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第17卷 第4期
1999, 17(4): 499-508.
摘要:
对中国南方二叠纪时期不同沉积盆地类型的沉积层序进行了深入研究,综合各种盆地类型的沉积层序,该期可识别11个层序单元(S1~S11),其中,栖霞、茅口、吴家坪三阶分别含三个层序,长兴阶两个层序,S1、S6、S7、S11为Ⅰ型,其余为Ⅱ型。层序对比显示,上、中、下扬子的层序数量相近,界面特征各不一致,靠近古陆处在P/C、P1/P2界线间缺少层序1~2、3~5个不等;华南太平洋构造域影响区层序体系域具HST>TST结构,特提斯域控制区则具HST
对中国南方二叠纪时期不同沉积盆地类型的沉积层序进行了深入研究,综合各种盆地类型的沉积层序,该期可识别11个层序单元(S1~S11),其中,栖霞、茅口、吴家坪三阶分别含三个层序,长兴阶两个层序,S1、S6、S7、S11为Ⅰ型,其余为Ⅱ型。层序对比显示,上、中、下扬子的层序数量相近,界面特征各不一致,靠近古陆处在P/C、P1/P2界线间缺少层序1~2、3~5个不等;华南太平洋构造域影响区层序体系域具HST>TST结构,特提斯域控制区则具HST
1999, 17(4): 508-614.
摘要:
矿床包裹体中气液相组份,是矿床成因的重要的直接物质证据,它直接参与了成矿作用,与矿床的沉淀机制密切有关。本文研究了湖南花垣地区,产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藻灰岩和鲕粒灰岩中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中,18个矿物包裹体的气相组份、气态烃组份以及气相组份的碳同位素特征。这些包裹体由水和大量的CO2(平均5.0mol%),气态烃(平均1.1mol%)和少量的CO、H2组成,气态烃中CH2的含量为89.54%,而δ13CCH4=-27.08‰,δ13CCO2=-17.28‰(PDB)。包体气相组份的这些特征表明:包体气相组份中,确有烃类存在,包体中气态烃和CO2是有机成因的;气态烃可能有多个来源层,而矿床的沉淀机制可能与流体在矿床就位位置上和早已存在的古油气藏的混合作用有关。
矿床包裹体中气液相组份,是矿床成因的重要的直接物质证据,它直接参与了成矿作用,与矿床的沉淀机制密切有关。本文研究了湖南花垣地区,产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藻灰岩和鲕粒灰岩中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中,18个矿物包裹体的气相组份、气态烃组份以及气相组份的碳同位素特征。这些包裹体由水和大量的CO2(平均5.0mol%),气态烃(平均1.1mol%)和少量的CO、H2组成,气态烃中CH2的含量为89.54%,而δ13CCH4=-27.08‰,δ13CCO2=-17.28‰(PDB)。包体气相组份的这些特征表明:包体气相组份中,确有烃类存在,包体中气态烃和CO2是有机成因的;气态烃可能有多个来源层,而矿床的沉淀机制可能与流体在矿床就位位置上和早已存在的古油气藏的混合作用有关。
1999, 17(4): 509-520.
摘要:
在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以沉积体系域和相关界面为编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和瞬时作图法,以油气勘探为目标,有针对性的编制了中国南方二叠纪11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在此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该区二叠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结果表明,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古地理演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不均一性、阶段性、方向性和同步性。与传统的岩相古地理图相比,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具有动态、精确、等时、成因连续和勘探实用等优点。
在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以沉积体系域和相关界面为编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和瞬时作图法,以油气勘探为目标,有针对性的编制了中国南方二叠纪11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在此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该区二叠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结果表明,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古地理演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不均一性、阶段性、方向性和同步性。与传统的岩相古地理图相比,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具有动态、精确、等时、成因连续和勘探实用等优点。
1999, 17(4): 521-527.
摘要:
据华南二叠纪不同沉积盆地层序地层区域分布、纵向演化及其充填特征分析研究,初步建立了上扬子克拉通-右江盆地-钦防盆地、中扬子克拉通及全区的层序地层时空格架模型;提出层序充填可分为两个阶段:早二叠世碳酸盐缓坡-台地层序充填阶段,晚二叠世陆源碎屑为主与火山碎屑相混层序充填阶段;认为全区二叠纪四个Ⅰ型层序受控于构造隆升事件,晚二叠世层序TST普遍发育火山碎屑沉积,古陆边缘HST或少量SMT/LST大多由三角洲沉积体系进积叠加而成,上扬子克拉通及右江地区的生物礁以海侵和高位型为特色。
据华南二叠纪不同沉积盆地层序地层区域分布、纵向演化及其充填特征分析研究,初步建立了上扬子克拉通-右江盆地-钦防盆地、中扬子克拉通及全区的层序地层时空格架模型;提出层序充填可分为两个阶段:早二叠世碳酸盐缓坡-台地层序充填阶段,晚二叠世陆源碎屑为主与火山碎屑相混层序充填阶段;认为全区二叠纪四个Ⅰ型层序受控于构造隆升事件,晚二叠世层序TST普遍发育火山碎屑沉积,古陆边缘HST或少量SMT/LST大多由三角洲沉积体系进积叠加而成,上扬子克拉通及右江地区的生物礁以海侵和高位型为特色。
1999, 17(4): 528-535.
摘要:
新兴的层序地层学,是盆地分析的重要手段。华南二叠纪是华南板块海西—印支阶段盆地演化的重要时期,沉积盆地类型划分为克拉通盆地、板内及板缘伸展盆地,以及东吴运动后出现的前陆盆地和弧后盆地。南方二叠系由11个层序和1个半超层序组成,不同类型沉积盆地中层序地层具有不同的层序特征和充填形式。二叠纪是海西—印支期盆地演化由成熟到消亡的转折阶段,它们发育于扩张环境下,总体上是由两个克拉通盆地夹持一个伸展盆地。两个克拉通盆地的发展不均衡,中央伸展盆地沿着加里东的拼合带发育。这一古地理古构造格局与加里东期十分相似,由此认为,华南晚古生代沉积的构造背景,并不是稳定的克拉通环境。
新兴的层序地层学,是盆地分析的重要手段。华南二叠纪是华南板块海西—印支阶段盆地演化的重要时期,沉积盆地类型划分为克拉通盆地、板内及板缘伸展盆地,以及东吴运动后出现的前陆盆地和弧后盆地。南方二叠系由11个层序和1个半超层序组成,不同类型沉积盆地中层序地层具有不同的层序特征和充填形式。二叠纪是海西—印支期盆地演化由成熟到消亡的转折阶段,它们发育于扩张环境下,总体上是由两个克拉通盆地夹持一个伸展盆地。两个克拉通盆地的发展不均衡,中央伸展盆地沿着加里东的拼合带发育。这一古地理古构造格局与加里东期十分相似,由此认为,华南晚古生代沉积的构造背景,并不是稳定的克拉通环境。
1999, 17(4): 536-541.
摘要:
在对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地层、充填特征及沉积演化认识基础上,通过研究海平面升降变化及事件后认为:华南二叠纪相对海平面升降旋回与其层序数量一致,升降型式可有两种且互成影像;二级海平面升降包括“二分式”和“单分式”,前者以扬子区为代表,后者典型见于华夏区;海平面升降事件发生在栖霞早期、茅口早期、茅口末期、吴家坪早期及长兴中后期;二级、三级海平面变化在升降样式、数量、相位上与欧美各地有所不同,其成因与所处构造域有关。
在对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地层、充填特征及沉积演化认识基础上,通过研究海平面升降变化及事件后认为:华南二叠纪相对海平面升降旋回与其层序数量一致,升降型式可有两种且互成影像;二级海平面升降包括“二分式”和“单分式”,前者以扬子区为代表,后者典型见于华夏区;海平面升降事件发生在栖霞早期、茅口早期、茅口末期、吴家坪早期及长兴中后期;二级、三级海平面变化在升降样式、数量、相位上与欧美各地有所不同,其成因与所处构造域有关。
1999, 17(4): 542-546.
摘要:
报道了广西钦州海槽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深水硅质岩的锶同位素测定结果和经年代校正后的87Sr/86Sr初始值,建立了锶同位素演化曲线;通过与同时代上扬子地区台地相碳酸盐岩87Sr/86Sr比值和演化曲线的对比,研究了二者的异同和造成差异的原因。深水硅质岩和同期台地相碳酸盐岩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在总体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反映海平面变化对其影响的一致性。玄武岩喷发等局部事件和硅质岩中无法回避的陆源碎屑的影响是造成87Sr/86Sr比值和演化曲线差异的主要原因。硅质岩锶同位素演化曲线显示,海平面上升发生于早石炭世,在晚石炭世早期达到最大值,晚石炭世晚期,海平面有所下降,在其后的早二叠世,海平面再次上升。
报道了广西钦州海槽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深水硅质岩的锶同位素测定结果和经年代校正后的87Sr/86Sr初始值,建立了锶同位素演化曲线;通过与同时代上扬子地区台地相碳酸盐岩87Sr/86Sr比值和演化曲线的对比,研究了二者的异同和造成差异的原因。深水硅质岩和同期台地相碳酸盐岩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在总体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反映海平面变化对其影响的一致性。玄武岩喷发等局部事件和硅质岩中无法回避的陆源碎屑的影响是造成87Sr/86Sr比值和演化曲线差异的主要原因。硅质岩锶同位素演化曲线显示,海平面上升发生于早石炭世,在晚石炭世早期达到最大值,晚石炭世晚期,海平面有所下降,在其后的早二叠世,海平面再次上升。
1999, 17(4): 547-552.
摘要:
早中三叠世贵州贵阳贞丰地区构造上位于南盘江盆地西北缘,其深水碳酸盐斜坡沉积作用由原地碳酸盐和异地碳酸盐组成。其中,异地碳酸盐有碎屑流、变密度颗粒流、浊流和沉积物滑动4种类型。组成了碳酸盐同斜缓坡、沉积型斜坡和跌积型斜坡三种斜坡沉积类型。在早中三叠世全球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碳酸盐斜坡沉积主要受构造活动的控制。早三叠世,盆地处于被动边缘,碳酸盐斜坡经历了由缓坡到进积型沉积斜坡的发展。中三叠世随着盆地进入到前陆盆地的演化,碳酸盐斜坡受挠曲引张作用影响,发展成后退的跌积型斜坡,并经历了从阶梯状后退到连续后退的演化。
早中三叠世贵州贵阳贞丰地区构造上位于南盘江盆地西北缘,其深水碳酸盐斜坡沉积作用由原地碳酸盐和异地碳酸盐组成。其中,异地碳酸盐有碎屑流、变密度颗粒流、浊流和沉积物滑动4种类型。组成了碳酸盐同斜缓坡、沉积型斜坡和跌积型斜坡三种斜坡沉积类型。在早中三叠世全球海平面上升背景下,碳酸盐斜坡沉积主要受构造活动的控制。早三叠世,盆地处于被动边缘,碳酸盐斜坡经历了由缓坡到进积型沉积斜坡的发展。中三叠世随着盆地进入到前陆盆地的演化,碳酸盐斜坡受挠曲引张作用影响,发展成后退的跌积型斜坡,并经历了从阶梯状后退到连续后退的演化。
1999, 17(4): 553-559.
摘要:
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地震反射剖面和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揭示了盆地内部各级层序界面,建立了乌里亚斯太断陷盆地的层序地层格架。通过盆地的充填记录、构造特征和盆地的沉降史等信息,论证了该盆地经历了不同级别构造事件控制下的幕式演化过程。幕式构造运动是盆地内高级别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与盆地的沉积充填具有良好的响应关系。一个裂陷期与盆地内部的一级层序相对应,并控制了盆地原型的构成;一个裂陷期内不同的裂陷幕控制了盆地原型内二级构造层序的发育;而三级层序的发育受控于低级的幕式伸展事件。此外,文章还通过层序内部结构分析,阐述了该湖盆体系域的构成模式。
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地震反射剖面和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揭示了盆地内部各级层序界面,建立了乌里亚斯太断陷盆地的层序地层格架。通过盆地的充填记录、构造特征和盆地的沉降史等信息,论证了该盆地经历了不同级别构造事件控制下的幕式演化过程。幕式构造运动是盆地内高级别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与盆地的沉积充填具有良好的响应关系。一个裂陷期与盆地内部的一级层序相对应,并控制了盆地原型的构成;一个裂陷期内不同的裂陷幕控制了盆地原型内二级构造层序的发育;而三级层序的发育受控于低级的幕式伸展事件。此外,文章还通过层序内部结构分析,阐述了该湖盆体系域的构成模式。
1999, 17(4): 560-565.
摘要:
塔里木西部在古生代地质演化过程中,由于构造活动、海平面升降变化、沉积物供应速率等因素变化,造成了不同形式和不同级别的沉积间断,其产物———不整合面是建立该区层序地层格架的关键。研究区古生代大体经历了(寒武—奥陶纪)海进→(志留—泥盆纪)海退)→(石炭纪)海进→(二叠纪)海退的沉积旋回,形成了特征各异的层序序列。研究表明,其中Ⅰ级不整合面(层序面)有前震旦系顶界面、奥陶系顶界面和古生界顶界面。根据地面剖面、钻井和地震资料以及不整合面的特征和级别,首次在古生界识别出2个Ⅰ级层序、6个Ⅱ级层序和12个Ⅲ级层序。Ⅰ级层序是在不同的构造背景和沉积条件下形成的。Ⅱ级层序尽管特征各异,但一般均有四种基本叠置方式组成,即退积、进积、加积和上超。Ⅲ级层序一般由层序界面、海侵面和最大海泛面所限定的体系域组成,均发育TST和HST,有时出现SMST和LST。不同的体系域和沉积相控制着烃类生储盖层的分布,TST与生油层和储集层的形成有关,而HST多与盖层和储集层的形成有关。
塔里木西部在古生代地质演化过程中,由于构造活动、海平面升降变化、沉积物供应速率等因素变化,造成了不同形式和不同级别的沉积间断,其产物———不整合面是建立该区层序地层格架的关键。研究区古生代大体经历了(寒武—奥陶纪)海进→(志留—泥盆纪)海退)→(石炭纪)海进→(二叠纪)海退的沉积旋回,形成了特征各异的层序序列。研究表明,其中Ⅰ级不整合面(层序面)有前震旦系顶界面、奥陶系顶界面和古生界顶界面。根据地面剖面、钻井和地震资料以及不整合面的特征和级别,首次在古生界识别出2个Ⅰ级层序、6个Ⅱ级层序和12个Ⅲ级层序。Ⅰ级层序是在不同的构造背景和沉积条件下形成的。Ⅱ级层序尽管特征各异,但一般均有四种基本叠置方式组成,即退积、进积、加积和上超。Ⅲ级层序一般由层序界面、海侵面和最大海泛面所限定的体系域组成,均发育TST和HST,有时出现SMST和LST。不同的体系域和沉积相控制着烃类生储盖层的分布,TST与生油层和储集层的形成有关,而HST多与盖层和储集层的形成有关。
1999, 17(4): 566-571.
摘要:
碎屑流沉积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冲积扇砂砾岩扇体油气藏中最重要的油气储层。本文在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永安冲积扇砂砾岩体大量岩心观察基础上,论述了断陷湖盆陡坡带碎屑流沉积物的沉积特征,提出了碎屑流沉积单元垂向序列的三种形式,探讨了单期冲积扇层序完整序列模式和储集特征,对陆相盆地冲积扇沉积学和冲积扇油藏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碎屑流沉积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冲积扇砂砾岩扇体油气藏中最重要的油气储层。本文在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永安冲积扇砂砾岩体大量岩心观察基础上,论述了断陷湖盆陡坡带碎屑流沉积物的沉积特征,提出了碎屑流沉积单元垂向序列的三种形式,探讨了单期冲积扇层序完整序列模式和储集特征,对陆相盆地冲积扇沉积学和冲积扇油藏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1999, 17(4): 572-577.
摘要:
松辽湖盆具有大、浅、缓、湖面波动迅速、波浪作用带宽和能量较弱的特点,形成了北部富有特色的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物。这一三角洲在垂向层序、骨架砂体类型、规模等诸多方面与海相三角洲相比都有很大差别,而更多的表现为浅水三角洲的特征。前缘相砂体具有明显的条带方向性,前缘相骨架砂体为水下河道沉积,缺乏典型的厚层反韵律的河口坝砂体。垂向上层序不连续,典型的三层结构特征不明显。在前缘相内可进一步划分出包括水下河道和席状砂组合的内前缘相沉积和以席状砂为主的外前缘相沉积。不同层段和亚相位置出现相应的砂体类型,每一类型砂体与泥岩在空间有规律的组合,形成了特定的储层空间分布结构,为储层结构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以砂体密度,夹层密度和有效砂岩系数等定量参数结合砂体组合形式,相带位置等成因特征,前缘相储层5类结构模型:即孤立水道型,叠加水道型,不稳定互层型,稳定互层型,孤立薄层型。
松辽湖盆具有大、浅、缓、湖面波动迅速、波浪作用带宽和能量较弱的特点,形成了北部富有特色的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物。这一三角洲在垂向层序、骨架砂体类型、规模等诸多方面与海相三角洲相比都有很大差别,而更多的表现为浅水三角洲的特征。前缘相砂体具有明显的条带方向性,前缘相骨架砂体为水下河道沉积,缺乏典型的厚层反韵律的河口坝砂体。垂向上层序不连续,典型的三层结构特征不明显。在前缘相内可进一步划分出包括水下河道和席状砂组合的内前缘相沉积和以席状砂为主的外前缘相沉积。不同层段和亚相位置出现相应的砂体类型,每一类型砂体与泥岩在空间有规律的组合,形成了特定的储层空间分布结构,为储层结构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以砂体密度,夹层密度和有效砂岩系数等定量参数结合砂体组合形式,相带位置等成因特征,前缘相储层5类结构模型:即孤立水道型,叠加水道型,不稳定互层型,稳定互层型,孤立薄层型。
1999, 17(4): 578-583.
摘要:
一般认为,高能沉积体是储层形成的有利相带之一,但对于碳酸盐岩来说,高能沉积相带仅是储层发育的基本条件之一,后期的成岩改造可能更为明显,它可将原生孔隙发育的高能沉积体转变为致密岩体。因此,碳酸盐岩储层的预测研究应将沉积相与成岩作用研究相结合。本文根据区内灯影组钻井岩芯的宏观、微观特征,结合物性资料,研究了滩相类型、特征、所经历的主要成岩类型及对储集性的影响,认为浅色的内碎屑滩、绵层状藻砂屑滩和鲕粒滩是有利于储层形成与演化的沉积相带,它们多分布于以资3、7井、资4井和资5井为中心的区块内,向其周边井区,这些有利滩相沉积体变薄、储集性变差。
一般认为,高能沉积体是储层形成的有利相带之一,但对于碳酸盐岩来说,高能沉积相带仅是储层发育的基本条件之一,后期的成岩改造可能更为明显,它可将原生孔隙发育的高能沉积体转变为致密岩体。因此,碳酸盐岩储层的预测研究应将沉积相与成岩作用研究相结合。本文根据区内灯影组钻井岩芯的宏观、微观特征,结合物性资料,研究了滩相类型、特征、所经历的主要成岩类型及对储集性的影响,认为浅色的内碎屑滩、绵层状藻砂屑滩和鲕粒滩是有利于储层形成与演化的沉积相带,它们多分布于以资3、7井、资4井和资5井为中心的区块内,向其周边井区,这些有利滩相沉积体变薄、储集性变差。
1999, 17(4): 584-590.
摘要:
塔西南坳陷不同时代碎屑储集岩成岩环境经历了由酸性向碱性演变的过程,成岩环境地球化学性质的这种转变直接控制了发生在碎屑岩成岩体系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特征。酸性成岩环境形成于烃源岩—储集岩系统中有机—无机反应最活跃时期,主要分布在早成岩阶段A、B期和晚成岩阶段A期,当古地温小于90℃,Ro值在<0.5%~1.3%之间,酸性的孔隙介质与骨架颗粒之间主要发生蚀变、溶解和氧化硅沉淀作用。当古地温达到90℃以上,Ro值在1.3%~>2%时,有机质脱羧基停止,有机酸发生分解,CO2来源减小,使孔隙流体性质由酸性向碱性变化,成岩环境呈碱性,这时晚期含铁碳酸盐矿物交代作用最为活跃,同时伴随自生伊利石和绿泥石沉淀、陆源伊利石重结晶成绢云母、高岭石向伊利石或绿泥石转变等作用。成岩环境在其演化过程中,由于孔隙流体性质的转变,破坏了早期成岩环境的物理化学平衡状态,使旧的成岩反应停止,新的成岩反应开始,从而形成多种矿物蚀变→交代→溶解→沉淀过程,导致碎屑储集岩结构和孔隙组合特征上的差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强度和范围决定了碎屑储集岩的储集性能及分布特征。
塔西南坳陷不同时代碎屑储集岩成岩环境经历了由酸性向碱性演变的过程,成岩环境地球化学性质的这种转变直接控制了发生在碎屑岩成岩体系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特征。酸性成岩环境形成于烃源岩—储集岩系统中有机—无机反应最活跃时期,主要分布在早成岩阶段A、B期和晚成岩阶段A期,当古地温小于90℃,Ro值在<0.5%~1.3%之间,酸性的孔隙介质与骨架颗粒之间主要发生蚀变、溶解和氧化硅沉淀作用。当古地温达到90℃以上,Ro值在1.3%~>2%时,有机质脱羧基停止,有机酸发生分解,CO2来源减小,使孔隙流体性质由酸性向碱性变化,成岩环境呈碱性,这时晚期含铁碳酸盐矿物交代作用最为活跃,同时伴随自生伊利石和绿泥石沉淀、陆源伊利石重结晶成绢云母、高岭石向伊利石或绿泥石转变等作用。成岩环境在其演化过程中,由于孔隙流体性质的转变,破坏了早期成岩环境的物理化学平衡状态,使旧的成岩反应停止,新的成岩反应开始,从而形成多种矿物蚀变→交代→溶解→沉淀过程,导致碎屑储集岩结构和孔隙组合特征上的差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强度和范围决定了碎屑储集岩的储集性能及分布特征。
1999, 17(4): 591-595.
摘要:
次生孔隙在东北晚中生代断陷盆地J3-K1储层中占有很大比例,主要类型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胶结物内溶孔和裂缝等。通过对二连、海拉尔、松辽等东北主要含油气断陷盆地储层次生孔隙的研究,总结出其形成机制主要有四种:1与泥岩有机质热演化有关;2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渗滤作用有关;3与晚期火山活动有关;4与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有关。明确了寻找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方向为:1成岩强度为早成岩阶段B亚期和晚成岩阶段A、B亚期的砂岩段中;2沉积间断面附近;3地温较高地段岩浆热液影响附近;4在致密砂岩、泥岩和基岩中寻找裂逢发育带。
次生孔隙在东北晚中生代断陷盆地J3-K1储层中占有很大比例,主要类型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胶结物内溶孔和裂缝等。通过对二连、海拉尔、松辽等东北主要含油气断陷盆地储层次生孔隙的研究,总结出其形成机制主要有四种:1与泥岩有机质热演化有关;2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渗滤作用有关;3与晚期火山活动有关;4与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有关。明确了寻找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方向为:1成岩强度为早成岩阶段B亚期和晚成岩阶段A、B亚期的砂岩段中;2沉积间断面附近;3地温较高地段岩浆热液影响附近;4在致密砂岩、泥岩和基岩中寻找裂逢发育带。
1999, 17(4): 596-600.
摘要:
原岩恢复、沉积建造及变形变质综合研究表明,北秦岭小寨变质沉积岩系属活动陆缘性质沉积建造,形成于二郎坪弧后盆地消减俯冲带的海沟盆地-海沟斜坡环境,是古俯冲带的重要证据之一,其变形序列反映了弧后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并与构造混杂岩、俯冲型花岗岩及高压变质带一起构成相对完整的古俯冲带标志,为探讨秦岭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原岩恢复、沉积建造及变形变质综合研究表明,北秦岭小寨变质沉积岩系属活动陆缘性质沉积建造,形成于二郎坪弧后盆地消减俯冲带的海沟盆地-海沟斜坡环境,是古俯冲带的重要证据之一,其变形序列反映了弧后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并与构造混杂岩、俯冲型花岗岩及高压变质带一起构成相对完整的古俯冲带标志,为探讨秦岭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1999, 17(4): 601-607.
摘要:
苏北陆区潮成沙体磁组构分析表明,与苏北海域辐射沙洲一样,砂体也形成于辐聚辐散的潮流场。沉积物在辐聚辐散的潮流场中经潮流、波浪作用,K、P值普遍较大,在垂向和横向上变化显著,可能是沉积动力增强的反映。P、F值相关性较好,而P、L值之间的相关性差,反映沉积环境较稳定。q值小,以正常沉积为主,出现q>07的风暴事件沉积。
苏北陆区潮成沙体磁组构分析表明,与苏北海域辐射沙洲一样,砂体也形成于辐聚辐散的潮流场。沉积物在辐聚辐散的潮流场中经潮流、波浪作用,K、P值普遍较大,在垂向和横向上变化显著,可能是沉积动力增强的反映。P、F值相关性较好,而P、L值之间的相关性差,反映沉积环境较稳定。q值小,以正常沉积为主,出现q>07的风暴事件沉积。
1999, 17(4): 615-619.
摘要:
徐家围子地区深层,指泉二段以下的地层,包括泉一、二段,登娄库组及侏罗系地层。深层有其独有的生烃源岩与储层,其中的天然气有别于浅部油田气,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同位素氩年代证据及姥鲛烷与植烷比值都显示了深层天然气具有煤成气的特点。本区的源岩经历了不同阶段的热演化,形成了深层天然气。深层发育了完整的生聚盖组合,资料表明,深层气的远景较好。
徐家围子地区深层,指泉二段以下的地层,包括泉一、二段,登娄库组及侏罗系地层。深层有其独有的生烃源岩与储层,其中的天然气有别于浅部油田气,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同位素氩年代证据及姥鲛烷与植烷比值都显示了深层天然气具有煤成气的特点。本区的源岩经历了不同阶段的热演化,形成了深层天然气。深层发育了完整的生聚盖组合,资料表明,深层气的远景较好。
1999, 17(4): 620-626.
摘要:
本篇论述中、新生界煤型气的有关问题。中生界煤型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北方,气源岩以侏罗纪煤系为主,以西北区资源前景最好。其中吐—哈盆地最具代表性,构造环境反转是本区煤层气形成并富集的特殊构造条件。新生界煤型气资源则集中分布于大陆架裂谷系,第三纪煤系为主力气源岩,裂谷高温构造环境是源岩热演化生烃的有利条件,而背斜—断层圈闭是最有利成藏的构造类型。崖13-1气田为本区典型代表并具自生自储的特点。
本篇论述中、新生界煤型气的有关问题。中生界煤型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北方,气源岩以侏罗纪煤系为主,以西北区资源前景最好。其中吐—哈盆地最具代表性,构造环境反转是本区煤层气形成并富集的特殊构造条件。新生界煤型气资源则集中分布于大陆架裂谷系,第三纪煤系为主力气源岩,裂谷高温构造环境是源岩热演化生烃的有利条件,而背斜—断层圈闭是最有利成藏的构造类型。崖13-1气田为本区典型代表并具自生自储的特点。
1999, 17(4): 627-632.
摘要:
本文通过我国不同含油气盆地典型地区岩石酸解气、罐顶气和天然气中化学组分分析,结合天然气的形成和盆地的地质演化,研究了天然气运移时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气通过地层孔隙系统运移时,组分会发生明显分馏,表现在甲烷相对重烃、异构丁烷相对正构丁烷的优先迁移。酸解气、罐顶气和成藏天然气中C1/C2+、iC4/nC4及总烃/非烃等比值,是天然气运移示踪的有效指标。
本文通过我国不同含油气盆地典型地区岩石酸解气、罐顶气和天然气中化学组分分析,结合天然气的形成和盆地的地质演化,研究了天然气运移时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气通过地层孔隙系统运移时,组分会发生明显分馏,表现在甲烷相对重烃、异构丁烷相对正构丁烷的优先迁移。酸解气、罐顶气和成藏天然气中C1/C2+、iC4/nC4及总烃/非烃等比值,是天然气运移示踪的有效指标。
1999, 17(4): 633-637.
摘要:
通过对德国南部地区上侏罗统麻姆组典型韵律互层式灰岩与泥灰岩进行逐层采样,并进行不溶残余物分析和地球化学测定对比,发现两者所含非碳酸盐物质没有区别。SiO2、Al2O3、Fe2O3、K2O和TiO2等来源于陆源碎屑物,在灰岩与泥灰岩中的比例完全相同,其含量的不同完全由碳酸盐物质的稀释所引起。元素Sr、Zn、Mn和Mg归为成岩作用控制元素,最先存在形式与碳酸盐有关,但成岩阶段变化极大,Mg的含量主要受白云岩化作用程度控制。另一组元素如S、Ba、Rb和P等介于以上两组元素之间,表现为部分受陆源碎屑物含量控制,部分受成岩作用影响。研究表明,灰岩与泥灰岩韵律互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碳酸盐物质的沉积速率变化所致,成岩阶段的压溶作用加大了两者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只表现在于碳酸盐物质与酸不溶残余物的比例上,而地球化学组成没有本质区别。
通过对德国南部地区上侏罗统麻姆组典型韵律互层式灰岩与泥灰岩进行逐层采样,并进行不溶残余物分析和地球化学测定对比,发现两者所含非碳酸盐物质没有区别。SiO2、Al2O3、Fe2O3、K2O和TiO2等来源于陆源碎屑物,在灰岩与泥灰岩中的比例完全相同,其含量的不同完全由碳酸盐物质的稀释所引起。元素Sr、Zn、Mn和Mg归为成岩作用控制元素,最先存在形式与碳酸盐有关,但成岩阶段变化极大,Mg的含量主要受白云岩化作用程度控制。另一组元素如S、Ba、Rb和P等介于以上两组元素之间,表现为部分受陆源碎屑物含量控制,部分受成岩作用影响。研究表明,灰岩与泥灰岩韵律互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碳酸盐物质的沉积速率变化所致,成岩阶段的压溶作用加大了两者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只表现在于碳酸盐物质与酸不溶残余物的比例上,而地球化学组成没有本质区别。
1999, 17(4): 638-643.
摘要:
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的各种沉积环境的有机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有机碳丰度最高的是陆缘斜坡相碳酸盐岩(0.26%),其次是膏盐湖(0.22%)、膏云坪(0.21%),而开阔海、云坪和滩等环境的碳酸盐岩有机碳平均含量较低(<0.20%);碳酸盐岩干酪根样品多数为富氧、贫氢,显示其有机质类型较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生物化石特征反映出陆缘斜坡处于相对还原的环境,而其他沉积环境则为氧化环境。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的大部分碳酸盐岩处于生烃潜力较差的C~D相。从有机质数量、有机相类型来判断,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不是好烃源岩,难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气田。
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的各种沉积环境的有机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有机碳丰度最高的是陆缘斜坡相碳酸盐岩(0.26%),其次是膏盐湖(0.22%)、膏云坪(0.21%),而开阔海、云坪和滩等环境的碳酸盐岩有机碳平均含量较低(<0.20%);碳酸盐岩干酪根样品多数为富氧、贫氢,显示其有机质类型较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生物化石特征反映出陆缘斜坡处于相对还原的环境,而其他沉积环境则为氧化环境。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的大部分碳酸盐岩处于生烃潜力较差的C~D相。从有机质数量、有机相类型来判断,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不是好烃源岩,难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气田。
1999, 17(4): 651-654.
摘要:
首次研究了太原市大气颗粒物中的有机物分布特征。收集了太原市不同功能区冬夏两季的大气颗粒样品,经抽提分离取得饱和烃、芳香烃、非烃、沥青质4组馏分。分析结果表明:(1)大气颗粒中有机物浓度在取暖期高于非取暖期;(2)各功能区的有机污染程度不同,太钢工业区>长风剧场商业居民混合区>一电厂化工区、太行文化区。(3)各馏分浓度中沥青质含量普遍高,饱和烃含量最低,非烃、芳香烃馏分居中,且相对较低。(4)太原市整体污染主要为煤的燃烧和工业生产、尾气排放。
首次研究了太原市大气颗粒物中的有机物分布特征。收集了太原市不同功能区冬夏两季的大气颗粒样品,经抽提分离取得饱和烃、芳香烃、非烃、沥青质4组馏分。分析结果表明:(1)大气颗粒中有机物浓度在取暖期高于非取暖期;(2)各功能区的有机污染程度不同,太钢工业区>长风剧场商业居民混合区>一电厂化工区、太行文化区。(3)各馏分浓度中沥青质含量普遍高,饱和烃含量最低,非烃、芳香烃馏分居中,且相对较低。(4)太原市整体污染主要为煤的燃烧和工业生产、尾气排放。
1999, 17(4): 655-658.
摘要:
模拟实验揭示出:芴系列化合物的形成并不依赖于具有相同碳骨架的生物前身物质,在一定温度条件下,β胡萝卜素可以转化成芴系列,而硫和链状化合物反应可以形成更为丰富的芴系列化合物。β胡萝卜素在芳构化过程中会出现部分甲基脱落、甲基转移等变化,而且甲基上的活泼氢也会部分脱离,这样形成的自由基就可能结合成键形成芴系列;β胡萝卜素在热演化过程中生成的二苯甲烷系列可进一步转化成芴系列;硫在和链状化合物反应时也可能先形成一些二苯甲烷系列化合物,硫继续和这些产物反应会夺取两个苯环上的α位氢形成自由基,当一个苯环上的自由基和另一个苯环上的自由基结合时就可能形成芴系列。芴系列虽然具有生物骨架,但不能被认为是生物标志化合物,因为其地球化学合成作用形成的可能占多数。
模拟实验揭示出:芴系列化合物的形成并不依赖于具有相同碳骨架的生物前身物质,在一定温度条件下,β胡萝卜素可以转化成芴系列,而硫和链状化合物反应可以形成更为丰富的芴系列化合物。β胡萝卜素在芳构化过程中会出现部分甲基脱落、甲基转移等变化,而且甲基上的活泼氢也会部分脱离,这样形成的自由基就可能结合成键形成芴系列;β胡萝卜素在热演化过程中生成的二苯甲烷系列可进一步转化成芴系列;硫在和链状化合物反应时也可能先形成一些二苯甲烷系列化合物,硫继续和这些产物反应会夺取两个苯环上的α位氢形成自由基,当一个苯环上的自由基和另一个苯环上的自由基结合时就可能形成芴系列。芴系列虽然具有生物骨架,但不能被认为是生物标志化合物,因为其地球化学合成作用形成的可能占多数。
1999, 17(4): 659-662.
摘要: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对采自河南西峡晚白垩世的十三枚恐龙蛋化石壳及蛋内充填物和部分围岩进行了测试。发现Sr元素具有明显的超高异常。恐龙蛋化石壳中的Sr的含量分布在1962×10-6~11010×10-6之间,平均5532×10-6,比古代和现代富Sr的腕足类外壳高一到数倍,比地壳丰度值高一个数量级还多。这种超高异常可能与恐龙蛋壳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文石有关。而由于文石稳定性较差,在石化过程中会逐渐向低镁方解石转化,所以现在已无法再见到蛋壳中的文石,但Sr却保留了下来。反映了中生代时陆生爬行动物的蛋壳与海相生物硬壳一样具有文石和方解石共存的局面。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对采自河南西峡晚白垩世的十三枚恐龙蛋化石壳及蛋内充填物和部分围岩进行了测试。发现Sr元素具有明显的超高异常。恐龙蛋化石壳中的Sr的含量分布在1962×10-6~11010×10-6之间,平均5532×10-6,比古代和现代富Sr的腕足类外壳高一到数倍,比地壳丰度值高一个数量级还多。这种超高异常可能与恐龙蛋壳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文石有关。而由于文石稳定性较差,在石化过程中会逐渐向低镁方解石转化,所以现在已无法再见到蛋壳中的文石,但Sr却保留了下来。反映了中生代时陆生爬行动物的蛋壳与海相生物硬壳一样具有文石和方解石共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