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廖慧鸿, 苏中堂, 马慧, 孙珮婕.
滇东北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消亡的古环境因素
. 沉积学报,
2024, 42(2): 434-44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94
|
[2] |
丁一, 刘树根, 文龙, 文华国, 陈代钊, 宋金民, 王瀚, 王林康, 陈明思, 陈荣庆, 李智武.
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期碳酸盐岩台地古地理格局及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
. 沉积学报,
2024, 42(3): 928-94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35
|
[3] |
马瑞丰, 张威, 刘亮.
大连西海岸低地沉积环境特征及其对气候环境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51
|
[4] |
熊连桥, 李建平, 谢晓军, 蔡露露, 廖计华, 许晓明.
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21, 39(3): 767-78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25
|
[5] |
伊硕, 黄文辉, 金振奎, 高白水.
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KT-II层碳酸盐岩微相特征与沉积环境研究——以扎纳若尔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1): 139-15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14
|
[6] |
黄臣军, 刘格云, 刘红光, 蒋海军, 郭荣涛.
标准微相类型在碳酸盐岩微相及沉积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以塔西南玉北地区奥陶系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166-117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08
|
[7] |
焦学文, 巩磊, 王超勇, 孙旭, 亓乐.
川南先锋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碳酸盐微相及沉积演化
. 沉积学报,
2015, 33(5): 865-87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03
|
[8] |
.
碳酸盐岩沉积相及相模式
. 沉积学报,
2013, 31(6): 965-979.
|
[9] |
.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碳酸盐岩台地的层序结构演化及其对盆地过程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907-919.
|
[10] |
.
四川江油—广元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微相及其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12, 30(5): 834-846.
|
[11] |
谭秀成.
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方法研究——以四川盆地磨溪气田嘉二2亚段A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86-494.
|
[12] |
刘家铎.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山西组一段海相、过渡相沉积标志研究及环境演化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1): 36-42.
|
[13] |
瞿文川, 吴瑞金, 王苏民, 张振克.
近2600年来内蒙古居延海湖泊沉积物的色素含量及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1): 13-17.
|
[14] |
尹观, 王成善.
西藏南部中白垩世的锶、硫同位素组成及其古海洋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1): 107-111.
|
[15] |
朱洪发, 秦德余, 陈跃, 葛万兴, 陈亚中.
江南早三叠世碳酸盐岩台地及其两侧斜坡带沉积特征和含油气性
. 沉积学报,
1993, 11(4): 47-55.
|
[16] |
宋春晖, 武安斌.
西成矿田中泥盆统碳酸盐岩沉积微相、微相组及其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93, 11(2): 34-42.
|
[17] |
梁百和, 朱素琳.
湘西吉首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初步探讨
. 沉积学报,
1992, 10(2): 39-44.
|
[18] |
王英华.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1992, 10(3): 85-95.
|
[19] |
方少仙, 候方浩.
广西田林县浪平碳酸盐台地石炭纪沉积环境及大塘期苔藓虫—珊瑚点礁
. 沉积学报,
1986, 4(3): 30-42.
|
[20] |
杨振强, 林甲兴.
从鄂西二叠纪碳酸盐岩微相探讨有孔虫的生态环境
. 沉积学报,
1983, 1(4): 93-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