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琰, 夏晓敏, 李雅楠, 赵健, 崔俊, 乔柏瀚, 赵东升, 高红灿, 王义, 谭莉, 杜宗飞, 王远飞.
柴西咸水泉地区下油砂山组湖相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24, 42(2): 619-63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76
|
[2] |
杨仁超, 邸建强, 庞玉茂, 张学才, 方旭庆, 冯乔, 汪勇, 李阳, 董亮.
阜康凹陷下侏罗统物源变化对博格达山隆升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24, 42(4): 1326-134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95
|
[3] |
赵春娟, 徐淑娟, 程宏岗, 代春萌, 李德勇.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沉积相类型及演化模式
. 沉积学报,
2024, 42(4): 1460-147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06
|
[4] |
梁峰, 张琴, 熊小林, 崔会英, 梁萍萍, 马超.
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沉积演化模式
. 沉积学报,
2019, 37(4): 847-85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64
|
[5] |
王越, 林会喜, 张奎华, 张关龙, 汪誉新, 白仲才.
博格达山周缘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与红雁池组沉积特征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18, 36(3): 500-5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39
|
[6] |
胡双全, 杜贵超, 甄胜利.
泰国呵叻盆地二叠系Pha Nok Khao组碳酸盐岩沉积相特征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89-79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3
|
[7] |
郑有伟, 王亚东, 郭建明, 刘兴旺, 赵光亮, 苏龙, 郑建京.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侏罗系重矿物演化特征及对博格达山隆升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147-115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12
|
[8] |
.
鹤庆—松桂地区上三叠统中窝组含矿岩系沉积相特征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23-633.
|
[9] |
.
瓜德鲁普统—乐平统全球界线层型剖面沉积相和层序地层
. 沉积学报,
2014, 32(3): 429-441.
|
[10] |
马洪.
松北宾县—绥化地区下白垩统沉积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09, 27(4): 592-605.
|
[11] |
孙国智.
新疆博格达山隆升时间初步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3): 487-493.
|
[12] |
李福来.
内蒙古东北部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9, 27(2): 265-272.
|
[13] |
岳信东.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沉积相
. 沉积学报,
2008, 26(4): 593-601.
|
[14] |
卓弘春.
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青山口—姚家组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界面特征
. 沉积学报,
2007, 25(1): 29-38.
|
[15] |
田云涛.
桂西南柳桥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层状硅质岩成因和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7, 25(5): 671-677.
|
[16] |
朱迎堂, 方小敏, 高军平, 伊海生, 王世锋, 张伟林.
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渐新世—上新世地层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6): 775-782.
|
[17] |
朱迎堂 方小敏 高军平 伊海生 王世锋 张伟林.
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渐新世—上新世地层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775-782.
|
[18] |
吴少波.
博格达山前凹陷上二叠统乌拉泊组沉积相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1, 19(3): 333-339.
|
[19] |
魏红红, 彭惠群, 李静群, 谢正温, 漆雕良.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03-408.
|
[20] |
胡斌, 吴贤涛, 潘丽敏.
川西峨眉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河流沉积中的痕迹化石群落
. 沉积学报,
1991, 9(4): 128-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