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1年  第9卷  第S1期

显示方式:
论文
中国陆相原油的成因和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
傅家谟, 盛国英
1991, 9(S1): 1-8.
摘要:
本文报道了中国陆相原油的油源、时代和热历史等最新进展。陆相生油岩可以按地质环境条件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A.中国板内大型湖泊盆地的沉积岩建造;B.断陷盆地湖相碎屑岩建造;C.断陷盆地—盐湖相膏盐—碎屑岩建造;D.山间盆地泻湖—湖泊相火山碎屑岩建造。研究了一系列代表性原油样。样品采自下列生油岩类型:1.淡水—半咸水湖相泥岩;2.含盐—膏盐相泥岩;3.湖相白云质泥岩;4.泻湖相—火山凝灰质泥岩。样品用气相色谱(GC)和色谱—质谱(GC/MS)分析,以揭示烷烃馏份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布。简要地讨论了正烷烃、异戊二烯类、藿烷类以及其它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根据脂肪烃馏份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探讨了某些来源于膏盐和含盐泥岩的未成熟至准成熟原油的成因。江汉油田浅层产出的未成熟油和准成熟原油含有高含量的硫和含硫化合物,特别是烷基噻吩和四氢化噻吩,并呈现明显的偶碳优势。
广西百色盆地州景矿第三系褐煤有机地球化学与煤岩学研究——Ⅲ.多环芳烃的组成特征
王铁冠, B.R.T.Simoneit
1991, 9(S1): 9-20.
摘要:
本文详细总结了第三系州景矿褐煤的多环芳烃特征,主要包括芳香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和三萜烃类,其中以惹烯和西蒙内莉烯居优势,由陆源奥利烷、乌散烷和羽扇烷前生物衍生而来的单芳至五芳三萜烃类次之,此外,作为次要成分,还检测出一个四芳降藿烷、十一烷基甲苯和苝等,但大多数常规的多环芳烃仅以微量形式存在。
正烷烃单个化合物碳同位素分布初探
盛国英, 耿安松, 赵必强, 傅家谟
1991, 9(S1): 21-25.
摘要: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碳同位素比值质谱仪研究了生油岩热模拟液体产物等样品中正烷烃的单个化合物碳同位素分布与特征,初步探讨了此项新技术在石油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五环三萜烷的物源和演化
史继扬, 向明菊, 洪紫青, 林树基, 周启永
1991, 9(S1): 26-33.
摘要:
本文应用色谱、色—质谱分析研究了贵州草海盆地更新统泥炭、粘土和云南水井湾褐煤中生物标志物。鉴定出一系列藿烯、ββ—藿烷、以及丰富的C31—αβ—22R升藿烷。此外还鉴定出脱A—羽扇烷、脱A—羽扇烯、降海松烷、朽松木烷、山达脂海松烷、松香烷以及它们的异构体。提出C31—αβ—22R藿烷主要来自高等植物,>C32藿烷类主要来自细菌等原核生物;朽松木烷可作高等植物树木输入的指标;在早期成岩作用阶段.藿类可能经历藿烯向ββ—藿烷和藿烷向αβ—藿烷以及C31—αβ藿烷向C29、C30藿烷等的转化。
浑源煤和乐平煤抽出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地球化学特征——Ⅰ.烷烃部分
顾永达, 林明辉, 盛国英, 付家谟
1991, 9(S1): 34-43.
摘要:
本文利用GC和GC/MS技术对山西浑源藻烛煤和江西东中树皮煤的索氏抽提物的烷烃镏分进行了研究。首次发现浑源藻烛煤中存在显著量的C28二降藿烷,伽马蜡烷和γ-戎萝卜烷,而在乐平树皮煤中却不存在可检测量的甾烷系列。
应用生物标志物评价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沉积物的古环境
范善发, 周中毅, 潘长春
1991, 9(S1): 44-51.
摘要:
塔里木盆地柯坪和库鲁克塔格地区寒武系和奥陶系为海相沉积,咸化泻湖相沉积、淡化泻湖相沉积、浅水陆棚相和下斜坡—陆棚相沉积、浅海斜坡重力流相沉积、深水陆棚相沉积和海底盆地相沉积具有不同的生物标志物分布:伽玛蜡烷指数与水体盐度有关.Pr/Ph和β—胡萝卜烷含量与沉积环境的还原程度有关,Pr/Ph还受浮游动物输入多少的影响。低碳数正烷烃的奇碳优势或偶碳优势以及三环萜烷分布和甾烷分布对下古生界沉积物的古环境评价也具有重要意义。
泌阳盆地生物标志物的分布及应用研究
陈军红, 盛国英, 傅家谟, R.P.Philp, 马万怡
1991, 9(S1): 52-58.
摘要:
本文利用生物标志物的分布进行泌阳盆地中原油/原油、原油/生油岩的对比研究;研究了北部斜坡重油(油砂)的形成原因;认为4—甲基甾烷/甾烷,甾烷/藿烷和伽马蜡烷指数是可行的原油对比指标。消除生物降解影响后的伽马蜡烷指数可以进行降解原油和正常原油以及生油岩的对比。作者还建议应重视动物型有机质输入对生油的贡献。
地质体中脱金属卟啉的研究——付克乙酰化反应的应用
彭平安, 傅家谟, 盛国英, G.Eglinton
1991, 9(S1): 59-66.
摘要:
本文用付克乙酰化反应;TLC、Probe—MS方法对地质卟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可以粗略地分离卟啉的同分异构体;也可以比较清楚地研究β-(H)未取代卟啉的特征,如一海相样品(Lmk6)中的A—4类主要以β-(H)未取代形式存在;β-(H)未取代卟啉富含低碳数的化合物;A-8类卟啉主要为β-(H)全烷化卟啉等.这一研究还指出了不同类型铜卟啉的TLC行为.
纯沥青质热解法研究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重油序列的原油对比
黄永松, 傅家谟, 盛国英, 陈义贤, 李茂芬
1991, 9(S1): 67-74.
摘要:
本文在划分辽河西斜坡重油主要类型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样品,通过分离纯化其沥青质组分和分析纯沥青质热解产物进行原油对比,取得良好结果。数据表明辽河西斜坡重油序列样品为受生物降解程度不同的同源原油,S4生油岩可能为油源岩之一。
珠江口盆地东部某单井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陈斯忠, 裴存民, 张明辉
1991, 9(S1): 75-82.
摘要:
本文详细研究了珠江口盆地东部某单井钻遇原油和储层抽提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圈闭内的原油均为成熟原油,它们富含饱和烃馏分而贫极性组分;位于圈闭上部的原油(埋深2005m及其以上)在地质历史时期曾遭受过轻度的生物绛解作用.但是,由于该圈闭上一条近东西向断层的发育,使得不同深度间隔内的原油正构烷烃分布特征有着较大的差异,且降解程度最重的两个顶部原油具有较高的饱和烃含量和热成熟度。充分显示了其混合特征。
九龙江—厦门港沉积物中的木质素
傅天保, 陈松, 姜善春
1991, 9(S1): 83-89.
摘要:
河流和海洋沉积物在碱性条件下用温和的氧化剂氧化后,利用气相色谱方法分析氧化产物中的酚类化合物,并与木质素的酚类氧化产物进行比较,以估测沉积物中陆源有机物的影响。比较了硝基苯和氧化铜作为氧化剂的实验结果,并试验了所生成的酚类化合物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定量测定方法。九龙江—河口—厦门港沉积物样品中均检测出了木质素,其氧化降解产物具有大致相同的类别组成。说明整个区域都受到九龙江河水输入的影响,该区域沉积物中的木质素主要来源于九龙江河水所携带的陆源有机物。淡水端沉积物中木质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海水端,表明其分布明显受到河水-海水相互作用的影响。
南海及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中长链不饱和脂肪酮的检出
郑士龙, 唐运千, 史继扬
1991, 9(S1): 90-96.
摘要:
本文运用TLC、GC和GC—MS手段,首次从冲绳海槽和南海表层沉积物中检出了长链不饱脂肪,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在海洋沉积物中分布较广,它们的丰度与某些海洋生物的地理分布有关,显示了它们作为生物标记化合物的潜力。
中国南海北部湾海洋柱状沉积物中甾烯醇甾烷醇的演化
姜善春, 贾蓉芬, 王岩, 张惠之, 余素华, 栾作峰, 孙作庆, 江荣华
1991, 9(S1): 97-102.
摘要:
作者从中国南海北部湾海洋柱状(0—465cm)沉积物中,分离和鉴定出10种甾醇有机物,其中C27、C28甾醇是海洋浮游动物和硅藻红藻等的生态示踪剂,C29甾醇是陆源高等植物输入海洋的信息.研究结果表明,C27、C28和C29甾烷醇和甾烯醇的比值,随着柱状沉积物的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反映了甾醇在早期成岩作用中的演化特征。
泌阳盆地西北坡重油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汪本善, 张丽洁, 邢福健, 麦碧娴, 李汉城, 马万怡, 朱照璧, 程克明, 苏艾国
1991, 9(S1): 103-111.
摘要:
基于对泌阳盆地西北坡重油的物性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类型、分布及其各种参数的详细研究,提出该重油是次生降解(包括氧化降解及生物降解)的观点、通过西北坡重油与盆地中有代表性的正常原油对比和西北坡重油与当地核三下段生油岩的对比,否定了当地生油岩(未成熟)作为重油主要源岩的可能性,提出重油与盆地中南部原油同源,在向西北坡运移及在该区浅层储集层的聚集和保存过程中,受到次生降解作用所形成的结论。
晶包有机质——认识碳酸盐岩生油机制的另一侧面
周中毅, 范善发, 谢觉新
1991, 9(S1): 112-119.
摘要:
碳酸盐岩生油岩中常有较多的晶包有机质,它只有当碳酸盐岩生油岩分解或重结晶时才释放出来。某些碳酸盐岩生油岩晶包有机质的含量高于沥青A的含量。晶包有机质的成熟度往往低于沥青A的成熟度。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生油岩己过成熟了.却普遍存在晶洞油苗。晶包有机质在过成熟阶段从矿物中释放出来可能是碳酸盐岩成油的另一种方式。
一种特殊的陆相生油岩有机质成烃演化模式
耿安松, 傅家谟, 盛国英, 刘德汉, 陈义贤
1991, 9(S1): 120-124.
摘要:
大民屯凹陷下第三系生油岩中Ⅲ型有机质的成烃演化不完全遵从经典的成油理论。其成熟度随埋深增加缓慢,热解油的族组成与实验温度之间无明显的关系,产油率曲线平缓,成油演化无明显的阶段性和明显的生油高峰,生油带宽,生油下限出现很晚。文中对其成烃演化的特殊性作了阐述。
珠江口盆地东部原油和抽提物中苯并藿烷的检出及其地质意义
张俊达, 裴存民
1991, 9(S1): 125-130.
摘要:
本文详细研究了珠江口盆地东部两个低熟原油和珠海组及珠江组两个海相泥岩生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造成这两个原油成熟度低于其他原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两个原油中混入了低成熟生油岩所提供的油源。原油和珠海组及珠江组生油岩抽提物中均检出苯并藿烷系列化合物,证明盆地内的文昌组湖相泥岩和恩平组煤系地层可以为盆地提供油源,而且海相泥岩除做为区域性盖层外,也可以做为盆地的次要油源层。这一新的认识对于白云凹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孢粉生烃热模拟试验研究——Ⅰ:烃的产率与性质
王开发, 李宜垠, 张惠之
1991, 9(S1): 131-137.
摘要:
本文用三种有代表性的现代孢粉进行热摸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孢粉是一种良好的油气生成母质。被子植物花粉生烃能力优于蕨类孢子。同一门类孢粉以个体大,纹饰发育、外壁厚的种类生烃能力好。孢粉素是孢粉热解生烃的主要成分。
沥青反射率作为烃源岩成熟度指标的意义
肖贤明, 刘德汉, 傅家谟
1991, 9(S1): 138-146.
摘要:
本文应用有机岩石学方法详细研究了烃源岩中沥青的地质特征,根据来源将其划分为三种成因类型:原地沥青,异地沥青及再循环沥青。结合热模拟实验结果,研究了各种地质因素对沥青反射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沥青反射率作为成熟度指标的意义。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在油气评价中的应用初探
刘德汉, 肖贤明, 申家贵
1991, 9(S1): 147-151.
摘要: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组成、特征及功能,并通过对某些典型烃源岩的研究,论述了这种最新观测技术在油气评价中的应用前景。
泥炭藓煤及其热模拟固体产物的高分辩NMR研究
胡建治, 李丽云, 叶朝辉, 陈德玉, 刘德汉
1991, 9(S1): 152-162.
摘要:
本文报道了应用多种固体高分辩NMR新技术(1HCRAMPS— T1,TDD,13CCPMAS—T1,TDD),对我国云南第三纪泥炭藓煤及其人工热摸拟固体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研究。从所获谱图及各种数据清楚地展示了泥炭藓煤热演化过程中气态,液态烃的生成和排放机理。
有机包裹体作为碳酸盐岩区油气远景评价标志的初步研究
施继锡
1991, 9(S1): 163-170.
摘要:
通过对我国主要碳酸盐岩区储集层中有机包裹体的研究,建立了用有机包裹体的类型、特征、丰度、成分及同期盐水溶液包裹体的均—温度,作为工业油气藏远景评价的标志。并简要介绍了其在油气勘探中实际应用的结果。提出有机包裹体研究,是一种动态的综合性研究,是值得推广的有机地球化学新技术、新方法。
沉积改造矿床形成中的若干有机地球化学问题
卢家烂, 傅家谟
1991, 9(S1): 171-177.
摘要:
本文通过大量模拟实验结果说明有机质在层控矿床矿源层的形成以及后期改造——活化迁移阶段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根据原油相对水溶液相中的金属元素的强烈萃取能力,认为在石油形成和初次运移阶段,金属元素可能在原油相——非水体系中发生运移和富集。
桂西北中三叠统板纳组的沉积地球化学及金的区域分布
刘金钟, 范德廉, 刘铁兵, 叶杰
1991, 9(S1): 178-186.
摘要:
桂西北中三叠统板纳组是微粒浸染型金矿的主要含矿层位。地层剖面中金丰度分为原始型、轻度均匀亏损型、中度不均匀亏损型、强烈亏损型、轻度不均匀富集型、中度不均匀富集型6类。区域分布上分为原始区、亏损区、富集区。微量元素组合呈亲铁元素贫化、亲硫元素轻度富集、亲石元素富集的特点.江面古陆是金富集区沉积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低对流层中不同高度大气尘埃类脂质的特征
张健, 盛国英, 傅家谟, B.R.T.Simoneit
1991, 9(S1): 187-196.
摘要:
低对流层中不同高度大气尘埃的类脂质往往有不同的来源。本文共研究了采自北京325m高气象塔和广州等地在不同垂直高度上的8个大气尘埃样品。用有机溶剂对尘埃样品进行超声抽提,抽提物经硅胶薄层色谱分离和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尘埃样品的类脂质主要由正烷烃、正脂肪酸、三萜烷、甾烷和多环芳烃等化合物组成。这些类脂质一般都来自天然生物成因、人为成因和地质成因源,采样高度不同将影响各种输入源有机质的掺和比例。随着采样高度增加,类脂质产率、总烃和脂肪酸产率均下降,尖埃样品中化石燃料残余物和微生物组分减少。有迹象表明在高层大气中输入了长距离搬运的有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