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松辽大型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前缘相储层结构模型

吕晓光 李长山 蔡希源 李伯虎 赵翰卿

吕晓光, 李长山, 蔡希源, 李伯虎, 赵翰卿. 松辽大型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前缘相储层结构模型[J]. 沉积学报, 1999, 17(4): 572-577.
引用本文: 吕晓光, 李长山, 蔡希源, 李伯虎, 赵翰卿. 松辽大型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前缘相储层结构模型[J]. 沉积学报, 1999, 17(4): 572-577.
LU Xiao guang, LI Chang shan, CAI Xi Yuan, LI Bo hu, ZHAO Han qing.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Front Facies ReservoirFramework Model in SongLiao Shallow Lacustrine Delt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9, 17(4): 572-577.
Citation: LU Xiao guang, LI Chang shan, CAI Xi Yuan, LI Bo hu, ZHAO Han qing.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Front Facies ReservoirFramework Model in SongLiao Shallow Lacustrine Delt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9, 17(4): 572-577.

松辽大型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前缘相储层结构模型

基金项目: 九五国家课题951090101050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吕晓光 男 1966 年出生 博士 储层沉积学

  •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1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Front Facies ReservoirFramework Model in SongLiao Shallow Lacustrine Delta

  • 摘要: 松辽湖盆具有大、浅、缓、湖面波动迅速、波浪作用带宽和能量较弱的特点,形成了北部富有特色的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物。这一三角洲在垂向层序、骨架砂体类型、规模等诸多方面与海相三角洲相比都有很大差别,而更多的表现为浅水三角洲的特征。前缘相砂体具有明显的条带方向性,前缘相骨架砂体为水下河道沉积,缺乏典型的厚层反韵律的河口坝砂体。垂向上层序不连续,典型的三层结构特征不明显。在前缘相内可进一步划分出包括水下河道和席状砂组合的内前缘相沉积和以席状砂为主的外前缘相沉积。不同层段和亚相位置出现相应的砂体类型,每一类型砂体与泥岩在空间有规律的组合,形成了特定的储层空间分布结构,为储层结构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以砂体密度,夹层密度和有效砂岩系数等定量参数结合砂体组合形式,相带位置等成因特征,前缘相储层5类结构模型:即孤立水道型,叠加水道型,不稳定互层型,稳定互层型,孤立薄层型。
  • [1] 1 裘亦楠. 中国陆相储层沉积学进展[J]. 沉积学报. 1992, 10(3):16~24

    2 Reading H G 主编, 周明鉴等译. 沉积环境和相[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6, 131~159

    3 Donaldon A C. Pennsylvanian sedimentation of central Appalalachi-ans, Spec. PaP. Geol. Soc. Am No. 148, 1974. 47~78

    4 姚光庆, 马正, 赵彦超等. 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储层特征[J].石油学报. 1995, 16(1):24~31

    5 李思田. 含能源盆地沉积体系 -中国陆相和近海主要沉积体系类型的分析[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6. 62~67

    6 梅志超, 林晋炎. 湖泊三角洲的地 层模式和 骨架砂体 的特征[J].沉积学报, 1991, 9(4):1~11

    7 李文厚, 林晋炎, 袁明生等. 吐鲁番 -哈密盆地的两种粗碎屑三角洲[J]. 沉积学报, 1996:14(3):113~121

    8 辛仁臣, 王文广, 孙英杰. 松辽盆地中 生代三角 洲类型, 主 要控制因素及特征[A]. 见:王 英华 等编:沉积 学及岩 相古 地 理新 进展[C].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5. 154~156

    9 刘丁增. 多油层砂岩油田开发[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6.12

    10 朱海虹. 鄱阳湖 现代三 角洲沉 积研究[J]. 石油 与天 然气 地质.1981, 2(2):89~102

    11 王德发, 郑浚茂, 于兴河. 内 蒙古岱海 湖现代三 角洲沉积 及储层研究[A]. 见:裘 亦楠 等 编, 中 国 油气 储 层研 究论 文 集(续 一)[C].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3. 293~311

    12 张一伟, 熊琦华, 王志章等. 陆相 油藏描述[M]. 北京:石 油工业出版社, 1997

    13 W eber W J, Van Geuns L C. Framew ork for constructing clasticreservoir simulation models[M]. 1989. SPE19582

    14 于兴河, 王德发. 陆相断陷盆地三角洲相构型要素及储层地质模型[J]. 地质论评. 1997, 43(3):225~231

    15 王寿庆. 扇三角洲模式[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316 Vande Graff W G E, Ealey P J. Geological modeling for simulationstudies[J]. AAPG, 1989, 73(11):1436~1444

    17 裘亦 楠. 储 层沉积 学工 作流 程[J]. 石油 勘探 与开 发. 1990, 17(1):85~90

    18 Allen J R L. S tudies in fluviate sedimentation, an exploratory quan-titative model for the archi tecture of avulsion ? controlled alluvialsuites[J]. S ed. Geo. 1978, 21: 129~147
  • [1] 李忠.  “从最高到最深”—从第17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看沉积学研究前沿 . 沉积学报, 2006, (6): 928-933.
    [2] 李 忠.  “从最高到最深”—从第17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看沉积学研究前沿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928-93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32
  • HTML全文浏览量:  8
  • PDF下载量:  49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8-04-10
  • 修回日期:  1999-05-18
  • 刊出日期:  1999-12-10

目录

    松辽大型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前缘相储层结构模型

      基金项目:  九五国家课题9510901010502
      作者简介:

      吕晓光 男 1966 年出生 博士 储层沉积学

    •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1

    摘要: 松辽湖盆具有大、浅、缓、湖面波动迅速、波浪作用带宽和能量较弱的特点,形成了北部富有特色的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物。这一三角洲在垂向层序、骨架砂体类型、规模等诸多方面与海相三角洲相比都有很大差别,而更多的表现为浅水三角洲的特征。前缘相砂体具有明显的条带方向性,前缘相骨架砂体为水下河道沉积,缺乏典型的厚层反韵律的河口坝砂体。垂向上层序不连续,典型的三层结构特征不明显。在前缘相内可进一步划分出包括水下河道和席状砂组合的内前缘相沉积和以席状砂为主的外前缘相沉积。不同层段和亚相位置出现相应的砂体类型,每一类型砂体与泥岩在空间有规律的组合,形成了特定的储层空间分布结构,为储层结构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以砂体密度,夹层密度和有效砂岩系数等定量参数结合砂体组合形式,相带位置等成因特征,前缘相储层5类结构模型:即孤立水道型,叠加水道型,不稳定互层型,稳定互层型,孤立薄层型。

    English Abstract

    吕晓光, 李长山, 蔡希源, 李伯虎, 赵翰卿. 松辽大型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前缘相储层结构模型[J]. 沉积学报, 1999, 17(4): 572-577.
    引用本文: 吕晓光, 李长山, 蔡希源, 李伯虎, 赵翰卿. 松辽大型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前缘相储层结构模型[J]. 沉积学报, 1999, 17(4): 572-577.
    LU Xiao guang, LI Chang shan, CAI Xi Yuan, LI Bo hu, ZHAO Han qing.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Front Facies ReservoirFramework Model in SongLiao Shallow Lacustrine Delt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9, 17(4): 572-577.
    Citation: LU Xiao guang, LI Chang shan, CAI Xi Yuan, LI Bo hu, ZHAO Han qing.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Front Facies ReservoirFramework Model in SongLiao Shallow Lacustrine Delt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9, 17(4): 572-577.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