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贤成, 刘磊, 王志伟, 李丹, 陈洪德.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太原组碎屑物质来源与古地理重建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134
|
[2] |
李玲香, 谷团, 弓虎军, 迟润龙, 刘婷.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太原组顶界地层厘定 ——来自宜川地区山西组、太原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约束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37
|
[3] |
闫伟, 刘洋, 郭玮, 周黎霞, 蔡郑红, 黄正良.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纪乌拉力克期岩相古地理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气勘探专辑】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96
|
[4] |
李夔洲, 侯明才, 赵子霖, 迟宇超, 黄志发.
扬子陆块北缘大洪山地区莲沱组物源分析——来自沉积学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95
|
[5] |
李玉琢, 刘磊, 冯佳睿, 罗忠, 张静, 文华国.
川西北三叠系雷口坡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特征及古地理重建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30
|
[6] |
代雅然, 陈建书, 张嘉玮, 李海波, 刘纬鹏, 王坤.
碎屑锆石U⁃Pb定年地层划分对比应用探讨以新元古界梵净山群“淘金河组”为例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62
|
[7] |
丁一, 刘树根, 文龙, 文华国, 陈代钊, 宋金民, 王瀚, 王林康, 陈明思, 陈荣庆, 李智武.
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期碳酸盐岩台地古地理格局及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35
|
[8] |
王晓琳, 朱筱敏, 赖锦, 王贵文, 李红斌.
铝土岩系沉积环境及储层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本溪组为例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110
|
[9] |
王集, 王峰, 戚林河, 王斌, 赵剑, 吴静仪, 肖云宵, 徐明慧, 黎乾.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本溪组砂体成因类型及发育模式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33
|
[10] |
朱淑玥, 刘磊, 虎建玲, 陈波, 王志伟, 史云鹤, 杜小伟, 王峰, 陈洪德, 张成弓, 付斯一, 张靖芪.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石炭世羊虎沟组源—汇系统特征及古地理格局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34
|
[11] |
胡鹏, 于兴河, 陈宏亮, 赵晨帆, 周进松, 韩小琴, 李亚龙.
障壁坝砂体储层特征与成岩孔隙定量演化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本溪组为例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21
|
[12] |
贾浪波, 钟大康, 孙海涛, 严锐涛, 张春林, 莫午零, 邱存, 董媛, 李兵, 廖广新.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沉积物物源探讨及其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14
|
[13] |
梁飞, 黄文辉, 牛君.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二叠系山西组山1段-下石盒子组盒8段物源分析
. 沉积学报,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16
|
[14] |
杨梅, 洪天求, 徐锦龙, 李秀财, 罗雷.
皖南志留系唐家坞组物源分析:来自碎屑锆石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制约
. 沉积学报,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07
|
[15] |
王香增, 陈治军, 任来义, 刘护创, 高怡文.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苏红图坳陷H井锆石LA-ICP-MS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5
|
[16] |
马腾, 谭秀成, 李凌, 曾伟, 金民东, 罗冰, 洪海涛, 胡平.
四川盆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沉积特征与古地理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03
|
[17] |
冯乔, 秦宇, 付锁堂, 柳益群, 周鼎武, 马达德, 王立群, 任军虎, 王晨瑜.
柴达木盆地北缘乌兰县牦牛山组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07
|
[18] |
.
深水块状砂岩碎屑流成因的直接证据:“泥包砾”结构——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研究为例
. 沉积学报,
|
[19] |
.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地区上古生界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
[20] |
.
鄂尔多斯盆地长8油层组古地理环境与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