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白垩纪及早第三纪塔里木海湾的形成与发展

雍天寿 单金榜

雍天寿, 单金榜. 白垩纪及早第三纪塔里木海湾的形成与发展[J]. 沉积学报, 1986, 4(3): 67-76.
引用本文: 雍天寿, 单金榜. 白垩纪及早第三纪塔里木海湾的形成与发展[J]. 沉积学报, 1986, 4(3): 67-76.
Yong Tianshou, Shan Jinbang. THE DEVELOPMENT AND FORMATION IN THE TARIM BAY IN CRETACEOUS-PALEOCENE AGES[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6, 4(3): 67-76.
Citation: Yong Tianshou, Shan Jinbang. THE DEVELOPMENT AND FORMATION IN THE TARIM BAY IN CRETACEOUS-PALEOCENE AGES[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6, 4(3): 67-76.

白垩纪及早第三纪塔里木海湾的形成与发展

THE DEVELOPMENT AND FORMATION IN THE TARIM BAY IN CRETACEOUS-PALEOCENE AGES

  • 摘要: 前言塔里木盆地西部是我国除台湾和西藏地区外仅有的上白垩统一下第三系海相沉积区。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对晚白垩世以来塔里木海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认识。本文就笔者几年来对塔里木盆地西部海相上白垩统一下第三系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工作,并结合前人的有关资料,对塔里木海湾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 [1] 王鸿祯、刘本培,1980,地史学教程,地质出版社。
    [2]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1980,海陆相地层辨认标志,科学出版社。
    [3] 雍天寿,1984,新疆石油地质专辑,26-45。
    [4] 雍天寿,1984,石油实验地质,第I期,9 -I7。
    [5] 郝治纯、曾学鲁等,1982,地球科学,第4期,总17期,28-42。
    [6] 郝治纯、曾学鲁,1979,新疆喀什地区第三纪有孔虫组合及沉积环境的初步分析,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第一次学术论文选集,6 -14。
    [7] А.Д.Виноградоя, 1967, Атласлитоло-палеогеографичесяих карт СССР,Том. ?ν,Палеогеновый,Неогновыйцч Четвертичный церцоды Из-во.
  • [1] 李双建.  碎屑重矿物分析对库车坳陷白垩—第三纪物源变化的指示 . 沉积学报, 2006, 24(1): 28-35.
    [2] 岳乐平, 邱占祥, 颉光普, 邱铸鼎, 张莉, 张云翔, Heller F.  兰州盆地永登剖面记录的第三纪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83-687.
    [3] 江德昕, 杨惠秋.  珠江口盆地早第三纪油源岩形成环境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69-474.
    [4] 陈楚铭, 卢华复, 贾东, 谢晓安.  塔里木盆地晚第三纪—第四纪沉积特征、构造变形与石油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2): 113-116,123.
    [5] 舒小辛, 刘志伟, 王慧中, 刘传联, 陈东敬, 洪太原.  东营凹陷第三纪湖相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96-101.
    [6] 刘文彬, 伏万军.  塔里木盆地白垩纪宇宙尘的发现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4, 12(2): 101-104.
    [7] 赵景波.  西安、山西保德第三纪晚期红土的研究 . 沉积学报, 1989, 7(3): 113-120.
    [8] 陈颐亨.  东海白垩纪—第三纪古地理 . 沉积学报, 1989, 7(4): 69-76.
    [9] 劳林娟.  从茂名盆地第三纪褐煤的分离论锗与煤岩组份的相关性 . 沉积学报, 1984, 2(4): 66-76.
    [10] 宋天锐.  新疆库车盆地第三纪形成的陆—海过渡碳酸盐岩 . 沉积学报, 1984, 2(3): 48-5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43
  • HTML全文浏览量:  78
  • PDF下载量:  40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85-01-05
  • 刊出日期:  1986-09-10

目录

    白垩纪及早第三纪塔里木海湾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 前言塔里木盆地西部是我国除台湾和西藏地区外仅有的上白垩统一下第三系海相沉积区。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对晚白垩世以来塔里木海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认识。本文就笔者几年来对塔里木盆地西部海相上白垩统一下第三系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工作,并结合前人的有关资料,对塔里木海湾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English Abstract

    雍天寿, 单金榜. 白垩纪及早第三纪塔里木海湾的形成与发展[J]. 沉积学报, 1986, 4(3): 67-76.
    引用本文: 雍天寿, 单金榜. 白垩纪及早第三纪塔里木海湾的形成与发展[J]. 沉积学报, 1986, 4(3): 67-76.
    Yong Tianshou, Shan Jinbang. THE DEVELOPMENT AND FORMATION IN THE TARIM BAY IN CRETACEOUS-PALEOCENE AGES[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6, 4(3): 67-76.
    Citation: Yong Tianshou, Shan Jinbang. THE DEVELOPMENT AND FORMATION IN THE TARIM BAY IN CRETACEOUS-PALEOCENE AGES[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86, 4(3): 67-76.
    参考文献 (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