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细粒沉积岩物质来源及成因研究现状

刘旭东 彭军 许天宇 王豪楠

刘旭东, 彭军, 许天宇, 王豪楠. 细粒沉积岩物质来源及成因研究现状[J].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135
引用本文: 刘旭东, 彭军, 许天宇, 王豪楠. 细粒沉积岩物质来源及成因研究现状[J].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135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venance Research of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135
Citation: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venance Research of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135

细粒沉积岩物质来源及成因研究现状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135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venance Research of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

  • 摘要: 摘 要 【意义】细粒沉积岩物质来源研究作为细粒沉积岩“源-汇”系统理论中的首要环节,对恢复古环境、理解细粒沉积岩形成机理和预测非常规油气资源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细粒沉积岩具有物质组成粒度较小、成分复杂、观察研究难度大的特点,且不同物质成分对应多样的物质来源和成因。纵观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目前还缺乏针对细粒沉积物质来源及成因的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梳理和归纳总结。【进展】本文综合当前研究成果,将细粒沉积岩的物质来源归纳为陆源、内源和火山-热液源三大类。对常见细粒沉积物来源及成因进行了深入地归纳和总结,指出:(1)黏土矿物为陆源成因、成岩作用其他矿物的转化和黏土矿物之间的转化、海底火山物质海解成因以及胞外聚合物生物介导作用成因;(2)石英主要源于陆源物质风化、盆内生物作用、火山凝灰物质脱玻化作用以及成岩作用形成;(3)长石源于陆源碎屑物质风化,火山-热液作用输入,另外近年来相关研究也指出长石能够由微生物化学作用形成;(4)碳酸盐矿物主要是内源物质,其能够由在盆内由化学作用、生物-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搬运在沉积作用形成,另外陆源物质和火山-热液源物质的输入不仅能直接为细粒沉积岩提供碳酸盐矿物也会促使盆内碳酸盐矿物的形成;(5)黄铁矿主要由铁和硫两大成矿元素在盆内分别经过异化铁还原作用和铁穿梭机制主导还原和微生物还原作用和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6)有机质可划分为陆源的镜质体、惰质体和部分类脂体以及内源的部分类脂体、动物有机碎屑和次生有机质。未来细粒沉积岩物质来源及成因的研究将围绕多学科、高精度等方面发展,当下仍亟待一套适用于细粒沉积岩物源研究的系统方案形成。【结论】本文旨在厘清细粒沉积岩的物质来源和物质成因,增进对细粒沉积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的理解,从而推动细粒沉积学理论的发展,为明确细粒沉积地层的展布特征、预测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分布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 [1] 谢桐桐, 彭晓彤, 柳双权, 许恒超, 徐文景.  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04
    [2] 朱淑玥, 刘磊, 王峰, 侯云东, 王志伟, 张成弓, 付斯一, 陈洪德, 张靖芪.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及邻区石炭系羊虎沟组砂体成因机制与沉积过程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01
    [3] 姜柳青, 汪卫国, 梁积伟, 戴霜, 蒋敏, 陶文星, 马晓军.  太平洋CC区西部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70
    [4] 刘杰, 孙美静, 高红芳, 李学杰.  台湾东部海域沉积物波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06
    [5] 庞谦, 李凌, 胡广, 谭秀成, 马腾, 赵东方, 芦飞凡, 陈虹宇, 熊鹰.  川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钙质结核特征及成因机制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3
    [6] 辽东湾东南部海域柱状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物源识别 . 沉积学报,
    [7] 孙治雷.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中自生绿泥石的来源与成岩演化 . 沉积学报,
    [8] 操应长.  断陷湖盆中强制湖退沉积作用及其成因机制 . 沉积学报,
    [9] 孙省利, 曾允孚.  西成矿化集中区热水沉积岩物质来源的同位素示踪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0] 张虎才, 李吉均, 马玉贞, 曹继秀, 王乃昂.  腾格里沙漠南缘武威黄土沉积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9
  • HTML全文浏览量:  12
  • PDF下载量:  2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4-08-19
  • 网络出版日期:  2025-03-04

目录

    细粒沉积岩物质来源及成因研究现状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135

    摘要: 摘 要 【意义】细粒沉积岩物质来源研究作为细粒沉积岩“源-汇”系统理论中的首要环节,对恢复古环境、理解细粒沉积岩形成机理和预测非常规油气资源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细粒沉积岩具有物质组成粒度较小、成分复杂、观察研究难度大的特点,且不同物质成分对应多样的物质来源和成因。纵观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目前还缺乏针对细粒沉积物质来源及成因的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梳理和归纳总结。【进展】本文综合当前研究成果,将细粒沉积岩的物质来源归纳为陆源、内源和火山-热液源三大类。对常见细粒沉积物来源及成因进行了深入地归纳和总结,指出:(1)黏土矿物为陆源成因、成岩作用其他矿物的转化和黏土矿物之间的转化、海底火山物质海解成因以及胞外聚合物生物介导作用成因;(2)石英主要源于陆源物质风化、盆内生物作用、火山凝灰物质脱玻化作用以及成岩作用形成;(3)长石源于陆源碎屑物质风化,火山-热液作用输入,另外近年来相关研究也指出长石能够由微生物化学作用形成;(4)碳酸盐矿物主要是内源物质,其能够由在盆内由化学作用、生物-化学作用、生物作用和搬运在沉积作用形成,另外陆源物质和火山-热液源物质的输入不仅能直接为细粒沉积岩提供碳酸盐矿物也会促使盆内碳酸盐矿物的形成;(5)黄铁矿主要由铁和硫两大成矿元素在盆内分别经过异化铁还原作用和铁穿梭机制主导还原和微生物还原作用和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6)有机质可划分为陆源的镜质体、惰质体和部分类脂体以及内源的部分类脂体、动物有机碎屑和次生有机质。未来细粒沉积岩物质来源及成因的研究将围绕多学科、高精度等方面发展,当下仍亟待一套适用于细粒沉积岩物源研究的系统方案形成。【结论】本文旨在厘清细粒沉积岩的物质来源和物质成因,增进对细粒沉积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的理解,从而推动细粒沉积学理论的发展,为明确细粒沉积地层的展布特征、预测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分布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English Abstract

    刘旭东, 彭军, 许天宇, 王豪楠. 细粒沉积岩物质来源及成因研究现状[J].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135
    引用本文: 刘旭东, 彭军, 许天宇, 王豪楠. 细粒沉积岩物质来源及成因研究现状[J].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135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venance Research of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135
    Citation: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venance Research of Fine-grained Sedimentary Rocks[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13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