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岳翀, 赵晓明, 葛家旺, 马畅, 廖晋, 宋鹏, 方小宇, 范廷恩.
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组陆架边缘轨迹演化及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2023, 41(1): 110-12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65
|
[2] |
潘双苹, 胡光明, 唐友军, 刘忠保, 徐佑德, 修金磊, 魏薇, 张欣越.
断裂组合导流作用对扇三角洲形态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23, 41(3): 867-87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70
|
[3] |
蔡露露, 谢晓军, 李建平, 廖计华.
深水沉积差异及其对油气分布影响
. 沉积学报,
2022, 40(1): 229-24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93
|
[4] |
于景强, 韩宏伟.
近岸水下扇坡积朵叶体沉积模式与成因机制
. 沉积学报,
2020, 38(2): 411-41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35
|
[5] |
朱筱敏, 葛家旺, 赵宏超, 袁立忠, 刘军.
陆架边缘三角洲研究进展及实例分析
. 沉积学报,
2017, 35(5): 945-95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5.007
|
[6] |
曾小明, 于佳, 潘燕, 陈晓武, 张辉.
陵水凹陷北坡海底扇孔隙演化和成岩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198-120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17
|
[7] |
刘杰, 苏明, 乔少华, 沙志彬, 吴能友, 杨睿.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陆坡限制型海底峡谷群成因机制探讨
. 沉积学报,
2016, 34(5): 940-95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3
|
[8] |
卢景美, 张金川, 严杰, 王丹, 张量.
墨西哥湾北部深水区Wilcox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研究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32-1139.
|
[9] |
.
南海西北次海盆深水扇系统沉积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706-717.
|
[10] |
.
南海北部神狐陆坡限制型滑塌体特征及成因机理
. 沉积学报,
2012, 30(4): 639-645.
|
[11] |
.
白云凹陷珠江组深水扇成岩作用与成岩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12, 30(3): 451-460.
|
[12] |
.
荔湾3 1井区珠江组深水扇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及应用
. 沉积学报,
2011, 29(6): 1122-1129.
|
[13] |
李云.
珠江口盆地荔湾31气田珠江组深水扇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11, 29(4): 665-676.
|
[14] |
徐强.
南海白云凹陷深水区渐新世—中新世断阶陆架坡折沉积过程响应
. 沉积学报,
2010, 28(5): 906-916.
|
[15] |
袁圣强.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曲流水道的识别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0, 28(1): 68-75.
|
[16] |
吴时国.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沉积体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9, 27(5): 922-930.
|
[17] |
王宏斌.
南海北部陆坡构造坡折带中的天然气水合物
. 沉积学报,
2008, 26(2): 283-293.
|
[18] |
.
南海北部陆坡古地貌特征与13.8Ma以来珠江深水扇
. 沉积学报,
2006, 24(4): 476-482.
|
[19] |
彭大钧, 庞雄, 陈长民, 舒誉, 叶斌, 甘其刚, 吴昌荣, 黄先律.
从浅水陆架走向深水陆坡——南海深水扇系统的研究
. 沉积学报,
2005, 23(1): 1-11.
|
[20] |
孟宪伟, 刘保华, 石学法, 吴金龙.
冲绳海槽中段西陆坡下缘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可能性分析
. 沉积学报,
2000, 18(4): 629-6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