豫西晚元古代洛峪群沉积作用及环境演化
. 沉积学报,
|
| [19] |
范善发, 周中毅, 潘长春.
应用生物标志物评价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沉积物的古环境
. 沉积学报,
|
| [20] |
李任伟, 李哲, 王志珍, 林大兴.
分子化石指标在中国东部盆地古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