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王鹤年,1961,湘西前震旦纪板溪群中复理石建造的发现及其不整合间题的讨论,地质学报,第41卷,第1期。

(2)关尹文、丘元禧、顾宝荣,1959,浙西皖南上奥陶系复理石建造的发现,地质学报,第39卷,第2期。

(3)孙枢、从柏林、李继亮,1981,豫陕中一晚元古代沉积盆地(一)。地质科学,第4期,314-322。

(4)李继亮、从柏林,1980,试论渤海的形成与演化《华北断块区的形成与发展》,206-220,科学出版社。

(5)李继亮、陈昌明、高文学、陈瑞君、黄家宽、田兴有、刘杰汉,1978,我国几个地区浊积岩系的特征,地质科学,第1期,26-44。

(6)李继亮、胡辅佑,1981,自云鄂博群中的蛇纹岩质滑塌堆积,地质科学,第3期269-272。

(7)西南石油学院地质系碳酸盐岩研究室,1982,滇黔桂南盘江地区晚二叠世沉积相及其火山碎屑浊积岩成因研究,西南石油学院院报,第1期,1 -26。

(8)梅志超、陈景维、卢焕勇、李文厚,1982,陕西富平中奥陶统平凉组的深水碳酸盐岩碎屑流,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第3卷,第1期,49-58。

(9}高振中、刘怀波,1983,十万大山盆地北缘早三叠世碳酸盐重力流及其地质意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第4卷,第1期,53-65。

(10)孙永传、郑浚茂、王德发、李蕙生,1980,湖盆水下冲积扇—一个找油的新领域,科学通报,第17期,799-801。

(11)Cummins, W.A.,1962, The graywache problem. Liverpool Manchester Geol.Jour.Yol. 3,51-72.

(12)Dickinson, W. R.,1970, Interpreting detrital modes of gray w acke and arkose.J. Sed. Petrol.V01.40, 69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