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6年  第4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工业磷块岩物理富集成矿说
叶连俊, 陈其英, 刘魁梧
1986, 4(3): 1-22.
摘要:
沉积矿床的形成并非象过去一向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单一因素一次反应的产物,而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过程的产物。其间至少要经过成矿物质汲取浓缩阶段,地球化学富集阶段及物理富集阶段等三个主要阶段(关于多因素多阶段成矿的问题将在另一篇文章中加以详细的论述)才能形成工业矿床(图1)。对工业磷块岩矿床来说,物理富集作用尤其显得重要。可以说,世界工业磷块岩矿床无一不是物理富集的直接产物。关于物理富集对沉积矿床成矿的重要性,作者在1980年杭州第二次全国矿床会议上曾提出论述,并得到不少与会者的赞同。经过这几年来各方面的调查研究,实际例证已愈来愈多。
PHYSICAL ENRICHMENT——A NEW THEORY ON THE GENESIS OF INDUSTRIAL PHOSPHORITE DEPOSITS
Ye Lianjun, Chen Qiying, Liu Kuiwu
1986, 4(3): 23-29.
摘要:
Sedimentary mineral deposits were not formed simply as product of simplereactions through a single kind of factors,but were outputs of intricate reactionsamong a complex set of evolutionary natural environmental agents.They were formedat least through three different stages,viz.,the imbibi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ore forming materials;the geochemical enrichment;and the physical concentrationstages(Fig.1).As to industrial phosphorites,physical enrichmnt is of paramountimportance.It seems,almost all of the world industrial phosphorite deposits wereformed as such.Our idea of physical enrichment was first set up in 1980,during the 2ndNational Symposium on Mineral Deposits at Hongchow.Since then,lots of newevidences had been added up.In this paper,only those of phosphorite deposits are described.
广西田林县浪平碳酸盐台地石炭纪沉积环境及大塘期苔藓虫—珊瑚点礁
方少仙, 候方浩
1986, 4(3): 30-42.
摘要:
一、区域地质概况浪平碳酸盐台地位于桂西北田林县与乐业县境内,在区域构造上位于华南海西部南盘江区域内。根据我院碳酸盐岩研究室的研究,华南海在早古生代末期位于大陆边缘,海西期时受东南库拉板块俯冲以及西部特提斯海北支洋壳分裂的影响,区域上形成北东与北西向两组断裂系统,从而使海区进入陆缘断陷海盆地发育阶段。断裂活动把早古生代的基底切割成网状分布的狭长形断堑以及由其所围限的块状断垒。
东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碳酸盐的形成作用
朱而勤, 王琦, 李建华, 夏明杰, 陈青
1986, 4(3): 43-56.
摘要:
沉积物中的碳酸盐组分在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能反映所在环境和相的特征。东海表层沉积物中有较丰富的碳酸盐产出,最高含量达样品总重的51.2%,或占总体积的70%。这些碳酸盐的成因类型、矿物成分、分布规律对了解东海海域的现代沉积作用及控制因素有重要意义,并能对产于类似环境的古钙质沉积的研究起借鉴作用。眭良仁等曾对东海碳酸盐作过研究,本文将对黄海南部至东海北部陆架区(30°—35°N,122°—128°E)表层沉积中的碳酸盐组分及其形成作用作一论述。
中国南方中晚石炭世沉积相及沉积模式
汪华敏
1986, 4(3): 57-65.
摘要:
我国南方中上石炭统以碳酸盐岩为主,厚度大,分布广,岩相类型繁多,具有广阔的油气远景。文章阐明笔者对中国南方中晚石炭世沉积相特征及沉积环境模式的初浅认识,为寻找油气有利地带提供沉积方面的依据。本文研究范围北以秦岭-大别山为界,西至龙门山前及滇东地区,东南至沿海一带。一、沉积相特征中晚石炭世基本继承了早石炭世陆表海的特征,但受淮阳运动和昆明运动的影响,海侵范围扩展,古陆面积大为缩小。
评全国岩相古地理学术讨论会
曾明果
1986, 4(3): 66-66.
摘要:
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与贵州省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岩相古地理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六日至十日在贵阳举行。十一日至十五日,代表们对贵州两条相标志明显的沉积地质路线分别进行了野外考查和研究。此次大会以交流学术、提高研究水平,促进矿产的预测与寻找为宗旨。参加会议的有地质矿产、煤炭、石油、冶金、有色金属、核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地质院校及新闻单位等系统的代表及工作人员共181人。
白垩纪及早第三纪塔里木海湾的形成与发展
雍天寿, 单金榜
1986, 4(3): 67-76.
摘要:
前言塔里木盆地西部是我国除台湾和西藏地区外仅有的上白垩统一下第三系海相沉积区。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对晚白垩世以来塔里木海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认识。本文就笔者几年来对塔里木盆地西部海相上白垩统一下第三系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工作,并结合前人的有关资料,对塔里木海湾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太原西山煤田主要砂体的粒度分布特征及沉积环境
李保庆
1986, 4(3): 77-86.
摘要:
概述太原西山煤田是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沉积的典型剖面所在地。近年来,许多单位和个人在西山煤田作了大量的岩相古地理研究工作,但是,粒度研究尚无先例。笔者在参加太原西山煤田成煤环境的研究中,选择含煤岩系的主要砂体进行了粒度分析,对这些矿体的形成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由于研究区内岩、煤层出露较好,可利用的成因标志较多,成煤环境研究采用了大面积、多手段、综合分析的方法,所以,不仅粒度研究结果对环境的综合分析进行了修正和补充,而且对粒度分析方法也进行了一次全面检验。
中国海的碎屑矿物组合及其分布模式的探讨
陈丽蓉, 申顺喜, 徐文强, 李安春
1986, 4(3): 87-96.
摘要:
多年来,随着对中国海沉积物的调查研究,笔者对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北部陆架区与北部湾沉积物中的碎屑矿物组合及其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调查范围如图1所示,其跨度为东经106°—129°,北纬17°—41°。作者共分析了760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并对黄河、长江、辽河、滦河、六股河等河流沉积物的样品进行了分析,分析样品数为47个。
福建九龙江河口湾水下沉积近期变迁的初步研究
周定成
1986, 4(3): 97-104.
摘要:
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该河的河口湾在厦门嵩屿—龙海屿仔尾一线以西及河口三角洲(浒茂洲等)以东的水域,由于处于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毗邻厦门港,其自然变迁情况直接关系着地区的经济开发,有着不少需要研究的课题。例如为制定厦门港扩建规划,就需要了解河口湾砂洲的推移情况,研究水下沉积及其近期变迁的特点。笔者曾在此河口湾参加过两次沉积调查。两次调查季节均属枯水期,相距已有二十年。
海南岛莺歌海现代和全新世海滩岩与沙丘岩的胶结组构和成岩作用
刘怀波
1986, 4(3): 105-114.
摘要:
海南岛乐东县莺歌海盐场南海岸,自前滨至滨岸沙丘发育有现代和全新世海滩岩与沙丘岩。这些岩石的产状、胶结物和胶结组构所反映的成岩作用特征,提供了一个全新世以来热带海滨近地表成岩环境中以陆源碎屑为主要成分的沉积物的早期成岩作用模式。一、莺歌海海滩岩与沙丘岩的一般特征1.地理背景 观察和采样地点位于莺歌海盐场南面自水道口至出水口一带海岸(图1)。这一带为砂质海岸,前滨宽约50米,后滨宽约20米,其后为滨岸沙丘带。沙丘带高约+8米,宽100—300米,顶部有木麻黄生长。沙丘带的基部是全新世老沙堤.
晋豫(西)本溪期铝土矿成矿富集规律及其沉积环境探讨
甄秉钱, 柴东浩
1986, 4(3): 115-126.
摘要:
晋豫(西)石炭纪本溪期铝土矿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是晋豫两省的优势矿产资源之一。近两年来,笔者在编制晋豫(西)铝土矿成矿区跨省区划过程中,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已有资料和野外实地考察,初步研究了本区铝土矿及其共生矿产的成矿地质特征和富集规律,并对铝土矿的沉积环境作了初步探讨。一、铝土矿的区域分布和产出层位据晋豫两省有关资料统计,区内已知本溪组铝土矿床(点)达200余处。集中分布在中、新生代向斜盆地边缘或背斜隆起的周边,呈半环状、环状、片状或裙边状分布。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牙形石颜色与有机质成熟度
姜怀诚, 黄籍中
1986, 4(3): 127-137.
摘要:
一、牙形石颜色指标的石油地质意义有机质成熟度是研究和预测油气的重要参数之一。由于泥质岩类广泛含有镜质体,其反射率值是最佳标志。丙碳酸盐岩基本上不含镜质体,这就难于获得成熟度的资料。牙形石的颜色变化正好补充这一不足。牙形石的颜色变化是由于牙形石内部的有机质在
粒度分析吸液装置的改进
陈树珍, 莫理景
1986, 4(3): 139-142.
摘要:
粒度分析是研究物质颗粒大小及粒级配比的一种基本手段,是研究沉积岩及沉积物的重要方法,早为沉积学家所重视。大于0.063毫米的颗粒通常采用筛析法,小于0.063毫米颗粒则需采用吸管法,后者仍是依据斯托克斯定律的质点沉降速度来计算一定深度处颗粒的大小,在规定的时间内吸取悬液即可求出各粒级的百分含量。但是吸液方法和吸液装置多种多样,简单的吸液方法则直接用移液管吸取悬液,因吸液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