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姣, 王笑辰, 张峰.
克里雅河沿线沙丘沉积物石英砂表面特征分析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289-130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44
|
[2] |
梁茹, 苏中堂, 马慧, 方继瑶, 林良彪.
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506-151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74
|
[3] |
郑浩夫, 袁璐璐, 刘波, 张学丰, 沈瑛楚, 王远翀.
川西南中二叠统中粗晶白云石流体来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20, 38(3): 589-59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6
|
[4] |
李哲萱, 柳益群, 周鼎武, 焦鑫, 南云.
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喷爆岩岩石学、矿物学特征及相关问题探讨
. 沉积学报,
2019, 37(3): 455-46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45
|
[5] |
.
巴颜喀拉盆地长石头山二叠纪—三叠纪碳酸盐岩丘的沉积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12, 30(1): 54-64.
|
[6] |
.
乌尔禾—风城地区二叠系白云质岩类岩石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2, 30(5): 859-868.
|
[7] |
李春峰, 张雄华, 蔡雄飞.
赣西北上寒武统西阳山组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1): 41-48.
|
[8] |
哈斯, 王贵勇, 董光荣.
沙丘背风侧气流及其沉积类型与意义
. 沉积学报,
2001, 19(1): 96-100,124.
|
[9] |
李佩珍, 张学军, 黄蓉, 陆现彩.
低熟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描述及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69-172.
|
[10] |
唐世荣, 王东安, 李任伟.
湘川地区震旦-寒武系硅岩的有机岩石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1): 54-58.
|
[11] |
陈道秀, 林洪枝, 杨展飞.
珠江口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及生烃潜力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73-178.
|
[12] |
李文厚.
汉中下志留统放射虫硅质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71-173.
|
[13] |
王建华.
华南海岸沙丘岩的特征及其与海滩岩的区别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04-111.
|
[14] |
刘大锰, 金奎励, 艾天杰.
塔里木盆地海相烃源岩显微组分的分类及其岩石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24-133.
|
[15] |
傅启龙, 沙庆安.
昌黎海岸风成沙丘的形态与沉积构造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 沉积学报,
1994, 12(1): 98-105.
|
[16] |
肖贤明, 金奎励.
中国陆相源岩显微组分的分类及其岩石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0, 8(3): 22-34.
|
[17] |
任燮康, 杨楚雄, 丁传谱.
湖南东波—平和地区中上泥盆统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1987, 5(2): 81-90.
|
[18] |
沙庆安, 李菊英, 王尧.
广西涠洲岛全新世上升海滩沉积及其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86, 4(2): 39-46.
|
[19] |
范德廉, 陈志明, 刘铁兵.
X射线照像术在泥质岩岩石学研究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86, 4(2): 122-124.
|
[20] |
刘怀波.
海南岛莺歌海现代和全新世海滩岩与沙丘岩的胶结组构和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86, 4(3): 105-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