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光有, 王萌.
原油中痕量金属卟啉分子组成分析新方法
. 沉积学报,
2023, 41(2): 610-61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79
|
[2] |
赵占仑, 温小浩, 汤连生, 李保生, 牛东风, 孟洁, 杨庆江.
化学蚀变指数指示古气候变化的适用性探讨
. 沉积学报,
2018, 36(2): 343-35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26
|
[3] |
高斌, 王志坤, 付兴深, 霍丽丽, 段彬, 潘以红.
井控主成分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18, 36(1): 198-205.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21
|
[4] |
高阳, 李忠新.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致密砂砾岩孔隙度测井评价方法
. 沉积学报,
2016, 34(4): 716-72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12
|
[5] |
.
东太湖钻孔揭示的重金属污染历史
. 沉积学报,
2012, 30(1): 158-165.
|
[6] |
田慧娟.
黄河包头段不同粒级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11, 29(4): 776-782.
|
[7] |
刘 艳.
兰州市宛川河中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迁移富集特征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44-849.
|
[8] |
.
渤海沿岸环境沉积调查:As、重金属、氮和磷污染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28-138.
|
[9] |
蔡清海.
福建三沙湾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和微量元素的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3): 456-460.
|
[10] |
樊庆云.
南海湖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其对水质影响的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4): 612-618.
|
[11] |
李桂海, 曹志敏, 蓝东兆, 许江, 王珊珊.
厦门海域现代沉积环境与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6): 870-876.
|
[12] |
李桂海 曹志敏 蓝东兆 许 江 王珊珊.
厦门海域现代沉积环境与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70-876.
|
[13] |
王亚平, 裴韬, 许春雪, 陈德兴.
北京五环线两个土壤包气带中Hg和As累积层位的研究与分析——警惕北京地下的“化学定时炸弹”
. 沉积学报,
2004, 22(S1): 135-139.
|
[14] |
刘恩峰, 沈吉, 朱育新, 夏威岚, 潘红玺, 金章东.
太湖沉积物重金属及营养盐污染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3): 507-512.
|
[15] |
何江, 李朝生, 王新伟, 孙卫国, 米娜.
多离子体系中黄河沉积物对重金属的竞争吸附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3): 500-505.
|
[16] |
周祖翼, 毛凤鸣, 廖宗廷, 郭彤楼.
裂变径迹年龄多成分分离技术及其在沉积盆地物源分析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01, 19(3): 456-458,473.
|
[17] |
沈守文, 沈明道, 梁大川, 张国钊.
泥页岩的X射线衍射定向指数与理化性能及井壁稳定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8, 16(2): 117-123.
|
[18] |
朱晓东, 施丙文, 朱大奎.
一种适用于微体古生物沉积动力分析的沉积物粒径指数及其应用例证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45-149.
|
[19] |
汪寿松, 陈昌明, Irion G.
汪额诺格岛(北海)与大陆之间障壁潮坪的沉积物:粘土矿物、重金属和有机碳
. 沉积学报,
1988, 6(2): 78-96.
|
[20] |
王诗佾.
伊利石“开形指数”的地质意义探讨
. 沉积学报,
1987, 5(1): 5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