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郑浚茂, 庞明. 碎屑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研究.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89. 121~129; 53~55; 81~84 | 
| [2] | .徐北煤, 卢冰. 硅质碎屑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及其对储集层的控制作用的研究. 沉积学报, 1994, 12(3): 56~66 | 
| [3] | .刘林玉, 邸世祥. 吐鲁番坳陷中侏罗统沉积与储集层孔隙发育特征.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7, 18(3): 247~260 | 
| [4] | .史基安, 王琪. 影响碎屑岩天然气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沉积学报, 1995, 13(2): 128~139 | 
| [5] | .西北大学地质系编译, 碎屑岩的成岩作用. 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86. 85~98 | 
| [6] | .林西生, 应凤祥, 郑乃萱. 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及其地质应用.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2. 119~131 | 
| [7] | .刘林玉. 吐鲁番坳陷中上侏罗统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 石油实验地质, 1997, 19(2): 173~178 | 
| [8] | .史基安, 晋慧娟, 薛莲花. 长石砂岩溶解作用发育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沉积学报, 1994, 12(3): 67~75 | 
| [9] | .刘林玉. 吐鲁番-哈密盆地中生界砂岩次生孔隙研究. 石油实验地质, 1996, 17(3): 317~324 | 
| [10] | .Surdam R C, Grossey L J , Hagen E S, Heasler H P. Organic-inorganicinteraction and sand stone diagenesis. AAPG Bulletin, 1989, 73(1):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