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黄璞, 熊亮, 詹国卫, 程洪亮, 赵勇, 张世华.
基于米兰科维奇理论页岩岩相组合研究——以四川盆地南部龙马溪组一段为例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19
|
| [2] |
周敏, 李祥辉, 王旌羽.
四川盆地东北部中—晚侏罗世沉积环境与古气候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79
|
| [3] |
罗青云, 王剑, 杜秋定, 王铜山, 付修根, 周刚, 李秋芬, 韦恒叶, 沈利军, 和源, 王永生.
川北地区灯影组四段白云岩成岩演化对优质储层的控制作用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19
|
| [4] |
姚鑫阳, 胡忠贵, 武赛军, 谢武仁, 杨帅奇, 姚敏, 毕宇航.
川东北地区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长兴组沉积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43
|
| [5] |
王兆鹏, 邢凤存, 古强, 武赛军, 刘子琪.
川西北开江-梁平海槽与蓬溪-武胜台凹交汇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相展布与演化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99
|
| [6] |
李安鹏, 高达, 胡明毅, 赵玉茹, 朱传勇, 戴逸晨.
川中地区灯影组四段微生物岩沉积模式及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56
|
| [7] |
卢龙飞, 刘伟新, 魏志红, 潘安阳, 张庆珍, 腾格尔.
四川盆地志留系页岩成岩特征及其对孔隙发育与保存的控制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25
|
| [8] |
王昕尧, 金振奎, 朱毅秀, 胡宗全, 刘光祥, 赵国伟, 李硕, 史书婷.
四川盆地自流井组陆相页岩石英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53
|
| [9] |
顾志翔, 何幼斌, 彭勇民, 罗进雄, 刘小帆, 张锦, 聂鸿宇.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膏盐岩“多潟湖”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8
|
| [10] |
金民东, 谭秀成, 李毕松, 朱祥, 曾伟, 连承波.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成因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48
|
| [11] |
钟原, 刘宏, 谭秀成, 连承波, 廖纪佳, 刘明洁, 胡广, 曹剑.
富砂地层格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储层甜点预测——以四川盆地合川地区须家河组为例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16
|
| [12] |
黎荣, 胡忠贵, 张航, 胡明毅, 陈轩, 朱宜新, 刘菲.
川东卧龙河-洋渡溪区带长兴组台内礁滩沉积格局及有利储集体展布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6
|
| [13] |
谭梦琪, 刘自亮, 沈芳, 谢润成, 刘成川, 邓昆, 徐浩.
四川盆地回龙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混积岩特征及模式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15
|
| [14] |
.
四川盆地东南部早三叠世地震事件沉积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
| [15] |
谭秀成.
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方法研究——以四川盆地磨溪气田嘉二2亚段A层为例
. 沉积学报,
|
| [16] |
胡明毅.
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和储层预测
. 沉积学报,
|
| [17] |
王一刚.
四川盆地三叠系飞仙关组气藏储层成岩作用研究拾零
. 沉积学报,
|
| [18] |
杨家静, 王一刚, 王兰生, 文应初, 刘划一, 周国源.
四川盆地东部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 沉积学报,
|
| [19] |
黄继祥, 曾伟, 张高信, 冉宏.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第二段滩微相的发育分布及对气藏形成的控制
. 沉积学报,
|
| [20] |
黄建国, 刘世万.
四川盆地三叠纪蒸发岩地层硫同位素的分布
. 沉积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