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亚芳, 陈代钊, 郭川, 周锡强.
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剖面肖尔布拉克组下段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20, 38(1): 55-6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24
|
[2] |
邓世彪, 关平, 庞磊, 刘沛显, 金亦秋, 张艳秋.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肖尔布拉克组优质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成因
. 沉积学报,
2018, 36(6): 1218-123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84
|
[3] |
张敏, 李谨, 陈菊林.
热力作用对烃源岩中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形成的作用
. 沉积学报,
2018, 36(5): 1033-103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63
|
[4] |
王凯, 关平, 邓世彪, 刘沛显, 金亦秋.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微生物礁储集性研究及油气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2): 386-39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17
|
[5] |
倪新锋.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65-474.
|
[6] |
陈景山.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58-868.
|
[7] |
何 莹 鲍志东 沈安江 申银民 李明和.
塔里木盆地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白云岩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06-818.
|
[8] |
窦启龙, 陈践发, 薛燕芬, 王杰, 段文标, 郭建军.
实验室条件下微生物降解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5, 23(3): 542-547.
|
[9] |
刘忠宝, 于炳松, 李廷艳, 樊太亮, 蒋宏忱.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层序发育对同生期岩溶作用的控制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03-109.
|
[10] |
刘全有, 刘文汇, 孟仟祥, 宋岩, 秦胜飞.
塔里木盆地侏罗系煤岩热模拟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4): 724-728.
|
[11] |
陈传平, 梅博文.
油藏原油微生物降解的氮同位素分馏效应
. 沉积学报,
2004, 22(4): 707-710.
|
[12] |
寿建峰, 朱国华, 张惠良.
构造侧向挤压与砂岩成岩压实作用——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2003, 21(1): 90-95.
|
[13] |
罗平, 张兴阳, 顾家裕, 汪圣国, 林鹏.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生物礁露头的地球物理特征
. 沉积学报,
2003, 21(3): 423-427.
|
[14] |
范国章, 金之钧, 刘国臣, 张宝民.
塔里木盆地高频波识别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45-248,270.
|
[15] |
江德昕, 杨惠秋.
塔里木盆地原油孢粉集合
. 沉积学报,
2000, 18(1): 80-88.
|
[16] |
刘洛夫, 赵建章, 张水昌, 方家虎, 肖中尧.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形成期次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75-479.
|
[17] |
王毅.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中泥盆统层序地层分析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14-421.
|
[18] |
吕修祥.
塔里木盆地侏罗系油气聚集与分布
. 沉积学报,
1998, 16(1): 64-69.
|
[19] |
范善发, 周中毅, 潘长春.
应用生物标志物评价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沉积物的古环境
. 沉积学报,
1991, 9(S1): 44-51.
|
[20] |
史基安, 马宝林.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1989, 7(3): 53-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