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 第8卷 第4期
1990, 8(4): 1-12.
摘要:
东秦岭陕南柞水—镇安地区泥盆纪沉积盆地中主要发育有冲积扇、小型辩状河、河口湾、潮坪、潮下洼地、台地边缘生物滩、生物礁、开阔台地、斜坡和盆地沉积环境。台地沉积主要由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混合类型岩石组成,斜坡—盆地为巨厚的陆源碎屑浊积岩充填。根据沉积作用特征和大地构造差异,在构造活动期和构造稳定期的沉积模式就反映了沉积盆地演化特征。 根据沉积作用,沉积环境的发展变化,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地层层序、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球物理和化学资料,论证了当时沉积盆地为南北向展布(与秦岭造山带总体方向垂直),具向东走滑的大陆边缘裂谷—断陷盆地。盆地的发展演化阶段为:(1)岩石圈裂前拱起—陆内裂谷早期阶段(Z2—S);(2)大陆边缘裂谷—断陷盆地的中期阶段(D1—D3);(3)晚期回返—陆内俯冲阶段(C—T2)。盆地的关闭是由于强烈陆内俯冲,同时盆地被挤压进东西向展布的秦岭造山带。
东秦岭陕南柞水—镇安地区泥盆纪沉积盆地中主要发育有冲积扇、小型辩状河、河口湾、潮坪、潮下洼地、台地边缘生物滩、生物礁、开阔台地、斜坡和盆地沉积环境。台地沉积主要由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混合类型岩石组成,斜坡—盆地为巨厚的陆源碎屑浊积岩充填。根据沉积作用特征和大地构造差异,在构造活动期和构造稳定期的沉积模式就反映了沉积盆地演化特征。 根据沉积作用,沉积环境的发展变化,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地层层序、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球物理和化学资料,论证了当时沉积盆地为南北向展布(与秦岭造山带总体方向垂直),具向东走滑的大陆边缘裂谷—断陷盆地。盆地的发展演化阶段为:(1)岩石圈裂前拱起—陆内裂谷早期阶段(Z2—S);(2)大陆边缘裂谷—断陷盆地的中期阶段(D1—D3);(3)晚期回返—陆内俯冲阶段(C—T2)。盆地的关闭是由于强烈陆内俯冲,同时盆地被挤压进东西向展布的秦岭造山带。
1990, 8(4): 13-21.
摘要:
陆表海碳酸盐岩型含煤岩系是我国含煤岩系的一个重要类型,以广西晚二叠世合山组为代表。文中对该煤系中的碳酸盐岩进行了详细的微相分析,认为合山组沉积时期合山地区为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浅水环境,提出了包括浅海盆地、生物礁、开阔台地、潮坪和泥炭坪在内的陆表海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并指出合山组碳酸盐台地边缘是以生物礁为代表的缓坡,最后对合山组的旋回层序进行分析,认为合山组沉积过程中,地壳沉降作用和海平面变化起了主导作用。
陆表海碳酸盐岩型含煤岩系是我国含煤岩系的一个重要类型,以广西晚二叠世合山组为代表。文中对该煤系中的碳酸盐岩进行了详细的微相分析,认为合山组沉积时期合山地区为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浅水环境,提出了包括浅海盆地、生物礁、开阔台地、潮坪和泥炭坪在内的陆表海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并指出合山组碳酸盐台地边缘是以生物礁为代表的缓坡,最后对合山组的旋回层序进行分析,认为合山组沉积过程中,地壳沉降作用和海平面变化起了主导作用。
1990, 8(4): 22-32.
摘要:
本文研究的黔南桂北地区属南盘江盆地的一部分。该区晚二叠世具有浅水孤立碳酸盐台地和深水海槽相间的古地理格局。由海槽中沉积的火山碎屑岩系的沉积特征、碎屑组分模式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综合分析得知,该区晚二叠世是属于主要受古特提斯板块俯冲影响的弧后边缘海环境,火山碎屑物质直接来源于区内多源、频繁发生的海底火山喷发。 根据沉积的、生物的、化学的及物理的资料推断,该区晚二叠世海槽古水深可能为300—500m,不会超过1000m。
本文研究的黔南桂北地区属南盘江盆地的一部分。该区晚二叠世具有浅水孤立碳酸盐台地和深水海槽相间的古地理格局。由海槽中沉积的火山碎屑岩系的沉积特征、碎屑组分模式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综合分析得知,该区晚二叠世是属于主要受古特提斯板块俯冲影响的弧后边缘海环境,火山碎屑物质直接来源于区内多源、频繁发生的海底火山喷发。 根据沉积的、生物的、化学的及物理的资料推断,该区晚二叠世海槽古水深可能为300—500m,不会超过1000m。
1990, 8(4): 33-40.
摘要:
冀中早第三纪古盆属断陷型拗陷。拗陷内包括14个箕状凹陷和6个凸起。拗陷的东西分带及拗陷演化史决定拗陷内的河湖沉积体系及沉积充填特征。沙二期、三期冀中古盆的沉积特点是河湖体系的东西分区性:西部为正常的平原型河流,河流相序完整;东部为湖区。河湖体系的分布不受局部箕状凹陷所控制。古流除正常河流外,还有短流程山麓型河流,仅分布在湖盆周缘。拗陷演化分为了大周期及6个次级水进、水退周期,控制着湖盆砂体的纵向层位分布。应用地震地层学研究拗陷沉积充填模式可提供丰富地质信息。目前所发现的储层均属湖成砂岩体。冀中古盆有6类湖成砂岩体,其形成受古流类型及地貌特征所决定;其分布则受古流特征及连通水域所控。
冀中早第三纪古盆属断陷型拗陷。拗陷内包括14个箕状凹陷和6个凸起。拗陷的东西分带及拗陷演化史决定拗陷内的河湖沉积体系及沉积充填特征。沙二期、三期冀中古盆的沉积特点是河湖体系的东西分区性:西部为正常的平原型河流,河流相序完整;东部为湖区。河湖体系的分布不受局部箕状凹陷所控制。古流除正常河流外,还有短流程山麓型河流,仅分布在湖盆周缘。拗陷演化分为了大周期及6个次级水进、水退周期,控制着湖盆砂体的纵向层位分布。应用地震地层学研究拗陷沉积充填模式可提供丰富地质信息。目前所发现的储层均属湖成砂岩体。冀中古盆有6类湖成砂岩体,其形成受古流类型及地貌特征所决定;其分布则受古流特征及连通水域所控。
1990, 8(4): 41-48.
摘要:
四川乐山地区上白垩统夹关组红色砂岩到底是水成的还是风成的已经争论了很久。许多人根据它宏观的沉积构造特征认为是风成砂岩,但并未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作者从沉积构造、垂向序列、粒度分布特征,石英砂表面特征等四个方面详细论证了这套砂岩的确形成于干旱的沙漠环境,但不时受到间歇性河流的影响。 该区典型的垂向序列由粒度明显不同的两套岩石组成。中到下部为细到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具巨型斜层理,属内陆砂丘成因。上部粉砂岩具沙纹层理,含钙质结核和泥质纹层,属间歇性片流沉积。粒度分析和石英砂扫描电镜分析有力地支持了这一结论。 综合分析区域地层学和岩相古地理资料可知,晚白垩世时乐山地区处于干旱气候下距西部山前冲积扇不远的沙漠环境。
四川乐山地区上白垩统夹关组红色砂岩到底是水成的还是风成的已经争论了很久。许多人根据它宏观的沉积构造特征认为是风成砂岩,但并未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作者从沉积构造、垂向序列、粒度分布特征,石英砂表面特征等四个方面详细论证了这套砂岩的确形成于干旱的沙漠环境,但不时受到间歇性河流的影响。 该区典型的垂向序列由粒度明显不同的两套岩石组成。中到下部为细到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具巨型斜层理,属内陆砂丘成因。上部粉砂岩具沙纹层理,含钙质结核和泥质纹层,属间歇性片流沉积。粒度分析和石英砂扫描电镜分析有力地支持了这一结论。 综合分析区域地层学和岩相古地理资料可知,晚白垩世时乐山地区处于干旱气候下距西部山前冲积扇不远的沙漠环境。
1990, 8(4): 49-58.
摘要: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在沉积上表现为一个大的湖退层序。在深盆浅水和干化深盆时期,陆源碎屑周期性地输入与泥坪上生长的造碳酸盐岩非骨骼藻群落结合,形成了不同频率的隐藻层纹石岩旋回。由于隐藻层纹石岩的特殊组构、沉积层序和对沉积环境的较大依存性,使之成为古环境分析的良好指标,也为油气勘探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在沉积上表现为一个大的湖退层序。在深盆浅水和干化深盆时期,陆源碎屑周期性地输入与泥坪上生长的造碳酸盐岩非骨骼藻群落结合,形成了不同频率的隐藻层纹石岩旋回。由于隐藻层纹石岩的特殊组构、沉积层序和对沉积环境的较大依存性,使之成为古环境分析的良好指标,也为油气勘探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1990, 8(4): 59-67.
摘要:
本文根据岩矿特征、沉积构造、生物组合等标志将巴楚—柯坪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沉积环境自西往东划分为:广海盆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开阔台地相及滨岸浅滩相。并采用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TAS-plus图像分析仪及测定镜质体反射率等分析手段,对该地区碳酸盐岩的压实、压溶、胶结、溶解及白云化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推断了该岩层经历的最高成岩温度和所处的成岩阶段,并对其孔隙演化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次生孔隙发育的有利地带。
本文根据岩矿特征、沉积构造、生物组合等标志将巴楚—柯坪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沉积环境自西往东划分为:广海盆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开阔台地相及滨岸浅滩相。并采用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TAS-plus图像分析仪及测定镜质体反射率等分析手段,对该地区碳酸盐岩的压实、压溶、胶结、溶解及白云化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推断了该岩层经历的最高成岩温度和所处的成岩阶段,并对其孔隙演化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次生孔隙发育的有利地带。
1990, 8(4): 68-76.
摘要:
本文通过对海岸带海滩砂、沙丘砂、砂丘岩、海滩岩和有关近岸海底砂的沉积学,岩石学的比较研究,分析其形成环境,发现沙丘岩沉积特征和历史沙丘相似;沙丘岩和海滩岩的识别有时不是主要从岩石学而可能从沉积学中去识别。兄弟屿比西海底硬地更可能是生物排出的钙质粘液胶结。
本文通过对海岸带海滩砂、沙丘砂、砂丘岩、海滩岩和有关近岸海底砂的沉积学,岩石学的比较研究,分析其形成环境,发现沙丘岩沉积特征和历史沙丘相似;沙丘岩和海滩岩的识别有时不是主要从岩石学而可能从沉积学中去识别。兄弟屿比西海底硬地更可能是生物排出的钙质粘液胶结。
1990, 8(4): 77-84.
摘要:
民乐碳酸锰矿层中含丰富的硫、氧、碳、铷和锶组分,经采样分析,基本掌握其同位素特征。根据同位素组成,本文探讨了成锰期古地理——梅湾潮坪-泻湖环境,成锰介质的古温度,成矿物质主要来源和成锰时代。
民乐碳酸锰矿层中含丰富的硫、氧、碳、铷和锶组分,经采样分析,基本掌握其同位素特征。根据同位素组成,本文探讨了成锰期古地理——梅湾潮坪-泻湖环境,成锰介质的古温度,成矿物质主要来源和成锰时代。
1990, 8(4): 85-93.
摘要:
本文对广泛分布于滇东-黔西晚二叠世含煤沉积中粘土岩夹矸的岩石学、矿物学、化学组成和微量元素进行了研究。发现粘土岩夹矸的变种伊利石粘土岩夹矸(Illite-tonstein)在沉积盆地空间上成片分布,且与晚期成岩作用有明显的成因联系。粘土岩夹矸中粘土矿物构成与煤阶大体对应的关系,揭示了同沉积火山凝灰蚀变产物的后期变化趋势和规律。
本文对广泛分布于滇东-黔西晚二叠世含煤沉积中粘土岩夹矸的岩石学、矿物学、化学组成和微量元素进行了研究。发现粘土岩夹矸的变种伊利石粘土岩夹矸(Illite-tonstein)在沉积盆地空间上成片分布,且与晚期成岩作用有明显的成因联系。粘土岩夹矸中粘土矿物构成与煤阶大体对应的关系,揭示了同沉积火山凝灰蚀变产物的后期变化趋势和规律。
1990, 8(4): 94-103.
摘要:
本文在综合论述大安寨组凝析气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储层高度致密化的原因,并根据凝析油轻烃C4—C7的族组成、庚烷值与异庚烷值、轻烃指纹化合物对比,结合天然气碳同位素资料,分析了本组气藏的气源及其受外源影响的可能性。认为,油气不仅来自本组的源岩,而且有其深部香溪群油气的明显混入。此外,本文还初步分析了某些气井在开采过程中,凝析油轻烃含量与组成的变化。
本文在综合论述大安寨组凝析气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储层高度致密化的原因,并根据凝析油轻烃C4—C7的族组成、庚烷值与异庚烷值、轻烃指纹化合物对比,结合天然气碳同位素资料,分析了本组气藏的气源及其受外源影响的可能性。认为,油气不仅来自本组的源岩,而且有其深部香溪群油气的明显混入。此外,本文还初步分析了某些气井在开采过程中,凝析油轻烃含量与组成的变化。
1990, 8(4): 104-114.
摘要:
本文研究了我国塔里木盆地上石炭统海相碳酸盐地层中的晶洞油苗和下奥陶统灰岩裂隙中沥青脉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上石炭统生物灰岩晶洞中的液体油苗成熟度较高,具低姥植比,正构烷烃偶数碳优势,高碳数藿烷丰度较高,αβ-C35藿烷略大于αβ-C34藿烷等特征。这可与围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相类比。下奥陶统灰岩裂隙中的沥青脉,其生物标志化合物主要由25-降藿烷、8,14-断藿烷以及D环芳构化8,14-断藿烷等系列化合物组成。沥青脉芳烃的去甲基化作用也异常强烈。菲系列化合物中,菲含量为72.5%。资料表明,沥青脉可能来源于盆地深部储集层中的原油,曾经历过较高的地热作用,运移至浅层后又遭受到微生物降解和氧化等作用而形成。这为评价盆地深部的含油气性提供了重要信息。
本文研究了我国塔里木盆地上石炭统海相碳酸盐地层中的晶洞油苗和下奥陶统灰岩裂隙中沥青脉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上石炭统生物灰岩晶洞中的液体油苗成熟度较高,具低姥植比,正构烷烃偶数碳优势,高碳数藿烷丰度较高,αβ-C35藿烷略大于αβ-C34藿烷等特征。这可与围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相类比。下奥陶统灰岩裂隙中的沥青脉,其生物标志化合物主要由25-降藿烷、8,14-断藿烷以及D环芳构化8,14-断藿烷等系列化合物组成。沥青脉芳烃的去甲基化作用也异常强烈。菲系列化合物中,菲含量为72.5%。资料表明,沥青脉可能来源于盆地深部储集层中的原油,曾经历过较高的地热作用,运移至浅层后又遭受到微生物降解和氧化等作用而形成。这为评价盆地深部的含油气性提供了重要信息。
1990, 8(4): 115-123.
摘要:
本文从煤岩学、有机地球化学及煤的储气性原理出发,研究了淮南煤田同变质程度不同煤层煤(B11b、B10)在成烃母质、富烃特征、成烃作用和储气性等方面的差异性。B11b煤层中含有较多的似石油物质、渗出体、显微组分等的荧光浸渍现象、油滴和油膜、微粒体等,它们是煤成烃作用的直接光学标志。B11b煤层的地化参数指出较强的还原环境将有利于成烃作用。B11b煤层的孔隙性(孔容、孔径分布、孔隙结构)说明它不仅有较好的储气性能,而且还具有较有利于煤层气体运移的物性条件。而上述特征是B10煤层所不具备的。
本文从煤岩学、有机地球化学及煤的储气性原理出发,研究了淮南煤田同变质程度不同煤层煤(B11b、B10)在成烃母质、富烃特征、成烃作用和储气性等方面的差异性。B11b煤层中含有较多的似石油物质、渗出体、显微组分等的荧光浸渍现象、油滴和油膜、微粒体等,它们是煤成烃作用的直接光学标志。B11b煤层的地化参数指出较强的还原环境将有利于成烃作用。B11b煤层的孔隙性(孔容、孔径分布、孔隙结构)说明它不仅有较好的储气性能,而且还具有较有利于煤层气体运移的物性条件。而上述特征是B10煤层所不具备的。
1990, 8(4): 124-129.
摘要:
本文应用镜质体反射率、DTA—DSC热分析、脉冲元素分析等新的测试技术,对两口钻井剖面的有机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研究,论证干酪根赋存于不同岩性中的各项演化参数是相近的。腐殖型分散干酪根的各项演化参数指标要比同一钻井剖面中埋藏深度相近的腐殖型煤低半个至一个煤阶。 笔者还研究了地层中往往出现的逆反希尔特定律现象的机理,认为造成上述现象是由于干酪根的赋存状态、源岩导热性、聚热、散热系数不同所导致的结果。
本文应用镜质体反射率、DTA—DSC热分析、脉冲元素分析等新的测试技术,对两口钻井剖面的有机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研究,论证干酪根赋存于不同岩性中的各项演化参数是相近的。腐殖型分散干酪根的各项演化参数指标要比同一钻井剖面中埋藏深度相近的腐殖型煤低半个至一个煤阶。 笔者还研究了地层中往往出现的逆反希尔特定律现象的机理,认为造成上述现象是由于干酪根的赋存状态、源岩导热性、聚热、散热系数不同所导致的结果。
1990, 8(4): 130-137.
摘要:
本文对我国新生代地层中颇具争议的安宁系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确认安宁系位于中新统咸水河底砾岩之上,早更新世初黄河阶地砾石层之下,为中新世中期至上新世沉积。沉积构造、粒度和石英砂表面特征等一致表明,安宁系是与干热气候相应的风砂活动的产物。安宁系及与之同时并存的中国东部风成红土说明,第三纪晚期中国大陆已存在沙漠—风成红土的分异格局。推测第三纪晚期,兰州附近地区处于副热带北侧,西风带南缘,半干旱草原至干旱荒漠草原环境。
本文对我国新生代地层中颇具争议的安宁系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确认安宁系位于中新统咸水河底砾岩之上,早更新世初黄河阶地砾石层之下,为中新世中期至上新世沉积。沉积构造、粒度和石英砂表面特征等一致表明,安宁系是与干热气候相应的风砂活动的产物。安宁系及与之同时并存的中国东部风成红土说明,第三纪晚期中国大陆已存在沙漠—风成红土的分异格局。推测第三纪晚期,兰州附近地区处于副热带北侧,西风带南缘,半干旱草原至干旱荒漠草原环境。
1990, 8(4): 138-142.
摘要:
从天然气中分离、接收氮气,用质谱仪测定δ15N的方法是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的新手段。用该方法测得国内首批天然气的δ15N数据。测得兰州市区大气的氮同位素组成(15N/14N的平均值为0.00368)比Nier(1950)报道的大气的氮同位素组成(15N/14N的平均值为0.00361)稍富集15N。这可能是一种自然现象,也可能是分析方法不同造成的。
从天然气中分离、接收氮气,用质谱仪测定δ15N的方法是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的新手段。用该方法测得国内首批天然气的δ15N数据。测得兰州市区大气的氮同位素组成(15N/14N的平均值为0.00368)比Nier(1950)报道的大气的氮同位素组成(15N/14N的平均值为0.00361)稍富集15N。这可能是一种自然现象,也可能是分析方法不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