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冯永忠, 白云来, 康鸿杰, 马惠萍.
阿尔金断裂两侧早古生代沉积建造与构造演化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111-112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10
|
[2] |
邱振, 邹才能.
非常规油气沉积学:内涵与展望
. 沉积学报,
2020, 38(1): 1-2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16
|
[3] |
杨永恒, 孙国强, 王晔桐, 朱文军, 秦彩虹, 管斌.
柴达木盆地北缘平台地区路乐河组沉积环境与成岩流体特征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258-126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08
|
[4] |
叶云涛, 王华建, 翟俪娜, 周文喜, 王晓梅, 张水昌, 吴朝东.
新元古代重大地质事件及其与生物演化的耦合关系
. 沉积学报,
2017, 35(2): 203-21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01
|
[5] |
宋爽, 朱筱敏, 于福生, 葛家旺, 史亚会, 贺敬聪, 袁立忠, 刘军.
珠江口盆地长昌-鹤山凹陷古近系沉积-构造耦合关系
. 沉积学报,
2016, 34(2): 222-23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02
|
[6] |
吕大炜, 李增学, 王东东, 刘海燕, 贾强, 王平丽, 于得明, 吴晓燕.
华北晚古生代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微观沉积特征及成煤探讨
. 沉积学报,
2015, 33(4): 633-64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01
|
[7] |
冯乔, 秦宇, 付锁堂, 柳益群, 周鼎武, 马达德, 王立群, 任军虎, 王晨瑜.
柴达木盆地北缘乌兰县牦牛山组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5, 33(3): 486-49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07
|
[8] |
.
柴达木盆地北缘下干柴沟组下段湖相混合沉积发育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724-729.
|
[9] |
.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中新统遗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3, 31(3): 413-420.
|
[10] |
牛永斌.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沉积相及其与烃源岩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10, 28(1): 140-149.
|
[11] |
戴传瑞, 张廷山, 郑华平, 叶舟, 梁兴, 姜照勇, 黄世伟, 胡清雄.
盆山耦合关系的讨论——以洞庭盆地与周边造山带为例
. 沉积学报,
2006, (5): 657-665.
|
[12] |
张敏, 尹成明, 陈琰.
柴达木盆地北缘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方向
. 沉积学报,
2005, 23(1): 143-149.
|
[13] |
叶先仁, 任建国, 陶明信, 王宗礼.
事件沉积及其周期性的氦同位素指示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40-647.
|
[14] |
张廷山, 沈昭国, 兰光志, 王顺玉, 戴鸿鸣.
四川盆地早古生代灰泥丘中的微生物及其造岩和成丘作用
. 沉积学报,
2002, 20(2): 243-248.
|
[15] |
张玉宾.
由恐龙化石论晚白垩世事件沉积
. 沉积学报,
1998, 16(2): 124-128.
|
[16] |
崔智林, 梅志超, 孟庆仁, 屈红军.
南秦岭寒武—奥陶纪碳酸岩台地演化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61-167.
|
[17] |
肖贤明, 吴治君, 刘德汉, 申家贵, 贾蓉芬, 赵林.
早古生代海相烃源岩成熟度的有机岩石学评价方法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12-119.
|
[18] |
刘焕杰, 贾玉如, 龙耀珍, 何康林, 马宏英, 郭英海, 施健, 桑树勋.
海相成煤论进展
. 沉积学报,
1992, 10(3): 47-56.
|
[19] |
邓宏文, 钱凯.
关于间歇性涨缩湖盆沉积作用的几点认识(主要以柴达木盆地早第三纪沉积为例)
. 沉积学报,
1987, 5(2): 91-102.
|
[20] |
刘焕杰, 贾玉如, 龙耀珍, 王宏伟.
华北石炭纪含煤建造的陆表海堡岛体系特点及其事件沉积
. 沉积学报,
1987, 5(3): 73-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