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萍, 王健, 杜远生, 周琦, 余文超, 徐源, 袁良军, 潘文, 徐亚军.
新元古代南华盆地Sturtian冰川沉积物中碳同位素负偏及其地质意义【“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专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40
|
[2] |
王远翀, 梁薇, 牟传龙, 周恳恳, 葛祥英.
渝东南—黔北地区赫南特期冰川事件的沉积响应
. 沉积学报,
2015, 33(2): 232-24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03
|
[3] |
.
黔东及邻区新元古代甲路组岩石地层对比及其古地理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9-26.
|
[4] |
邢智峰.
从微观角度认识微生物席在中元古代的繁盛——以豫西云梦山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1, 29(5): 857-865.
|
[5] |
徐勇航.
华北陆块南部古元古代熊耳群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8, 26(4): 602-609.
|
[6] |
梅冥相.
北京延庆千沟中元古代高于庄组第三段:一个典型的前寒武纪非叠层石碳酸盐岩沉积序列
. 沉积学报,
2008, 26(4): 565-574.
|
[7] |
任国选.
蓟县地区雾迷山组硅质岩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1): 70-76.
|
[8] |
李美俊.
新元古代”雪球”假说与生命演化的环境
. 沉积学报,
2006, 24(1): 107-112.
|
[9] |
冯 东.
新元古代晚期盖帽碳酸盐岩的成因与“雪球地球”的终结机制
. 沉积学报,
2006, 24(2): 235-241.
|
[10] |
柳永清, 高林志, 刘燕学.
苏皖辽地区新元古代微亮晶构造碳酸盐岩的沉积岩相与环境约束
. 沉积学报,
2005, 23(1): 49-59.
|
[11] |
杜远生, 韩欣.
滇中中元古代昆阳群因民组碎屑风暴岩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2): 259-261.
|
[12] |
于炳松, 裘愉卓, 李娟.
扬子地块西南部晚元古代——三叠纪沉积地球化学演化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27-133,147.
|
[13] |
赵震.
从氧、碳同位素组成看蓟县元古宙碳酸盐岩特征
. 沉积学报,
1995, 13(3): 46-53.
|
[14] |
郑本兴, 沈永平, 焦克勤.
希夏邦马峰东南富曲河谷的冰川沉积和冰川构造
. 沉积学报,
1994, 12(4): 1-10.
|
[15] |
周丽清, 邵德艳.
北京十三陵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原地风暴沉积的砾屑体
. 沉积学报,
1994, 12(2): 72-76.
|
[16] |
左国朝, 张惟国, 张淑玲, 刘春燕, 冯永忠.
甘肃北山地区晚震旦世山岳冰川沉积
. 沉积学报,
1993, 11(1): 41-46.
|
[17] |
孟庆任, 胡健民.
豫西晚元古代洛峪群沉积作用及环境演化
. 沉积学报,
1993, 11(2): 1-10.
|
[18] |
安桐林.
蓟县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原地型风暴沉积特征及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1993, 11(4): 30-36.
|
[19] |
赵震.
核形石雏形——弥散粒——以天津蓟县雾迷山组为例
. 沉积学报,
1992, 10(2): 19-27.
|
[20] |
赵震.
一个陆表海的潮坪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1988, 6(2): 68-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