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979,西南地区地层古生物手册,科学出版社。

2 王鸿祯,1956,地质学报,36卷4期,477-992页.

3 王鸿祯、王自强等,1979,中国震旦系的古地理。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 2),地层、古 生物,地质出版社。

4 叶连俊、孙枢等,1981,沉积铁矿床找矿预测工作中的儿个位得探讨的沉积学理论问题,沉积 者石学研究(论文集),科学出版社。

5 叶连俊、孙枢等,1981,中国磷块岩的沉积相待点,第五届国际磷块岩讨论会论文集(2). 地质出版社。

6 全国地层委员会,1962,中国的前寒武系,全国地层委员会学术报告汇编,科学出版社。

7 刘鸿允、沙庆安,1963,地质科学,4期,175-187页。

8 刘鸿允等,1973,中国科学,2期,202-212页。

9 刘鸿允,1980,地质科学,4期,30-321页。

10 李四光、赵亚曾,1924,中国地质学会会志,3卷3一4期,351-391页

11 邢裕盛,1979,中国的震旦系,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 2 ),地层、古生物,地质出版 社。

12 刘哭锋等,1983,沉积学报,1卷4期,106-116页。

13 俞从流、薛耀松等,1982,浙西上震旦统西峰寺组沉积特征及环境分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 古生物研究所丛刊,5号,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4 唐天福、张俊明等,1978,地层学杂志,2卷1期,32-45页。

15 唐天福、张俊明等,1980,地层学杂志,4卷4期,264-272页。

16 唐天福、薛耀松等,1981,地层学杂志,5卷2期,97-105页。

17 唐天福、薛耀松等,1981,石油学报,2卷2期,11-19页。

18 唐天福、薛耀松等,1982,苏、浙、皖晚震旦世碳酸盐岩地层及古地理环境,中国科学院南京 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丛刊,4号,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 曹瑞骥、梁玉左,1974,从藻化石和叠层石论中国震旦系划分和对比,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集刑,5号。

20 曹瑞骥、杨万容等,1979,西南地区的震旦系,西南地区碳酸盐生物地层,科学出版社。

21 曹瑞骥等,1986,扬子地台及邻区震旦系含矿地层(待刊),科学出版社。

22 薛耀松、唐天福等,1984,地层学杂志,8卷1期,85-95页。

23 Bathurst,R. G,C,.1971,Carbonate sediments and their diagensis, Developments in Sedimeatology 12, Elservier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 London 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