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孙广友,张文芬. 若尔盖高原黄河古河道及其古地理意义[J]. 地理科学,1987,6(3):266 ~ 272 2 孙广友,张文芬,张家驹等. 若尔盖高原沼泽生态环境及合理开发的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1987,2(4):349 ~ 368 3 孙广友主编. 横断山区沼泽与泥炭[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54~ 312 4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碳14 年代学组. 第四纪冰川与第四纪地质论文集(14C 专集)[C].1987,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71 ~ 80 5 Theiaus.M. Some characteristies of the mire deveiopment in Hongyuan County,Eastern Tibetan Piateau.《Internationai Peat Congress 1992》[A]. 1992.334 ~ 351 6 王富葆,阎革. 若尔盖高原泥炭"13C 的初步研究[J]. 科学通报,1993,38(1):65 ~ 67 7 王富葆. 青藏高原全新世气候及环境基本特征[A]. 见:施雅风主编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气候与环境[C].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 197 ~205 8 施雅风,孔昭宸,王苏民等.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气候与环境的基本特征[A]. 见:施雅风主编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气候与环境[C].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1 ~ 19 9 杨保,施雅风. 青藏高原冰岩芯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 in Earth Sciences),1999,14(2):182 ~ 130 10 刘光秀,沈永平,王苏民. 全新世大暖期若尔盖的植被与气候[J]. 冰川冻土,1995,17(3):247 ~ 249 11 郑本兴,李世杰,王苏民. 若尔盖盆地周围高山第四纪冰川演变历史[A]. 青藏项目专家委员会编.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C].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218 ~ 226 12 汪佩芳,夏玉梅,王曼华. 西藏南部全新世泥炭孢粉组合及自然环境演化的探讨[J]. 地理科学,1981,1(2):144 ~ 152 13 孙广友,汪佩苏,王曼华. 长江河源区泥炭地与晚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A]. 见:孙广友等主编. 长江河源区自然环境研究[C].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12 ~ 120 14 夏玉梅. 三江平原12000 年以来植物群发展和气候变化的研究[J].地理科学,1988,8(3):240 ~ 249 15 夏玉梅. 三江平原全新世温暖期气候与环境[A]. 见:施雅风主编.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气候与环境[C].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19 ~ 24 16 王苏民,施雅风,沈吉. 青藏高原东部800 ka 来古气候与古环境变迁的初步研究[A]. 见:青藏项目专家委员会编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C].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236 ~ 248 17 李世杰,施雅风,王苏民. 若尔盖盆地3 万年来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地质记录[A]. 见:青藏项目专家委员会编.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C].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227 ~ 235 18 汪品先,翦知氵日民. 寻求高分辨率的古环境记录[J]. 第四纪研究,1999(1):2 ~ 13 19 姚檀栋. 末次冰期青藏高原的气候突变,古里雅与格陵兰GRIP 冰芯对比研究[J]. 中国科学,D 辑,1999,29(2):126 ~ 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