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孔隙形成机制与差异成岩演化

林良彪 余瑜 朱宏权 杨映涛 翟常博 刘君龙 黄彦庆 王威 曾韬 刘明 邱玉超 金值民

林良彪, 余瑜, 朱宏权, 杨映涛, 翟常博, 刘君龙, 黄彦庆, 王威, 曾韬, 刘明, 邱玉超, 金值民.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孔隙形成机制与差异成岩演化[J].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5.034
引用本文: 林良彪, 余瑜, 朱宏权, 杨映涛, 翟常博, 刘君龙, 黄彦庆, 王威, 曾韬, 刘明, 邱玉超, 金值民.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孔隙形成机制与差异成岩演化[J].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5.034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孔隙形成机制与差异成岩演化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5.034
基金项目: 国家级-致密砂岩方解石选择性沉淀机理与钙质致密层成因:以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为例(42202128)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5-04-01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9-03

目录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孔隙形成机制与差异成岩演化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5.034
      基金项目:  国家级-致密砂岩方解石选择性沉淀机理与钙质致密层成因:以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为例(42202128)

    摘要: 【目的】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蕴藏丰富的致密砂岩气资源,但多物源背景造就了须家河组砂岩复杂多样的岩石组成。该研究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的须二段和四段为例,探讨须家河组多物源背景下的岩石组构、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孔隙形成机制,分析差异成岩演化下的优质储层形成机理,以期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为具有相似多物源背景的致密砂岩层系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方法】该研究运用铸体薄片、物性测试、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阴极发光、X衍射和包裹体激光拉曼等测试分析技术,明确了研究区致密砂岩孔隙形成机制与差异成岩演化过程。【结果】(1)物源差异主导须家河组砂岩组分差异显著,进而控制成岩路径与孔隙演化。川西坳陷和川北地区等盆地边缘的近物源区发育贫长石的砂岩,形成裂缝-孔隙复合储集系统;远源混源区(如川中、川南等)形成了富长石、含长石的基质孔隙型储层。(2)高刚性碎屑颗粒与早期绿泥石包膜等因素协调抑制压实与部分胶结作用,促使在深埋藏(>5000 m)砂岩原生粒间孔得以保存。(3)有机酸溶蚀、大气淡水淋滤及裂缝相关深部流体造成长石、岩浆岩和碳酸盐岩屑的溶蚀是次生孔隙主控因素,但时空分布差异特征明显。【结论】多物源背景通过控制原始岩石组构差异,叠加埋藏阶段的埋藏-抬升过程、构造裂缝发育特征、水-岩流体反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砂岩形成了如今差异显著的储层特征。

    English Abstract

    林良彪, 余瑜, 朱宏权, 杨映涛, 翟常博, 刘君龙, 黄彦庆, 王威, 曾韬, 刘明, 邱玉超, 金值民.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孔隙形成机制与差异成岩演化[J].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5.034
    引用本文: 林良彪, 余瑜, 朱宏权, 杨映涛, 翟常博, 刘君龙, 黄彦庆, 王威, 曾韬, 刘明, 邱玉超, 金值民.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孔隙形成机制与差异成岩演化[J].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5.034
    补充材料:
    林良彪文章数据附件.xls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