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舒梁锋, 张向涛, 张忠涛, 张丽丽, 雷胜兰, 高中亮, 韩霄, 于飒.
珠江口盆地白云南洼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体系演化
. 沉积学报,
2022, 40(3): 825-83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46
|
[2] |
李维, 朱筱敏, 陈刚, 马英俊.
基于等时界面识别的浅水三角洲-河流沉积体系研究——以高邮凹陷黄珏地区古近系垛一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8, 36(1): 110-119.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13
|
[3] |
赖洪飞, 李美俊, 刘计国, 毛凤军, 杨禄, 杨程宇, 肖洪.
强制海退体系域中烃源岩的类型与测井评价——以尼日尔Termit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2018, 36(2): 390-40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36
|
[4] |
刘杰, 苏明, 乔少华, 沙志彬, 吴能友, 杨睿.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陆坡限制型海底峡谷群成因机制探讨
. 沉积学报,
2016, 34(5): 940-95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3
|
[5] |
宋爽, 朱筱敏, 于福生, 葛家旺, 史亚会, 贺敬聪, 袁立忠, 刘军.
珠江口盆地长昌-鹤山凹陷古近系沉积-构造耦合关系
. 沉积学报,
2016, 34(2): 222-23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02
|
[6] |
张晶, 李双文, 袁淑琴, 龙礼文, 姚军, 王菁.
地震沉积学在识别重力流沉积体系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15, 33(3): 578-58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16
|
[7] |
王永凤, 李冬, 王英民, 徐强.
珠江口盆地重要不整合界面与珠江沉积体系演化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3): 587-59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17
|
[8] |
吴其林, 但志伟, 肖为, 曾驿, 周小康, 侯志平.
珠江口盆地H区块碳酸盐岩储层地震沉积学应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15, 33(4): 828-83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21
|
[9] |
.
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的沉积相研究——以涠西南凹陷涠洲组三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4, 32(3): 568-575.
|
[10] |
魏巍, 张顺, 张晨晨, 吴朝东.
松辽盆地北部泉头组—嫩江组河流与湖泊—三角洲相地震沉积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53-1161.
|
[11] |
李成海, 王家豪, 柳保军, 苏奥, 徐东浩, 罗泉源, 刘姗, 牟川.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沉积相类型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62-1170.
|
[12] |
.
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地震沉积学响应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889-897.
|
[13] |
.
珠江口盆地番禺天然气区东南缘坡折带韩江组中段沉积层序与岩性地层圈闭研究
. 沉积学报,
2013, 31(6): 1081-1087.
|
[14] |
李云.
珠江口盆地荔湾31气田珠江组深水扇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11, 29(4): 665-676.
|
[15] |
邵磊.
珠江口盆地的沉积充填与珠江的形成演变
. 沉积学报,
2008, 26(2): 179-158.
|
[16] |
杨俊生.
苏丹Muglad盆地Fula坳陷白垩系Abu Gabra组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
. 沉积学报,
2008, 26(6): 994-1004.
|
[17] |
董艳蕾.
黄骅坳陷歧南凹陷古近系沙一层序地震沉积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2): 234-240.
|
[18] |
王维纲, 吕炳全.
小尺度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分析——塔里木盆地桑塔木断垒带奥陶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4): 24-29.
|
[19] |
李文厚.
苏红图-银根盆地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8-22.
|
[20] |
吴元燕, 刘震, 王伟华, 费安玮, 刘洛夫.
歧北凹陷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1): 167-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