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炳森.
川中蓬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储层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及油气充注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12
|
[2] |
伍坤宇, 熊鹰, 谭秀成, 刘向君, 张云峰, 陈晓冬, 李亚锋, 郭荣涛, 曹喆, 王鹏.
储层孔隙系统“水—岩”反应结晶动力学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22, 40(4): 996-10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29
|
[3] |
杨佳奇, 纪友亮, 吴浩, 孟令箭.
南堡凹陷深层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22, 40(1): 203-21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61
|
[4] |
王爱, 钟大康, 刘忠群, 王威, 杜红权, 周志恒, 唐自成.
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22, 40(2): 410-42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24
|
[5] |
赵迪斐, 焦伟伟, 魏源, 张海杰, 李利格, 郭英海, Wang Geoff.
页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脆性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21, 39(4): 811-82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34
|
[6] |
曹天宇, 钟大康, 牛胜利, 孙海涛, 曹轩, 王菲.
惠州凹陷东部珠海组储层碱性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327-133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1
|
[7] |
胡鹏, 于兴河, 陈宏亮, 赵晨帆, 周进松, 韩小琴, 李亚龙.
障壁坝砂体储层特征与成岩孔隙定量演化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本溪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2): 390-40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21
|
[8] |
师政, 邱隆伟, 陆建林, 杨勇强.
南堡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对物性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9, 37(2): 379-38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27
|
[9] |
高阳, 李忠新.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致密砂砾岩孔隙度测井评价方法
. 沉积学报,
2016, 34(4): 716-72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12
|
[10] |
宋国奇, 刘鹏, 刘雅利.
渤南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成岩作用与储层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2014, 32(5): 941-948.
|
[11] |
罗 忠.
层序界面对砂岩成岩作用及储层质量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延河露头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07, 25(6): 903-914.
|
[12] |
漆滨汶.
山东省牛庄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1): 99-109.
|
[13] |
刘国勇.
碎屑岩成岩压实作用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3): 407-413.
|
[14] |
孟元林.
渤海湾盆地西部凹陷南段成岩相分析与优质储层预测
. 沉积学报,
2006, 24(2): 185-192.
|
[15] |
孟元林, 刘德来, 贺如, 王志国, 张文才, 殷秀兰, 李军.
歧北凹陷沙二段超压背景下的成岩场分析与储层孔隙度预测
. 沉积学报,
2005, 23(3): 389-396.
|
[16] |
傅强.
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的影响——以辽河盆地荣37块气田下第三系为例
. 沉积学报,
1998, 16(3): 92-96.
|
[17] |
刘林玉, 陈刚, 柳益群, 邸世祥, 薛祥煦.
碎屑岩储集层溶蚀型次生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1998, 16(2): 97-101.
|
[18] |
史基安, 王琪.
影响碎屑岩天然气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28-139.
|
[19] |
顾家裕, 何斌.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三叠系扇三角洲沉积与储集层研究
. 沉积学报,
1994, 12(2): 54-62.
|
[20] |
David C.Kopaska-Merkel, 赖志云.
美国得克萨斯古生界和中生界鲕粒的微孔隙度
. 沉积学报,
1991, 9(4): 27-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