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第18卷 第1期
2000, 18(1): 1-6.
摘要:
论述了现代冲积河流系统中常见河型的自然分布及转化特征,归纳了河型从上游向下游发生空间转化的 5种主要模式。这些河型转化模式发生的相对频率是不同的,其中从辫状河流向曲流河流转化的发生频率最大。文中通过具体实例总结了这些转化模式分别发生时的主要影响因素。
论述了现代冲积河流系统中常见河型的自然分布及转化特征,归纳了河型从上游向下游发生空间转化的 5种主要模式。这些河型转化模式发生的相对频率是不同的,其中从辫状河流向曲流河流转化的发生频率最大。文中通过具体实例总结了这些转化模式分别发生时的主要影响因素。
2000, 18(1): 7-12.
摘要:
黄河断流后三角洲 (水上平原 )上的滑塌构造非常发育,在分流河道中几乎随处可见,它们主要发育在边滩、心滩外缘、周缘或内部的水道中,还可以发育在河床上。滑塌作用形成了三种产物:滑塌壁或滑塌缝 滑塌体和滑塌碎块及滑塌变形基底。滑塌壁或滑塌缝按力学机制可能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张性 另一种是剪性。滑塌壁或滑塌缝的规模不一,大者长度可超过十余米,甚至二十余米,小者长度只有 3~ 5cm 滑塌体规模差别也较大,大者高度可超过 1m,长度可达 3~ 4m 小者高度和长度仅数cm。通过观察发现,滑塌构造的产生与波浪的掏洗和流水冲蚀有关,与地震和斜坡滑动关系不大。黄河断流后在某些低洼河道积水成“湖”,“湖”水在风的作用下形成波浪。波浪不断拍击导致边滩、心滩产生滑塌,形成一系列相应的滑塌构造 再者,黄河断流后边滩、心滩广泛暴露,黄河三角洲地区降雨后使边滩、心滩和河床上汇集成径流,径流的冲蚀也可以形成一系列滑塌构造。有的滑塌构造被风成砂埋藏后很容易被何存下来,而充填滑塌缝之间的风成砂经成岩作用之后则有可能转变成砂岩岩墙。
黄河断流后三角洲 (水上平原 )上的滑塌构造非常发育,在分流河道中几乎随处可见,它们主要发育在边滩、心滩外缘、周缘或内部的水道中,还可以发育在河床上。滑塌作用形成了三种产物:滑塌壁或滑塌缝 滑塌体和滑塌碎块及滑塌变形基底。滑塌壁或滑塌缝按力学机制可能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张性 另一种是剪性。滑塌壁或滑塌缝的规模不一,大者长度可超过十余米,甚至二十余米,小者长度只有 3~ 5cm 滑塌体规模差别也较大,大者高度可超过 1m,长度可达 3~ 4m 小者高度和长度仅数cm。通过观察发现,滑塌构造的产生与波浪的掏洗和流水冲蚀有关,与地震和斜坡滑动关系不大。黄河断流后在某些低洼河道积水成“湖”,“湖”水在风的作用下形成波浪。波浪不断拍击导致边滩、心滩产生滑塌,形成一系列相应的滑塌构造 再者,黄河断流后边滩、心滩广泛暴露,黄河三角洲地区降雨后使边滩、心滩和河床上汇集成径流,径流的冲蚀也可以形成一系列滑塌构造。有的滑塌构造被风成砂埋藏后很容易被何存下来,而充填滑塌缝之间的风成砂经成岩作用之后则有可能转变成砂岩岩墙。
2000, 18(1): 13-17.
摘要:
通过分析东居延海S1探坑剖面色素含量,结合碳酸盐、介形类化石、腐殖酸、磁化率及化学元素等多环境指标分析结果,探讨该区近 2 6 0 0年来环境气候波动特点。研究区气候变化大致经历几个阶段:温暖湿润(2 6 5 0~ 2 5 6 0aB.P.)→湖泊菱缩,气候偏干暖 (2 5 6 0~ 2 36 0aB.P.)→暖湿气候背景下湖泊的扩张 (2 36 0~2 1 2 0aB.P.)→冷湿向冷干转换,湖泊由大湖开始菱缩 (2 1 2 0~ 1 6 0 0aB.P.)→气候暖湿,湖泊再次扩张,(1 6 0 0~ 6 5 0aB.P.)→湖泊由扩张到菱缩,气候由冷湿向暖干变化 (6 5 0aB.P.—至今 )。同时尝试把色素与其它指标的结合作为指示湖泊古初始生产力的有效性,以及识别沉积记录有关人类活动的可能性。
通过分析东居延海S1探坑剖面色素含量,结合碳酸盐、介形类化石、腐殖酸、磁化率及化学元素等多环境指标分析结果,探讨该区近 2 6 0 0年来环境气候波动特点。研究区气候变化大致经历几个阶段:温暖湿润(2 6 5 0~ 2 5 6 0aB.P.)→湖泊菱缩,气候偏干暖 (2 5 6 0~ 2 36 0aB.P.)→暖湿气候背景下湖泊的扩张 (2 36 0~2 1 2 0aB.P.)→冷湿向冷干转换,湖泊由大湖开始菱缩 (2 1 2 0~ 1 6 0 0aB.P.)→气候暖湿,湖泊再次扩张,(1 6 0 0~ 6 5 0aB.P.)→湖泊由扩张到菱缩,气候由冷湿向暖干变化 (6 5 0aB.P.—至今 )。同时尝试把色素与其它指标的结合作为指示湖泊古初始生产力的有效性,以及识别沉积记录有关人类活动的可能性。
2000, 18(1): 18-21.
摘要:
通过对镇江大港剖面地层结构和磁化率曲线特征的分析研究,以及与相邻地区风尘堆积研究成果的比较,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磁化率曲线的波动旋回很好的对应了黄土 -古土壤风尘堆积序列,记录着该区中更新世以来七次大的古气候冷暖旋回。古气候的旋回变化幅度较北方黄土区要小得多,冷期和暖期都存在着频繁的小尺度的气候冷暖波动,可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相比较 但各地下蜀黄土沉积速率和沉积环境有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镇江大港剖面地层结构和磁化率曲线特征的分析研究,以及与相邻地区风尘堆积研究成果的比较,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磁化率曲线的波动旋回很好的对应了黄土 -古土壤风尘堆积序列,记录着该区中更新世以来七次大的古气候冷暖旋回。古气候的旋回变化幅度较北方黄土区要小得多,冷期和暖期都存在着频繁的小尺度的气候冷暖波动,可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相比较 但各地下蜀黄土沉积速率和沉积环境有一定的差异。
2000, 18(1): 22-28.
摘要:
对采自香港维多利亚港的 4个 6m长的沉积柱状样作了2 10 Pb及Pb、Zn、Cu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维多利亚港开阔区域现代沉积速率在 0.3~ 2cm/a之间变化,西部大于东部。在九龙海峡主航道上,基本上处于冲淤平衡状态。由于近百年来围海造地、海岸工程建设,使维多利亚港的岸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台风避风塘等潮流作用较弱的区域及靠近城市排污口的地方沉积速率可达 3~ 5cm/a,这表明围海造地、海岸工程等造成的岸线变化是影响维多利亚港堆积侵蚀的主要因素。Pb、Zn、Cu等重金属在沉积柱状样中的分布表明,在沉积速率较快的区域,重金属的污染也较为严重。
对采自香港维多利亚港的 4个 6m长的沉积柱状样作了2 10 Pb及Pb、Zn、Cu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维多利亚港开阔区域现代沉积速率在 0.3~ 2cm/a之间变化,西部大于东部。在九龙海峡主航道上,基本上处于冲淤平衡状态。由于近百年来围海造地、海岸工程建设,使维多利亚港的岸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台风避风塘等潮流作用较弱的区域及靠近城市排污口的地方沉积速率可达 3~ 5cm/a,这表明围海造地、海岸工程等造成的岸线变化是影响维多利亚港堆积侵蚀的主要因素。Pb、Zn、Cu等重金属在沉积柱状样中的分布表明,在沉积速率较快的区域,重金属的污染也较为严重。
2000, 18(1): 29-35.
摘要:
根据黄土高原第四纪古土壤和风化带的广泛调查,发现了CaCO3 等化学成分的不连续淀积、厚层及多层淀积等特殊地质现象,结合CaCO3 含量分析与入渗实验资料,建立了风化淋滤带CaCO3 淀积深度新理论。该理论表明,CaCO3 迁移到淀积深度所需时间很短,可以忽略时间因素对它的影响,能够作为研究风化淋滤带的许多地质问题的较可靠依据。当CaCO3 淀积深度小于古土壤发育带厚度时,可确定土壤已向风化壳转变 当Ca CO3 淀积深度大于古土壤层厚度时,可确定土壤为淋溶型、中酸性土壤 当同一风化剖面中或同一层古土壤下部出现两层、三层或厚度异常大的CaCO3 淀积层时,指示当时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壤期和相应的气候变化。
根据黄土高原第四纪古土壤和风化带的广泛调查,发现了CaCO3 等化学成分的不连续淀积、厚层及多层淀积等特殊地质现象,结合CaCO3 含量分析与入渗实验资料,建立了风化淋滤带CaCO3 淀积深度新理论。该理论表明,CaCO3 迁移到淀积深度所需时间很短,可以忽略时间因素对它的影响,能够作为研究风化淋滤带的许多地质问题的较可靠依据。当CaCO3 淀积深度小于古土壤发育带厚度时,可确定土壤已向风化壳转变 当Ca CO3 淀积深度大于古土壤层厚度时,可确定土壤为淋溶型、中酸性土壤 当同一风化剖面中或同一层古土壤下部出现两层、三层或厚度异常大的CaCO3 淀积层时,指示当时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壤期和相应的气候变化。
2000, 18(1): 36-42.
摘要:
通过对兰州不同气候背景下形成的风尘沉积 1 80个样品详细的粒度分析,建立了该地区风尘沉积的粒度分布基本模式。发现研究区风尘沉积具有以下特征:(1 )沉积物分选差,主要由粒径 >4Φ的颗粒组成,平均6.4Φ (2 )粒级构成为极细砂 2.6 %、粉砂 77.8%、粘土 1 9.6 %,属粉质重亚粘土或典型黄土 (3)频率曲线为单峰、极正偏类型,且具有粗头短促、中间宽大和细尾拉长的特点 (4)短期悬浮颗粒与长期悬浮颗粒大致呈对等配比。这些特征同时也为兰州现代尘暴沉积物所具备,因而可视为该地区风尘沉积的一个基本诊断模式搬运方式。颗粒粒径 <5.5 0Φ的含量指标 (GSP1)和 4.5 0~ 6.5 0Φ的含量指标 (GSP2 )可分别作为冰期—间冰期尺度和冰段—间冰段尺度东亚冬季风演化和沙尘暴强弱程度的基本判据。
通过对兰州不同气候背景下形成的风尘沉积 1 80个样品详细的粒度分析,建立了该地区风尘沉积的粒度分布基本模式。发现研究区风尘沉积具有以下特征:(1 )沉积物分选差,主要由粒径 >4Φ的颗粒组成,平均6.4Φ (2 )粒级构成为极细砂 2.6 %、粉砂 77.8%、粘土 1 9.6 %,属粉质重亚粘土或典型黄土 (3)频率曲线为单峰、极正偏类型,且具有粗头短促、中间宽大和细尾拉长的特点 (4)短期悬浮颗粒与长期悬浮颗粒大致呈对等配比。这些特征同时也为兰州现代尘暴沉积物所具备,因而可视为该地区风尘沉积的一个基本诊断模式搬运方式。颗粒粒径 <5.5 0Φ的含量指标 (GSP1)和 4.5 0~ 6.5 0Φ的含量指标 (GSP2 )可分别作为冰期—间冰期尺度和冰段—间冰段尺度东亚冬季风演化和沙尘暴强弱程度的基本判据。
2000, 18(1): 43-49.
摘要:
与米兰柯维奇旋回存在成因联系的幕式地层堆积作用的结果,是在地层记录中形成各种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在不同的古地理背景中,受物质来源及沉积动力学背景的控制,故发育具有不同相序组构的不同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因此,相序组构特征就成为米级旋回层序类型划分的基本准则。地层记录中米级旋回层序的广泛发育,以及它们在长周期层序中的有序垂直叠加形式和地史演化特征,由不同相序组构所反映的成因类型以及由不同类型所指示的沉积动力背景等等,不但表明了米级旋回层序是描述地层结构的基本工作单元,而且是对“准层序”的延展和补充。在海相地层中,不管是碳酸盐岩还是陆源碎屑岩地层,这种厚几厘米至几米的米级旋回层序,大致都可以划分为正粒序和反粒序两种相序组构,正粒序组构主要是潮汐作用的结果,而反粒序主要是以波浪作用为主的浅海环境的产物 不管是正粒序还是反粒序序列,均构成总体向上变浅序列。由此,碳酸盐岩米级旋回层序可划分为L—M型、深水非对称型、潮下型及环潮坪型 碎屑岩米级旋回层序可划分为潮汐动力型及波浪动力型。米级旋回层序的界面是由高频率海平面变化所产生的非沉积作用面,包括瞬时暴露间断面和瞬时加深淹没间断面乃至它们的相关面,这些在区域上延伸较远,甚至。
与米兰柯维奇旋回存在成因联系的幕式地层堆积作用的结果,是在地层记录中形成各种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在不同的古地理背景中,受物质来源及沉积动力学背景的控制,故发育具有不同相序组构的不同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因此,相序组构特征就成为米级旋回层序类型划分的基本准则。地层记录中米级旋回层序的广泛发育,以及它们在长周期层序中的有序垂直叠加形式和地史演化特征,由不同相序组构所反映的成因类型以及由不同类型所指示的沉积动力背景等等,不但表明了米级旋回层序是描述地层结构的基本工作单元,而且是对“准层序”的延展和补充。在海相地层中,不管是碳酸盐岩还是陆源碎屑岩地层,这种厚几厘米至几米的米级旋回层序,大致都可以划分为正粒序和反粒序两种相序组构,正粒序组构主要是潮汐作用的结果,而反粒序主要是以波浪作用为主的浅海环境的产物 不管是正粒序还是反粒序序列,均构成总体向上变浅序列。由此,碳酸盐岩米级旋回层序可划分为L—M型、深水非对称型、潮下型及环潮坪型 碎屑岩米级旋回层序可划分为潮汐动力型及波浪动力型。米级旋回层序的界面是由高频率海平面变化所产生的非沉积作用面,包括瞬时暴露间断面和瞬时加深淹没间断面乃至它们的相关面,这些在区域上延伸较远,甚至。
2000, 18(1): 50-56.
摘要:
利用钻井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对新场地区蓬莱镇组进行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识别出 45~ 47个短期、5个中期、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并对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平面分布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在单井分析的基础上,以二分时间单元分界线为优选等时对比标志对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进行了较高精度的等时对比,所对比的等时成因地层单元的最高精度可达到相当准层序组 (十万年级 )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新场地区蓬莱镇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成功地将单井一维信息转化为气田范围内的三维地层关系信息。并分析了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可容纳空间 (A)与沉积物补给通量 (S)的比值 (A/S)变化对储集砂体的作用.文中还利用沉积动力学的地层响应过程特征分析,重点讨论了中、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有利储集砂体的沉积相序列、组合特征、产状类型、控制因素及其与物性的关系。指出发育于长期基准面缓慢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为形成储集砂体的必备背景条件,而控制沉积体系中储层时空展布和演化规律的因素则主要为中期基准面旋回。在层序地层格架中,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两侧的储层其储集性最好。以此为依据,提。
利用钻井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对新场地区蓬莱镇组进行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识别出 45~ 47个短期、5个中期、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并对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平面分布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在单井分析的基础上,以二分时间单元分界线为优选等时对比标志对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进行了较高精度的等时对比,所对比的等时成因地层单元的最高精度可达到相当准层序组 (十万年级 )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新场地区蓬莱镇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成功地将单井一维信息转化为气田范围内的三维地层关系信息。并分析了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可容纳空间 (A)与沉积物补给通量 (S)的比值 (A/S)变化对储集砂体的作用.文中还利用沉积动力学的地层响应过程特征分析,重点讨论了中、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有利储集砂体的沉积相序列、组合特征、产状类型、控制因素及其与物性的关系。指出发育于长期基准面缓慢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为形成储集砂体的必备背景条件,而控制沉积体系中储层时空展布和演化规律的因素则主要为中期基准面旋回。在层序地层格架中,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两侧的储层其储集性最好。以此为依据,提。
2000, 18(1): 57-62.
摘要:
沉积有机相是具有相似沉积环境、生物组合、成岩环境、氧化—还原条件以及相近有机质特征的地层单元,其分布受沉积盆地中层序地层格架所控制。因此,层序沉积有机相分析可成为确定和预测烃源岩分布的一种有效工具。本文采用层序地层分析与沉积有机相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陕甘宁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划分为三个层序,并探讨了每个层序中沉积有机相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沉积有机相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呈显出一定的规律性,在盆地西部及南部的较深水层序中,沉积有利相类型主要为开阔台地C相,在垂向上变化不大,有机碳含量为 0.0 8%~ 0.1 8%。在盆地中部浅水层序中,海侵体系域的沉积有机相类型主要为开阔台地C相及局限台地D相,有机碳含量为 0.1 2 %~ 0.2 5 %,而高位体系域的沉积有机相类型主要为局限台地D相和蒸发台地E相,有机碳含量为 0.1 7%~ 0.49%,反映出盆地中部浅水层序中的高位体系域是烃源岩分布的最有利地带。
沉积有机相是具有相似沉积环境、生物组合、成岩环境、氧化—还原条件以及相近有机质特征的地层单元,其分布受沉积盆地中层序地层格架所控制。因此,层序沉积有机相分析可成为确定和预测烃源岩分布的一种有效工具。本文采用层序地层分析与沉积有机相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陕甘宁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划分为三个层序,并探讨了每个层序中沉积有机相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沉积有机相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呈显出一定的规律性,在盆地西部及南部的较深水层序中,沉积有利相类型主要为开阔台地C相,在垂向上变化不大,有机碳含量为 0.0 8%~ 0.1 8%。在盆地中部浅水层序中,海侵体系域的沉积有机相类型主要为开阔台地C相及局限台地D相,有机碳含量为 0.1 2 %~ 0.2 5 %,而高位体系域的沉积有机相类型主要为局限台地D相和蒸发台地E相,有机碳含量为 0.1 7%~ 0.49%,反映出盆地中部浅水层序中的高位体系域是烃源岩分布的最有利地带。
2000, 18(1): 63-67.
摘要:
层序地层学的精华就是综合应用露头、钻测井和地震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分析。因此,在缺乏以陆上暴露不整合面为特征的层序界面的湖相沉积中,如何应用测井资料进行层序划分就成为层序地层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柴达木盆地金达 1井第四系为例,介绍了一种综合利用岩芯、岩屑和电测曲线等测井资料,通过相对古水深曲线的建立,来进行层序地层分析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层序地层学的精华就是综合应用露头、钻测井和地震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分析。因此,在缺乏以陆上暴露不整合面为特征的层序界面的湖相沉积中,如何应用测井资料进行层序划分就成为层序地层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柴达木盆地金达 1井第四系为例,介绍了一种综合利用岩芯、岩屑和电测曲线等测井资料,通过相对古水深曲线的建立,来进行层序地层分析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2000, 18(1): 68-72.
摘要: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断隆中奥陶统其浪组中上段L M灰泥互层沉积地层中发育远源钙质风暴岩,其中发育属Zoophycos遗迹相的Phycodes Megagrapton遗迹组合,包括Belorhape,Circulichnus,Dendrichnites,Gordia,Granularia,Megagrapton,Phycodes,Planolites,Protopaleodictyon,Rhabdoglyphas等遗迹属。该组合遗迹形态主要为分枝迹,习性以觅食迹为主,显著特点是包含多种深水遗迹分子。这些特征与以往报道的风暴岩中遗迹组合特征有明显的差别。该组合反映其浪组风暴岩形成于滨外风暴浪基面以下水体较深且水动力较弱的静水地带。此组合可以成为判定远源风暴岩以及区分事件和正常灰岩的良好辅助标志。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断隆中奥陶统其浪组中上段L M灰泥互层沉积地层中发育远源钙质风暴岩,其中发育属Zoophycos遗迹相的Phycodes Megagrapton遗迹组合,包括Belorhape,Circulichnus,Dendrichnites,Gordia,Granularia,Megagrapton,Phycodes,Planolites,Protopaleodictyon,Rhabdoglyphas等遗迹属。该组合遗迹形态主要为分枝迹,习性以觅食迹为主,显著特点是包含多种深水遗迹分子。这些特征与以往报道的风暴岩中遗迹组合特征有明显的差别。该组合反映其浪组风暴岩形成于滨外风暴浪基面以下水体较深且水动力较弱的静水地带。此组合可以成为判定远源风暴岩以及区分事件和正常灰岩的良好辅助标志。
2000, 18(1): 73-79.
摘要:
四川壤塘金木达日基沟晚三叠世地层中首次发现了大量的遗迹化石,经鉴定有 38个遗迹属、6 3个遗迹种。根据不同遗迹属在不同层位的相对丰度,建立了 5个遗迹组合 全部遗迹组合均属于Nereites遗迹相。同时应用遗迹化石的生态习性分类、特征遗迹化石和遗迹相来进行沉积环境的分析,认为金木达晚三叠世中晚期的沉积环境经历了大陆斜坡下部—深海盆地边缘—大陆斜坡中下部—深海盆地—大陆斜坡下部的演变。
四川壤塘金木达日基沟晚三叠世地层中首次发现了大量的遗迹化石,经鉴定有 38个遗迹属、6 3个遗迹种。根据不同遗迹属在不同层位的相对丰度,建立了 5个遗迹组合 全部遗迹组合均属于Nereites遗迹相。同时应用遗迹化石的生态习性分类、特征遗迹化石和遗迹相来进行沉积环境的分析,认为金木达晚三叠世中晚期的沉积环境经历了大陆斜坡下部—深海盆地边缘—大陆斜坡中下部—深海盆地—大陆斜坡下部的演变。
2000, 18(1): 80-88.
摘要:
记述了塔里木盆地 44个原油样品中发现的孢子花粉化石 83属 1 6 3种 基于原油孢粉集合组成的研究,探讨了塔北、库车、喀什和叶城四个含油区油源岩的时代和层位 并根据孢粉化石的颜色鉴定了油源岩的成熟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三叠系和侏罗系油源岩都是成熟的油源岩。此外,还详细介绍了从原油中萃取孢子花粉和藻类化石的方法。
记述了塔里木盆地 44个原油样品中发现的孢子花粉化石 83属 1 6 3种 基于原油孢粉集合组成的研究,探讨了塔北、库车、喀什和叶城四个含油区油源岩的时代和层位 并根据孢粉化石的颜色鉴定了油源岩的成熟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三叠系和侏罗系油源岩都是成熟的油源岩。此外,还详细介绍了从原油中萃取孢子花粉和藻类化石的方法。
2000, 18(1): 89-94.
摘要:
民和盆地下白垩统上部的红古城组是一个多次受洪水作用而形成的多层楼式的旋回序列,它以水下沉积构造和水上暴露构造频繁交互的沉积为特征,早期与晚期的洪水规模也存在很大异同,代表了滨湖至岸上洼地的沉积环境。环境相与作用相结合分析,大大深化了红古城组沉积作用及其构造背景分析,反映红古城组是盆地构造演化加速萎缩时期的产物。两者是陆相盆地相分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民和盆地下白垩统上部的红古城组是一个多次受洪水作用而形成的多层楼式的旋回序列,它以水下沉积构造和水上暴露构造频繁交互的沉积为特征,早期与晚期的洪水规模也存在很大异同,代表了滨湖至岸上洼地的沉积环境。环境相与作用相结合分析,大大深化了红古城组沉积作用及其构造背景分析,反映红古城组是盆地构造演化加速萎缩时期的产物。两者是陆相盆地相分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000, 18(1): 95-99.
摘要:
扇形沉积体是我国内陆及沿海地区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的重要油气勘探目标,对其平面分布形态和内部结构参数特征的定量表征是油气勘探部门极为关注的问题。随着分形几何理论在沉积学领域应用的日趋广泛,使人们可从新的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扇形沉积体的生长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且具有分形特征。分维数的大小反映了沉积体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分维数的变化幅度预示着构造和沉积背景的某些信息。将分形和混沌理论相结合,也许是实施扇形沉积体非线性动力学建模和模拟的重要途经之一。
扇形沉积体是我国内陆及沿海地区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的重要油气勘探目标,对其平面分布形态和内部结构参数特征的定量表征是油气勘探部门极为关注的问题。随着分形几何理论在沉积学领域应用的日趋广泛,使人们可从新的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扇形沉积体的生长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且具有分形特征。分维数的大小反映了沉积体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分维数的变化幅度预示着构造和沉积背景的某些信息。将分形和混沌理论相结合,也许是实施扇形沉积体非线性动力学建模和模拟的重要途经之一。
2000, 18(1): 100-106.
摘要:
出露于中天山马鞍桥、巴仑台北的石炭纪地层属于大塘阶晚期至威宁期碳酸盐和碎屑岩的混合沉积。沉积特征和微量元素标志显示该套地层主体为潮坪—泻湖相沉积,仅顶部为河湖相沉积。砂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骨架颗粒的百分含量均显示,该套地层的蚀源区为岛弧火山岩系和中酸性花岗岩系的中天山微板块。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该套地层形成于中天山微板块与南天山弧后盆地碰撞的挤压背景,即前陆盆地中,构造和海平面变化是该套充填物的主要控制因素。
出露于中天山马鞍桥、巴仑台北的石炭纪地层属于大塘阶晚期至威宁期碳酸盐和碎屑岩的混合沉积。沉积特征和微量元素标志显示该套地层主体为潮坪—泻湖相沉积,仅顶部为河湖相沉积。砂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骨架颗粒的百分含量均显示,该套地层的蚀源区为岛弧火山岩系和中酸性花岗岩系的中天山微板块。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该套地层形成于中天山微板块与南天山弧后盆地碰撞的挤压背景,即前陆盆地中,构造和海平面变化是该套充填物的主要控制因素。
2000, 18(1): 114-118.
摘要: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四段广泛发育的蒸发岩类与暗色泥、页岩和深水浊积砂体呈现明显韵律层,为厚度达千米的盐湖沉积。通过分析了该地区蒸发岩地层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条件,认为东营凹陷沙四段蒸发岩类的物质基础是深层卤水 深部古老地层中的盐类物质是其盐源 凹陷中北部的同沉积深大断裂是沟通凹陷与地壳深部盐类物质的通道。在此基础上提出东营凹陷沙四段盐湖的深水成因模式,可与东非裂谷基伍湖和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深水成因盐湖对比。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四段广泛发育的蒸发岩类与暗色泥、页岩和深水浊积砂体呈现明显韵律层,为厚度达千米的盐湖沉积。通过分析了该地区蒸发岩地层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条件,认为东营凹陷沙四段蒸发岩类的物质基础是深层卤水 深部古老地层中的盐类物质是其盐源 凹陷中北部的同沉积深大断裂是沟通凹陷与地壳深部盐类物质的通道。在此基础上提出东营凹陷沙四段盐湖的深水成因模式,可与东非裂谷基伍湖和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深水成因盐湖对比。
2000, 18(1): 127-132.
摘要:
应用测井资料进行压实作用、孔隙演化、裂缝、矿物成分详尽分析基础上,结合成岩作用各个阶段对储集层性能影响的研究,讨论了应用测井资料分析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影响的物理基础,进而指出应用测井资料分析成岩作用不同阶段对储集层影响的可行性。方法为:(1 )成岩作用早期:应用孔隙度测井和岩性测井资料,通过压实曲线分析压实作用区间 (2 )成岩作用中期:首先根据孔隙度测井资料分析声波孔隙度、密度 -中子测井孔隙度,分析次生孔隙,并应用交会图技术,确定矿物成分,分析胶结、交代作用形式和强度,然后根据泥质指示测井确定泥质含量,进一步利用自然伽玛能谱测井,尤其是Th、K含量分析粘土矿物 (3)成岩作用晚期:进行次生孔隙、裂缝、颗粒成分与含量、粘土矿物分布规律研究。以上分析方法经吐哈盆地实际资料验证,效果良好。
应用测井资料进行压实作用、孔隙演化、裂缝、矿物成分详尽分析基础上,结合成岩作用各个阶段对储集层性能影响的研究,讨论了应用测井资料分析成岩作用对储集层影响的物理基础,进而指出应用测井资料分析成岩作用不同阶段对储集层影响的可行性。方法为:(1 )成岩作用早期:应用孔隙度测井和岩性测井资料,通过压实曲线分析压实作用区间 (2 )成岩作用中期:首先根据孔隙度测井资料分析声波孔隙度、密度 -中子测井孔隙度,分析次生孔隙,并应用交会图技术,确定矿物成分,分析胶结、交代作用形式和强度,然后根据泥质指示测井确定泥质含量,进一步利用自然伽玛能谱测井,尤其是Th、K含量分析粘土矿物 (3)成岩作用晚期:进行次生孔隙、裂缝、颗粒成分与含量、粘土矿物分布规律研究。以上分析方法经吐哈盆地实际资料验证,效果良好。
2000, 18(1): 133-138.
摘要:
借助于Rock -Eval生油岩评价仪、色谱 -质谱、稳定同位素质谱仪、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从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含量及其转化率、热解参数、饱和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有机岩石学特征和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了侏罗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对其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 )侏罗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多数样品属中等~好的生油岩范畴。 (2 )有机质类型多为Ⅲ型,少数为Ⅰ型和Ⅱ型。 (3)有机质处于低熟 -成熟阶段。 (4)烃源岩多为来源于高等植物的滨浅湖相和沼泽相沉积,具有煤系烃源岩的特点。 (5 )部分地区的生烃潜力较大。
借助于Rock -Eval生油岩评价仪、色谱 -质谱、稳定同位素质谱仪、显微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从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含量及其转化率、热解参数、饱和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有机岩石学特征和饱和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了侏罗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对其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 )侏罗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多数样品属中等~好的生油岩范畴。 (2 )有机质类型多为Ⅲ型,少数为Ⅰ型和Ⅱ型。 (3)有机质处于低熟 -成熟阶段。 (4)烃源岩多为来源于高等植物的滨浅湖相和沼泽相沉积,具有煤系烃源岩的特点。 (5 )部分地区的生烃潜力较大。
2000, 18(1): 139-145.
摘要:
运用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对来自酒西盆地六个油田的 2 0多个油样进行了全油碳同位素、饱和烃气相色谱与质量色谱及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等较为全面的分析与研究。确定源岩相、水洗、生物降解作用与成熟度不是酒西盆地石油非均质性的控制因素。最后选取 1 5个油样进行中性吡咯氮化合物分析,用中性吡咯氮中的咔唑类化合物作为运移参数,较为详细地研究原油的运移分馏作用。此类化合物作为运移参数的基本原理是石油运移过程中,不同结构的咔唑类化合物与水及岩石中矿物发生吸咐作用的强烈程度不同,导致不同的运移分馏作用。根据咔唑类化合物的变化得出控制酒西盆地石油组成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是油气运移分馏作用,证实酒西盆地石油运移方向主要是从西至东,青西凹陷是其油源区。
运用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对来自酒西盆地六个油田的 2 0多个油样进行了全油碳同位素、饱和烃气相色谱与质量色谱及正构烷烃分子碳同位素等较为全面的分析与研究。确定源岩相、水洗、生物降解作用与成熟度不是酒西盆地石油非均质性的控制因素。最后选取 1 5个油样进行中性吡咯氮化合物分析,用中性吡咯氮中的咔唑类化合物作为运移参数,较为详细地研究原油的运移分馏作用。此类化合物作为运移参数的基本原理是石油运移过程中,不同结构的咔唑类化合物与水及岩石中矿物发生吸咐作用的强烈程度不同,导致不同的运移分馏作用。根据咔唑类化合物的变化得出控制酒西盆地石油组成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是油气运移分馏作用,证实酒西盆地石油运移方向主要是从西至东,青西凹陷是其油源区。
2000, 18(1): 146-150.
摘要:
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直接影响到其生烃能力的客观评价,特别对于低丰度高演化海相碳酸盐烃源岩生烃能力评价的影响尤为严重。文章阐述了碳酸盐岩的普遍存在运移沥青,以及识别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的各种方法,并以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为例,建立了一套适合于低丰度高演化海相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识别的有效方法。
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直接影响到其生烃能力的客观评价,特别对于低丰度高演化海相碳酸盐烃源岩生烃能力评价的影响尤为严重。文章阐述了碳酸盐岩的普遍存在运移沥青,以及识别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的各种方法,并以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为例,建立了一套适合于低丰度高演化海相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识别的有效方法。
2000, 18(1): 151-156.
摘要:
不管是油气的运移还是聚集过程都是在储层孔隙中进行的,因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直接影响了油气的聚集过程和油气藏的形成分布特征。从孔隙结构出发,研究油气聚集的微观定量过程,划分油气聚集的三个定量阶段,建立了不同非均质组合单一圈闭和系列圈闭的油气聚集分布模型,对传统石油地质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也在定量地质学研究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不管是油气的运移还是聚集过程都是在储层孔隙中进行的,因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直接影响了油气的聚集过程和油气藏的形成分布特征。从孔隙结构出发,研究油气聚集的微观定量过程,划分油气聚集的三个定量阶段,建立了不同非均质组合单一圈闭和系列圈闭的油气聚集分布模型,对传统石油地质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也在定量地质学研究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2000, 18(1): 157-161.
摘要:
在研究影响天然气在地层水中溶解能力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水溶相天然气释放的地质条件。通过分析水溶释放气在运移途中损失,提出了有效水溶释放气量的概念,并建立了一套研究方法。将其应用于松辽盆地北部阿拉新和二站气田从齐家 -古龙凹陷嫩一段源岩获得的有效水溶气量研究中,结果表明水溶释放气是气藏形成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影响天然气在地层水中溶解能力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水溶相天然气释放的地质条件。通过分析水溶释放气在运移途中损失,提出了有效水溶释放气量的概念,并建立了一套研究方法。将其应用于松辽盆地北部阿拉新和二站气田从齐家 -古龙凹陷嫩一段源岩获得的有效水溶气量研究中,结果表明水溶释放气是气藏形成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0, 18(1): 162-164.
摘要:
用高精度热电离质谱技术测定石笋的年龄,初步建立了热电离质谱铀系年龄的方法。 4个样品的测定结果复现性较好,铀含量、同位素比值及年龄值与标准值吻合,数据的精度大大提高,显示了质谱铀系年龄方法具有样品量少、时间短、精度高的优点。
用高精度热电离质谱技术测定石笋的年龄,初步建立了热电离质谱铀系年龄的方法。 4个样品的测定结果复现性较好,铀含量、同位素比值及年龄值与标准值吻合,数据的精度大大提高,显示了质谱铀系年龄方法具有样品量少、时间短、精度高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