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红涛, 徐长贵, 李森, 杜晓峰.
陆相盆地限制性沉积体系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903-191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37
|
[2] |
李全, 林畅松, 盖海洋, 张科, 饶勇, 王光绪, 姜烨, 李礼.
西非科特迪瓦盆地深水底形样式及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23, 41(1): 97-1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45
|
[3] |
舒梁锋, 张向涛, 张忠涛, 张丽丽, 雷胜兰, 高中亮, 韩霄, 于飒.
珠江口盆地白云南洼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体系演化
. 沉积学报,
2022, 40(3): 825-83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46
|
[4] |
刘杰, 孙美静, 高红芳, 李学杰.
台湾东部海域沉积物波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19, 37(1): 155-16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06
|
[5] |
宋爽, 朱筱敏, 于福生, 葛家旺, 史亚会, 贺敬聪, 袁立忠, 刘军.
珠江口盆地长昌-鹤山凹陷古近系沉积-构造耦合关系
. 沉积学报,
2016, 34(2): 222-23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02
|
[6] |
刘杰, 苏明, 乔少华, 沙志彬, 吴能友, 杨睿.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陆坡限制型海底峡谷群成因机制探讨
. 沉积学报,
2016, 34(5): 940-95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3
|
[7] |
吴其林, 但志伟, 肖为, 曾驿, 周小康, 侯志平.
珠江口盆地H区块碳酸盐岩储层地震沉积学应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15, 33(4): 828-83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21
|
[8] |
王永凤, 李冬, 王英民, 徐强.
珠江口盆地重要不整合界面与珠江沉积体系演化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3): 587-59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17
|
[9] |
.
珠海组—珠江组时期东沙隆起物源提供能力探讨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54-662.
|
[10] |
李成海, 王家豪, 柳保军, 苏奥, 徐东浩, 罗泉源, 刘姗, 牟川.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沉积相类型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62-1170.
|
[11] |
.
珠江口盆地番禺天然气区东南缘坡折带韩江组中段沉积层序与岩性地层圈闭研究
. 沉积学报,
2013, 31(6): 1081-1087.
|
[12] |
.
台湾峡谷HD133和HD77柱状样的沉积构成和发育背景
. 沉积学报,
2013, 31(2): 325-330.
|
[13] |
李云.
珠江口盆地荔湾31气田珠江组深水扇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11, 29(4): 665-676.
|
[14] |
邵磊.
珠江口盆地的沉积充填与珠江的形成演变
. 沉积学报,
2008, 26(2): 179-158.
|
[15] |
王海荣.
南海东北部台湾浅滩陆坡的浊流沉积物波的发育及其成因的构造控制
. 沉积学报,
2008, 26(1): 39-45.
|
[16] |
王青春, 鲍志东, 贺萍.
内波沉积中指向沉积构造的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55-259.
|
[17] |
江德昕, 杨惠秋.
珠江口盆地早第三纪油源岩形成环境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69-474.
|
[18] |
高振中, 何幼斌, 张兴阳, 翟永红, 胡云扬, 杨海军, 李新生, 李勇.
塔中地区中晚奥陶世内波、内潮汐沉积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00-407.
|
[19] |
陈斯忠, 裴存民, 张明辉.
珠江口盆地东部某单井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1991, 9(S1): 75-82.
|
[20] |
张俊达, 裴存民.
珠江口盆地东部原油和抽提物中苯并藿烷的检出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91, 9(S1): 125-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