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白云石成因研究新方法——白云石晶体结构分析

白云石成因研究新方法——白云石晶体结构分析[J]. 沉积学报, 2014, 32(3): 550-559.
引用本文: 白云石成因研究新方法——白云石晶体结构分析[J]. 沉积学报, 2014, 32(3): 550-559.
New Approach on the Study of Dolomite Origin: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of dolomite[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4, 32(3): 550-559.
Citation: New Approach on the Study of Dolomite Origin: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of dolomite[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4, 32(3): 550-559.

白云石成因研究新方法——白云石晶体结构分析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P588.24+5

New Approach on the Study of Dolomite Origin: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of dolomite

  • 摘要: 传统的白云石研究方法对于白云石成因分析具有多解性,对于已有白云石成因模式的套用或重新建立新的白云石成因模式将白云石的形成机理过于简单化、模式化。白云石的晶体结构保存了晶体的形成环境、结晶速度、晶体生长与变化特征、流体特征的证据,白云石晶体结构分析是进行白云石成因分析的有效手段,之前很少有研究者从晶体结构角度进行白云石成因分析。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四川盆地灯影组—寒武系鞍状白云石、纤状白云石、残余颗粒细晶白云石、孔洞充填粗晶白云石和泥晶白云石五种白云石进行了微组构取样,并利用X衍射仪、透射电镜等晶体结构研究手段,从晶体结构角度对五种白云石组构的有序度、晶胞参数、晶格条纹、晶面间距、晶格缺陷等晶体结构参数进行了差异性研究,分析了它们不同的形成环境和成岩演化特征,初步建立了不同类型白云石晶体结构判识标志。
  • [1] 耿锋, 杨瑞召, 唐雨, 沙旭光, 孙尧斌, 王振宇, 张云峰.  低能环境下核形石组构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24, 42(1): 84-9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29
    [2] 曲希玉, 刘珍, 高媛, 陈修, 于强.  绿泥石包壳对碎屑岩储层物性的影响及其形成环境——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为例 . 沉积学报, 2015, 33(4): 786-79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17
    [3] 鲁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凝块石特征及其形成环境研究 . 沉积学报, 2014, 32(3): 494-502.
    [4] 王丹.  埋藏环境白云石结构类型 . 沉积学报, 2010, 28(1): 17-25.
    [5] 南凌, 崔之久.  甘肃武都古崩滑堆积体的沉积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 沉积学报, 2001, 19(3): 351-356.
    [6] 杨威, 王清华, 刘效曾.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下奥陶统白云岩成因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44-548.
    [7] 张云翔, 陈丹玲, 薛祥煦.  陕西北部三趾马红粘土的形成环境 . 沉积学报, 1998, 16(4): 50-54.
    [8] 唐世荣, 王东安, 李任伟.  湘川地区震旦-寒武系硅岩的有机岩石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1): 54-58.
    [9] 史基安.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系和古生代白云岩成因及其储集性 . 沉积学报, 1993, 11(2): 43-50.
    [10] 曾允孚, 黄思静, H.Kulke, M.Sch nfeld.  四川甘溪泥盆系观雾山组白云岩特征与其形成条件的关系(英文) . 沉积学报, 1988, 6(4): 12-2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56
  • HTML全文浏览量:  23
  • PDF下载量:  130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3-12-09
  • 修回日期:  2014-03-17
  • 刊出日期:  2014-06-10

目录

    白云石成因研究新方法——白云石晶体结构分析

    • 中图分类号: P588.24+5

    摘要: 传统的白云石研究方法对于白云石成因分析具有多解性,对于已有白云石成因模式的套用或重新建立新的白云石成因模式将白云石的形成机理过于简单化、模式化。白云石的晶体结构保存了晶体的形成环境、结晶速度、晶体生长与变化特征、流体特征的证据,白云石晶体结构分析是进行白云石成因分析的有效手段,之前很少有研究者从晶体结构角度进行白云石成因分析。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四川盆地灯影组—寒武系鞍状白云石、纤状白云石、残余颗粒细晶白云石、孔洞充填粗晶白云石和泥晶白云石五种白云石进行了微组构取样,并利用X衍射仪、透射电镜等晶体结构研究手段,从晶体结构角度对五种白云石组构的有序度、晶胞参数、晶格条纹、晶面间距、晶格缺陷等晶体结构参数进行了差异性研究,分析了它们不同的形成环境和成岩演化特征,初步建立了不同类型白云石晶体结构判识标志。

    English Abstract

    白云石成因研究新方法——白云石晶体结构分析[J]. 沉积学报, 2014, 32(3): 550-559.
    引用本文: 白云石成因研究新方法——白云石晶体结构分析[J]. 沉积学报, 2014, 32(3): 550-559.
    New Approach on the Study of Dolomite Origin: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of dolomite[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4, 32(3): 550-559.
    Citation: New Approach on the Study of Dolomite Origin: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alysis of dolomite[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4, 32(3): 550-55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