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 第13卷 第1期
1995, 13(1): 1-6.
摘要:
在青海湖沉积物中检出了含有2~4个双键的长链(C37-C40)甲基和乙基脂肪酮。这是世界沉积于碱性环境和各种不同盐度条件下(耳海,淡水;青海湖,半咸水;尕海,咸水)的近代湖泊沉积物中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酮的首次详细报导。许多地球化学家广泛用这些化合物经过计算公式来估算海洋沉积物的古温度。如果对这些化合物估算海洋沉积物古温度的计算公式进行适当校正,那么也可用这些化合物来推知湖泊沉积物的古温度。
在青海湖沉积物中检出了含有2~4个双键的长链(C37-C40)甲基和乙基脂肪酮。这是世界沉积于碱性环境和各种不同盐度条件下(耳海,淡水;青海湖,半咸水;尕海,咸水)的近代湖泊沉积物中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酮的首次详细报导。许多地球化学家广泛用这些化合物经过计算公式来估算海洋沉积物的古温度。如果对这些化合物估算海洋沉积物古温度的计算公式进行适当校正,那么也可用这些化合物来推知湖泊沉积物的古温度。
1995, 13(1): 7-17.
摘要:
本文报道了不同埋藏温压条件下乙酸对条纹长石溶蚀过程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1)在条纹长石溶蚀过程中,K、Na、Al优先释放,Si是最后释放的元素。2)在相对低温的条件下,长石溶出主要元素的比例远远偏离其化学组成,在相对高温的条件下,则接近其化学组成。3)在条纹长石中.钠长石比钾长石更容易分解。4)温度升高对条纹长石中Si的影响最大,其温度效应分别是K、Al、Na的9.2,8.6和5.4倍。5)不同温度区间Si,Al的温度效应存在显著的差别,Al主要在小于95℃区间释放,而Si主要在大于95℃区间释放,此时将有约2/3的Si不能加入到高岭石中。因而在埋藏成岩过程中,自生SiO2矿物沉淀造成的孔隙封堵作用主要发生在地温大于95℃的埋深中。6)相对高温高压的实验中获得了蛋白石等自生SiO2矿物的沉淀,进一步证明Si主要是在高温区间释放的。
本文报道了不同埋藏温压条件下乙酸对条纹长石溶蚀过程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1)在条纹长石溶蚀过程中,K、Na、Al优先释放,Si是最后释放的元素。2)在相对低温的条件下,长石溶出主要元素的比例远远偏离其化学组成,在相对高温的条件下,则接近其化学组成。3)在条纹长石中.钠长石比钾长石更容易分解。4)温度升高对条纹长石中Si的影响最大,其温度效应分别是K、Al、Na的9.2,8.6和5.4倍。5)不同温度区间Si,Al的温度效应存在显著的差别,Al主要在小于95℃区间释放,而Si主要在大于95℃区间释放,此时将有约2/3的Si不能加入到高岭石中。因而在埋藏成岩过程中,自生SiO2矿物沉淀造成的孔隙封堵作用主要发生在地温大于95℃的埋深中。6)相对高温高压的实验中获得了蛋白石等自生SiO2矿物的沉淀,进一步证明Si主要是在高温区间释放的。
1995, 13(1): 18-26.
摘要:
根据旋回特征可把西藏南部的中白垩纪地层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旋回主要是大套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交替,以及生物种类的变化,表现了当时海平面周期性变化。第二级旋回代表了古生产率和氧化还原的韵律性变化,通过对CaCO3含量的AR—FFT处理得出的周期(ZMa)与Berger等人所计算的理论周期基本相符。因此,可以认为这种旋回根本原因是因轨道参数变化所引起的古环流改变所造成,如地中海型环流与河口型环流的互换,必将导致古生产率以及海洋水体性质的改变。第三级旋回表现为层偶的变化,如泥岩与灰岩互层以及黑色页岩与灰岩互层,在本区主要有三个周期:4.3、5.2和9.2万年,它们分别相当于斜率(ε)和偏心率(C)的理论周期值,旋回的周期主要是因为气候的变化引起陆源物质的稀释作用发生周期性变化,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是由于轨道参数的改变而引起,因此,这种族回具有全球的可对比性。第四级旋回是由于海水里季节性变化所引起的纹层状层理。
根据旋回特征可把西藏南部的中白垩纪地层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旋回主要是大套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交替,以及生物种类的变化,表现了当时海平面周期性变化。第二级旋回代表了古生产率和氧化还原的韵律性变化,通过对CaCO3含量的AR—FFT处理得出的周期(ZMa)与Berger等人所计算的理论周期基本相符。因此,可以认为这种旋回根本原因是因轨道参数变化所引起的古环流改变所造成,如地中海型环流与河口型环流的互换,必将导致古生产率以及海洋水体性质的改变。第三级旋回表现为层偶的变化,如泥岩与灰岩互层以及黑色页岩与灰岩互层,在本区主要有三个周期:4.3、5.2和9.2万年,它们分别相当于斜率(ε)和偏心率(C)的理论周期值,旋回的周期主要是因为气候的变化引起陆源物质的稀释作用发生周期性变化,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是由于轨道参数的改变而引起,因此,这种族回具有全球的可对比性。第四级旋回是由于海水里季节性变化所引起的纹层状层理。
1995, 13(1): 27-31.
摘要:
通过西藏雅鲁藏布缝合带所产硅岩的化学组分中具有成因标志的不同元素组合比值(MnO/TiO2、Al/(Al+Fe+Mn)及Fe/Ti—Al/(Al+Fe+Mn)的相关图解、Al—Fe—Mn的三角图和硅岩原子量进行对比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硅岩的成因及其雅鲁藏布缝合带形成和演化关系。
通过西藏雅鲁藏布缝合带所产硅岩的化学组分中具有成因标志的不同元素组合比值(MnO/TiO2、Al/(Al+Fe+Mn)及Fe/Ti—Al/(Al+Fe+Mn)的相关图解、Al—Fe—Mn的三角图和硅岩原子量进行对比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硅岩的成因及其雅鲁藏布缝合带形成和演化关系。
1995, 13(1): 32-40.
摘要:
近十几年的勘探实际表明,在我国一些含油气盆地中,许多天然气藏均伴生一定量的凝析油(或轻质油)。按母质类型可将凝析油分为海相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煤系地层腐殖质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陆相混合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本文较详细地从成因机理上讨论了这三种不同成因凝析油的形成特点。海相腐泥型有机质一般在有机质热演化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由干酪根或早期形成的高分子液态烃热裂解才形成凝析油。煤系地层中腐殖型有机质从低成熟到过成熟各个阶段所生成的一定量的液态烃一般主要以凝析油的状态与天然气相伴生。陆相混合型有机质从低成熟到过成熟阶段也都可能形成凝析油。利用凝析油单体烃的组份特征,石蜡指数和庚烷值对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凝析油的成熟度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大都与地质实际相吻合。研究表明我国凝析油成熟度的分布范围从低成熟到过成熟均有。三种不同成因的凝析油其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定差异,煤系地层腐殖型有机质形成的凝析油从组份来讲相对富含芳烃,其芳烃含量一般为16.2~23.5%,饱和烃/芳烃值为3.2~5.2,同时其姥鲛烷/植烷值相对较高,通常均大于3;而海相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则相对富含饱和烃,其饱/芳比值为11.8~18.2,同时姥蛟烷/植烷值较低,一般小于1。陆相混合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则介于二者之间。三类不同成因的凝析油它们的芳烃组份(蔡系、联苯系和药系)和低分子生物标记物(菇类化合物)以及烷烃和芳烃组份的碳同位素组成都具有明显的差异。利用凝析油的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有效地判识凝析油的成熟度和成因类型,从而确定与之相伴生的天然气的成因或来源。
近十几年的勘探实际表明,在我国一些含油气盆地中,许多天然气藏均伴生一定量的凝析油(或轻质油)。按母质类型可将凝析油分为海相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煤系地层腐殖质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陆相混合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本文较详细地从成因机理上讨论了这三种不同成因凝析油的形成特点。海相腐泥型有机质一般在有机质热演化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由干酪根或早期形成的高分子液态烃热裂解才形成凝析油。煤系地层中腐殖型有机质从低成熟到过成熟各个阶段所生成的一定量的液态烃一般主要以凝析油的状态与天然气相伴生。陆相混合型有机质从低成熟到过成熟阶段也都可能形成凝析油。利用凝析油单体烃的组份特征,石蜡指数和庚烷值对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凝析油的成熟度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大都与地质实际相吻合。研究表明我国凝析油成熟度的分布范围从低成熟到过成熟均有。三种不同成因的凝析油其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定差异,煤系地层腐殖型有机质形成的凝析油从组份来讲相对富含芳烃,其芳烃含量一般为16.2~23.5%,饱和烃/芳烃值为3.2~5.2,同时其姥鲛烷/植烷值相对较高,通常均大于3;而海相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则相对富含饱和烃,其饱/芳比值为11.8~18.2,同时姥蛟烷/植烷值较低,一般小于1。陆相混合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则介于二者之间。三类不同成因的凝析油它们的芳烃组份(蔡系、联苯系和药系)和低分子生物标记物(菇类化合物)以及烷烃和芳烃组份的碳同位素组成都具有明显的差异。利用凝析油的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有效地判识凝析油的成熟度和成因类型,从而确定与之相伴生的天然气的成因或来源。
1995, 13(1): 41-47.
摘要:
本文选择阜新盆地海洲矿野外露头砂体研究为例,对四个主砂体及一些辅助砂体进行了大比例尺实测及密集取样。根据储层建模的四项基本原则,以沉积序列、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物性特征及非均质性研究为基础,建立了60m、20m、10m、3m、1m(A型及B型)一维储层地质模型;再结合结构单元分析、沉积模式、成岩模式和物性模式,建立了扇上、扇端、扇前辫状河二维储层地质模型。所建立的模型是岩性与物性的统一,是原型地质模型或概念模型。
本文选择阜新盆地海洲矿野外露头砂体研究为例,对四个主砂体及一些辅助砂体进行了大比例尺实测及密集取样。根据储层建模的四项基本原则,以沉积序列、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物性特征及非均质性研究为基础,建立了60m、20m、10m、3m、1m(A型及B型)一维储层地质模型;再结合结构单元分析、沉积模式、成岩模式和物性模式,建立了扇上、扇端、扇前辫状河二维储层地质模型。所建立的模型是岩性与物性的统一,是原型地质模型或概念模型。
1995, 13(1): 48-58.
摘要:
粗粒三角洲是陆相湖盆的主要充填实体,然而,在中国东部陆相湖泊断陷盆地或裂谷型盆地中,由于盆地短轴方面断层陡缓程度的差异所造成的不对称性断陷盆地,使得其沉积充填实体之一的三角洲也因此而出现其各自的特色和差异。为此,本文通过岱海湖短轴方向陡、缓两侧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的比较来阐明各自的储层地质特点及与扇三角洲的区别,进而分析不同背景下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点、储层沉积学规律和砂体骨架在三维空间展布的地质模型。
粗粒三角洲是陆相湖盆的主要充填实体,然而,在中国东部陆相湖泊断陷盆地或裂谷型盆地中,由于盆地短轴方面断层陡缓程度的差异所造成的不对称性断陷盆地,使得其沉积充填实体之一的三角洲也因此而出现其各自的特色和差异。为此,本文通过岱海湖短轴方向陡、缓两侧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的比较来阐明各自的储层地质特点及与扇三角洲的区别,进而分析不同背景下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点、储层沉积学规律和砂体骨架在三维空间展布的地质模型。
1995, 13(1): 59-68.
摘要:
湘中地区“桃江式”锰矿产于中奥陶统磨刀溪组斜坡相—盆地边缘相沉积之中。发育锰矿层1~2层,锰矿层具有粒序层理、平行层理、斜纹层、水平纹层及角砾状等构造,夹于深水低能的暗色泥岩之中,是一种碳酸盐重力流沉积。其形成受区域构造、岩相古地理、沉积事件及水介质物理化学条件等的影响。其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锰质主要由海底热水补给,是一种热水成矿作用的产物。
湘中地区“桃江式”锰矿产于中奥陶统磨刀溪组斜坡相—盆地边缘相沉积之中。发育锰矿层1~2层,锰矿层具有粒序层理、平行层理、斜纹层、水平纹层及角砾状等构造,夹于深水低能的暗色泥岩之中,是一种碳酸盐重力流沉积。其形成受区域构造、岩相古地理、沉积事件及水介质物理化学条件等的影响。其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锰质主要由海底热水补给,是一种热水成矿作用的产物。
1995, 13(1): 69-74.
摘要:
利用逐段加热法获得的黄土沉积物中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组成表明,黄土沉积物中的碳酸盐是不同来源和成因的碳酸盐的混合物。不同来源和成因的碳酸盐具有不同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其示踪意义也不同,700~800℃的δ13C比用磷酸法获得的δ13C更灵敏于古气候的变化。因此,采用磷酸法研究黄土沉积物碳酸盐的同位素组成是不适宜的。
利用逐段加热法获得的黄土沉积物中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组成表明,黄土沉积物中的碳酸盐是不同来源和成因的碳酸盐的混合物。不同来源和成因的碳酸盐具有不同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其示踪意义也不同,700~800℃的δ13C比用磷酸法获得的δ13C更灵敏于古气候的变化。因此,采用磷酸法研究黄土沉积物碳酸盐的同位素组成是不适宜的。
1995, 13(1): 75-81.
摘要:
河北柳江盆地中晚寒武世藻类丘礁十分发育,并形成完好纵向演化序列。藻礁具有两个演化方向,其一是骨骼钙藻Epiphyton向非骨骼蓝绿藻方向演化;其二是块状藻丘向厚层状叠层石礁方向演化。藻类丘礁的演化特征及其沉积相序揭示了该区中晚寒武世时从碳酸盐台地边缘斜坡至台缘浅滩和潮坪环境的演化历史。
河北柳江盆地中晚寒武世藻类丘礁十分发育,并形成完好纵向演化序列。藻礁具有两个演化方向,其一是骨骼钙藻Epiphyton向非骨骼蓝绿藻方向演化;其二是块状藻丘向厚层状叠层石礁方向演化。藻类丘礁的演化特征及其沉积相序揭示了该区中晚寒武世时从碳酸盐台地边缘斜坡至台缘浅滩和潮坪环境的演化历史。
1995, 13(1): 82-87.
摘要:
地层倾角测井资料中包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它不仅可以反映地层的岩性界面,而且对于地层的时间当量层理面也有所响应,即当地层的沉积构造发生变化时,与之相应的地层倾角和侧向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在地展倾角矢量图上,根据倾角矢量随深度的变化关系可以将其划分为五种颜色模式:蓝模式、红模式、绿模式、黄模式和白模式,这五种颜色模式分别反映不同的沉积构造。砂岩体在倾角矢量图上主要表现为三种矢量图模式:a.古水流模式—水流层理、顺流加积和进积;b.底线模式—侧向加积和冲蚀接触;c.地层形状模式—压实模式、古水流模式和底线模式可以指示以水流为其搬运介质的沉积砂体,如河道沉积和三角洲沉积,压实模式可以指示岩礁或砂坝。综合分析地层倾角矢量图、地层倾斜方位频率图和画有横向对比线的地层倾角极板曲线图可以研究如下所述的地层沉积学问题:1)地层的形状特征,如地层的厚度、地层的延伸方向和延伸范围、地层面形状。2)地层界面特征,即相邻地层的接触关系,是渐变接触还是突变接触。3)层理特征,如块状层理、纹层状层理和非均质层理。4)沉积旋回和韵律。5)古水流方向和砂体加厚方向。6)砂体微相,即当大的沉积环境(如三角洲沉积环境)已知的条件下,可以识别(如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等)砂体微相。
地层倾角测井资料中包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它不仅可以反映地层的岩性界面,而且对于地层的时间当量层理面也有所响应,即当地层的沉积构造发生变化时,与之相应的地层倾角和侧向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在地展倾角矢量图上,根据倾角矢量随深度的变化关系可以将其划分为五种颜色模式:蓝模式、红模式、绿模式、黄模式和白模式,这五种颜色模式分别反映不同的沉积构造。砂岩体在倾角矢量图上主要表现为三种矢量图模式:a.古水流模式—水流层理、顺流加积和进积;b.底线模式—侧向加积和冲蚀接触;c.地层形状模式—压实模式、古水流模式和底线模式可以指示以水流为其搬运介质的沉积砂体,如河道沉积和三角洲沉积,压实模式可以指示岩礁或砂坝。综合分析地层倾角矢量图、地层倾斜方位频率图和画有横向对比线的地层倾角极板曲线图可以研究如下所述的地层沉积学问题:1)地层的形状特征,如地层的厚度、地层的延伸方向和延伸范围、地层面形状。2)地层界面特征,即相邻地层的接触关系,是渐变接触还是突变接触。3)层理特征,如块状层理、纹层状层理和非均质层理。4)沉积旋回和韵律。5)古水流方向和砂体加厚方向。6)砂体微相,即当大的沉积环境(如三角洲沉积环境)已知的条件下,可以识别(如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等)砂体微相。
1995, 13(1): 88-93.
摘要:
本文从热力学基本定律出发,将复杂的成岩作用过程归结为各种不同的化学反应,从而建立了一套利用反应自由能定量确定成岩作用顺序的方法。该方法将沉积岩成岩作用历史研究从定性引向定量,使其更具理论依据,结果更可靠。利用本方法对国内外两个不同碎屑岩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获得的结果与传统方法的顺序完全一致,从而说明了该方法的良好实用性。
本文从热力学基本定律出发,将复杂的成岩作用过程归结为各种不同的化学反应,从而建立了一套利用反应自由能定量确定成岩作用顺序的方法。该方法将沉积岩成岩作用历史研究从定性引向定量,使其更具理论依据,结果更可靠。利用本方法对国内外两个不同碎屑岩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获得的结果与传统方法的顺序完全一致,从而说明了该方法的良好实用性。
1995, 13(1): 94-101.
摘要:
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是油藏描述技术中的基础工作。在油田勘探开发不同阶段,对不同类型的油藏所进行的沉积相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不同。勘探阶段以沉积学和地震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开展沉积盆地地震相、沉积相和构造岩相带分析;滚动勘探阶段综合应用地质、地震、测井和钻井资料,进行沉积亚相、砂体做相与油乞富集关系研究,开发阶段以地质、测井、钻井和油田生产动静态资料为依据,研究油藏内不同开发小层的砂体大小、形态和分布。
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是油藏描述技术中的基础工作。在油田勘探开发不同阶段,对不同类型的油藏所进行的沉积相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不同。勘探阶段以沉积学和地震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开展沉积盆地地震相、沉积相和构造岩相带分析;滚动勘探阶段综合应用地质、地震、测井和钻井资料,进行沉积亚相、砂体做相与油乞富集关系研究,开发阶段以地质、测井、钻井和油田生产动静态资料为依据,研究油藏内不同开发小层的砂体大小、形态和分布。
1995, 13(1): 102-109.
摘要:
本文从动态地层学观点,以山西霍县矿区为例编制的一系列煤岩层厚度等值线图,重演了该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的地质演化历史,并探讨了含煤盆地构造发育的继承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该区砂体对其上煤层中灰分的控制作用,即煤层中的高灰区与下伏砂体常处于错位关系,高灰区的形成是与流经成煤泥炭沼泽并带入其中的细碎屑悬浮物的潜流量较多有关。
本文从动态地层学观点,以山西霍县矿区为例编制的一系列煤岩层厚度等值线图,重演了该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的地质演化历史,并探讨了含煤盆地构造发育的继承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该区砂体对其上煤层中灰分的控制作用,即煤层中的高灰区与下伏砂体常处于错位关系,高灰区的形成是与流经成煤泥炭沼泽并带入其中的细碎屑悬浮物的潜流量较多有关。
1995, 13(1): 110-116.
摘要:
新疆中天山西段的博罗霍洛山地区,在早古生代具有裂陷带性质。上志留统博罗霍洛山组形成于该裂陷带的最后闭合阶段,具有其特殊的形成时间和沉积特征。通过对该组地层的沉积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本文较深入地讨论了其沉积环境及其沉积构造背景。认为该组岩石为浊流沉积物,其形成与活动性较强的大陆边缘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陆源物质来源以当时存在于裂陷带以南的具有一定陆壳厚度和中等成熟度的“伊宁古陆”区为主。
新疆中天山西段的博罗霍洛山地区,在早古生代具有裂陷带性质。上志留统博罗霍洛山组形成于该裂陷带的最后闭合阶段,具有其特殊的形成时间和沉积特征。通过对该组地层的沉积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本文较深入地讨论了其沉积环境及其沉积构造背景。认为该组岩石为浊流沉积物,其形成与活动性较强的大陆边缘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陆源物质来源以当时存在于裂陷带以南的具有一定陆壳厚度和中等成熟度的“伊宁古陆”区为主。
1995, 13(1): 117-125.
摘要:
本文研究了半封闭体系的盐类化学沉积过程。在获得单个元素浓度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推导了元素间线性关系的数学模型。提出元素定性分配系数和定量分配系数概念,给出元素拟合直线截距和斜率的地球化学意义,并讨论了制约元素间关系的影响因素。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
本文研究了半封闭体系的盐类化学沉积过程。在获得单个元素浓度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推导了元素间线性关系的数学模型。提出元素定性分配系数和定量分配系数概念,给出元素拟合直线截距和斜率的地球化学意义,并讨论了制约元素间关系的影响因素。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
1995, 13(1): 126-132.
摘要:
本文介绍了沉积岩粒度分析专家系统的构成和其知识库、信息库(包括数据库)、扩展表格条件、文本文件等,推理机及知识获取部分的特性。该系统建立在IBM及其兼容微机上,模仿专家解答问题的方式,采用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对沉积岩粒度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经该专家系统咨询后,用户能得出沉积岩的名称、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本文介绍了沉积岩粒度分析专家系统的构成和其知识库、信息库(包括数据库)、扩展表格条件、文本文件等,推理机及知识获取部分的特性。该系统建立在IBM及其兼容微机上,模仿专家解答问题的方式,采用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对沉积岩粒度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经该专家系统咨询后,用户能得出沉积岩的名称、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1995, 13(1): 133-141.
摘要:
含气岩系是讨论天然气形成的地质基础,它的组成包括气源岩层、储集岩层和盖层三部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含气岩系的组合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各异。含气岩系的形成与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环境密切相关,最有利于形成含气岩系的气源岩层、储集岩层和盖层的沉积环境,应为海洋沉积相域的滨岸沼泽相至浅水台地相,少数在浅海开阔台地沉积环境中.陆盆沉积相域多在浅湖相,少数位于半深湖相环境中,它的生、储、盖层组合及其形成次序是形成天然气藏的决定因素。
含气岩系是讨论天然气形成的地质基础,它的组成包括气源岩层、储集岩层和盖层三部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含气岩系的组合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各异。含气岩系的形成与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环境密切相关,最有利于形成含气岩系的气源岩层、储集岩层和盖层的沉积环境,应为海洋沉积相域的滨岸沼泽相至浅水台地相,少数在浅海开阔台地沉积环境中.陆盆沉积相域多在浅湖相,少数位于半深湖相环境中,它的生、储、盖层组合及其形成次序是形成天然气藏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