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丁一, 刘树根, 文龙, 文华国, 陈代钊, 宋金民, 王瀚, 王林康, 陈明思, 陈荣庆, 李智武.
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期碳酸盐岩台地古地理格局及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35
|
[2] |
李安鹏, 高达, 胡明毅, 赵玉茹, 朱传勇, 戴逸晨.
川中地区灯影组四段微生物岩沉积模式及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56
|
[3] |
张云峰, 唐雨, 唐洪明, 孙尧斌, 屈海洲, 王振宇, 刘冬玺.
川西北杨坝剖面埃迪卡拉系灯影组核形石组构特征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46
|
[4] |
厚刚福, 宋兵, 倪超, 陈薇, 王力宝, 窦洋, 李亚哲, 彭博.
致密油源储配置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以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侏罗系大安寨段为例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22
|
[5] |
杨瑞青, 杨风丽, 周晓峰, 周志.
汉南—川东北灯影组古地理演化:晚震旦世扬子西北缘拉张背景的沉积学证据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46
|
[6] |
金民东, 谭秀成, 李毕松, 朱祥, 曾伟, 连承波.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成因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48
|
[7] |
唐玄, 刘树根, 宋金民, 李智武, 余永强, 龙翼, 昝博文, 赵聪.
四川盆地东北缘灯影组核形石特征及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90
|
[8] |
林孝先, 彭军, 侯中健, 韩浩东, 李旭杰, 马春疆.
四川汉源-峨边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藻白云岩特征及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08
|
[9] |
王珏博, 谷一凡, 陶艳忠, 强子同, 强深涛, 蒋婵.
川中地区茅口组两期流体叠合控制下的白云石化模式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03
|
[10] |
牟传龙, 王秀平, 梁薇, 王远翀, 门欣.
上扬子区灯影组白云岩葡萄体特征及成因初探——以南江杨坝地区灯影组一段为例
. 沉积学报,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04
|
[11] |
禚喜准.
恩平凹陷恩平组下段成岩过程分析与储层动态评价
. 沉积学报,
|
[12] |
陈学时, 易万霞, 卢文忠.
中国油气田古岩溶与油气储层
. 沉积学报,
|
[13] |
方少仙, 侯方浩, 董兆雄.
上震旦统灯影组中非叠层石生态系兰细菌白云岩
. 沉积学报,
|
[14] |
向芳, 陈洪德, 张锦泉.
资阳地区震旦系古岩溶作用及其特征讨论
. 沉积学报,
|
[15] |
王兴志, 穆曙光, 方少仙, 黄继祥, 侯方浩.
四川盆地西南部震旦系白云岩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
[16] |
董文明, 沈亚, 周洪瑞, 崔新省.
层序地层学在前寒武纪地层研究中的应用──以河南省西部震旦系为例
. 沉积学报,
|
[17] |
王兴志, 穆曙光, 方少仙, 侯方浩, 黄继祥.
四川资阳地区灯影组滩相沉积及储集性研究
. 沉积学报,
|
[18] |
王琪, 史基安, 肖立新, 薛莲花.
石油侵位对碎屑储集岩成岩序列的影响及其与孔隙演化的关系——以塔西南坳陷石炭系石英砂岩为例
. 沉积学报,
|
[19] |
马宝林.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纪风暴岩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
[20] |
曹仁关.
湖北震旦系磷块岩中的藻类化石
. 沉积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