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地学哲学 如何科学地“摸象”?

发布日期: 2024-05-10 阅读次数: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赤石

专题:哲学视角下的地质学研究(六)

 “盲人摸象”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说的是6个盲人摸象,摸到大象腿的说:“大象就像一根大柱子!”。摸到大象鼻子的忙说:“不对,不对,大象又粗又长,就像一条巨大的蟒蛇。” 摸到大象耳朵的人急急地打断,忙着说:“ 你们说的都不对,大象又光又滑,就像一把扇子。” 摸到大象身体的人也说:“大象明明又厚又大, 就像一堵墙嘛。” 最后,抓到象尾巴的人慢条斯理地说:“你们都错了!依我看,大象又细又长,活像一根绳子。”盲人们谁也不服谁,都认为自己没错,于是就这样吵个没完。“盲人摸象”故事多用来比喻人们对事物了解不全而固执己见,告诫他们认识事物要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考察。当只听到或看到事情的一部分时,不要自作聪明地胡乱猜测,只有对事物全面的了解,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般小时候的图画书或教科书讲到这里,盲人摸象的故事也就结束了。但是,没有解决的问题是,盲人们如何才能科学地“摸象”以获得大象的真实面貌呢?对这个问题,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认真地思考过。 

大象对盲人群体而言是一个新鲜事物。对任何新事物,要想弄清楚真相,首先需要的是调查研究。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积累一定的观察和分析数据,然后从数据本身上归纳其特点,总结基本规律。比如摸腿的盲人们要想办法知道象腿的长短、粗细,要知道大象前后腿的差异、运动特征。同样地,摸耳朵的人要准确描述这个器官的位置,周围有什么器官,有没有办法知道这个器官的功能等等。离开这些数据,是不可能准确获得大象的基本特征的。

其次,盲人们要统一标准。对于一项群体性的工作而言,统一标准是第一位的,只有标准统一,长短、高矮、距离、数量、时间等才能进行有效比较。统一标准下测量的科学数据才具有比较的意义,才能避免出现“我说长,你却说短”的无谓的争论。

第三,盲人们要学会数据共享。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进行有效分工,把每个人摸得的数据汇总起来,日积月累,才有可能拼凑出生动的、鲜活的大象,不仅仅是轮廓,还包括运动、生理、饮食等特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摸象”。

最后,在统一标准下的大象观测数据需要整合起来。祛除矛盾的地方,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基于“数据-假说-验证”的科学研究模式,构建大象的形态、习性、生态等基本特征,这样才可能实现“摸象”的目标。

反观当今学术界,一些研究人员与“盲人们”一样,或缺乏调查研究、或标准不统一、或拒绝数据分享、或片面解释,进而造成学术界怪象丛生、争论不休。

以地质学为例,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研究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一些学者根据前人的野外填图资料,到野外匆匆采集某某时代的“目标”样品之后,又匆匆返回,匆匆分析实验,殊不知采集的样品很可能不是所要的“目标”层位的。无论后续实验室如何高精尖,研究对象搞错了,难免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这样就很难获得“大象”的客观规律。

地质学界在探讨具体科学问题之时,标准定义不一样更是普遍存在。同样对于大陆碰撞时间,不同学科的人理解甚至完全不一样。有的人把海水退出作为大陆碰撞时间,有的人把大陆出现强烈变形作为碰撞时间,还有的人把两个大陆“焊接”在一起且两者不再发生相对运动作为碰撞时间,这就难免得到相差甚大的大陆初始碰撞的时间。在确定陆壳与陆壳接触、洋壳的消失作为初始碰撞这个定义之后,初始碰撞时间也就争论不那么大了。类似地,初始俯冲的定义、大洋诞生的定义等等,至今都还没有达成一致。这是造成目前地质学争论的一个重要原因。

地质学数据的获得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地质数据的共享在我国一直不甚理想,国外也大体如此。当我们面对地质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件、曾经富集的矿藏,面对自然界原本就是复杂的这个基本事实,如盲人摸象般,必然很难完整勾勒出地球演化的历史。从这里,也让我们感受到,数据共享也是避免出现盲人摸象困境的一个重要途径。

基于单一的、特定方向的研究数据基础上撰写论文,构建地质模型,在地质学界就更普遍了。比如,同样面对两个大陆碰撞的缝合带研究,有人仅仅基于研究蛇绿岩的超基性岩构建新模型,有的人基于研究玄武岩部分构建新模型,有的人研究缝合带变质岩构建新模型,还有的从构造变形、岩石混杂等方面研究,也有从沉积盆地方面来构建新的研究模型,很少有综合性的考虑多个方面的资料,更很少区分资料的可靠性和优先级。由于学科分工越来越细,更多的学术论文仅集中在研究者所擅长的某个研究方向。地球是一个复杂的整体,要从多个维度来综合认识,才有可能认清到其真“象”。

愿大家都在“盲人摸象”这个故事中得到启示,了解科学“摸象”的方法,少走弯路,避免走错路。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发布日期: 2024-05-10 阅读次数: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