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颖, 陈奎, 高青松, 任广磊, 李少华, 冯文杰, 刘林松, 冉辉.
不同流量砂质辫状河沉积演化与构型差异解析——基于沉积数值模拟实验研究【水槽沉积模式实验专辑】
. 沉积学报,
2025,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5.011
|
[2] |
李赛云, 尹太举, 孙中恒, 任大伟, 卫猛.
狭长浅水湖盆分支河流体系演化过程和沉积模式——基于水槽沉积模拟实验【水槽沉积模拟实验专辑】
. 沉积学报,
2025,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124
|
[3] |
邵俊哲, 李阳, 吴楠, 冯文杰, 魏薇.
基于机器学习的海陆过渡环境中陆源有机质分布预测模型——从沉积模拟实验到地质应用【水槽沉积模拟实验专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56
|
[4] |
洪瑞峰, 唐明明, 彭晨阳, 熊思琛, 解容.
供源组分和流量对于曲流河形态变化的影响 ——基于水槽沉积模拟实验研究【水槽沉积模拟实验专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76
|
[5] |
刘家乐, 张昌民, 朱锐.
准噶尔盆地南缘喀拉扎组砾质障碍沉积
. 沉积学报,
2024, 42(5): 1607-162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14
|
[6] |
冯阵东, 李令喜, 吴伟, 王光绪, 王运所, 于静.
河床底部沙火山特征、演化及其研究意义
. 沉积学报,
2022, 40(2): 465-47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43
|
[7] |
王菁, 李相博, 刘化清, 张志杰, 完颜容, 王宏波, 黄军平.
陆相盆地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及其形成与保存条件——以青海湖现代沉积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5): 1016-103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38
|
[8] |
张可, 吴胜和, 冯文杰, 郑定业, 喻宸, 刘照玮.
砂质辫状河心滩坝的发育演化过程探讨——沉积数值模拟与现代沉积分析启示
. 沉积学报,
2018, 36(1): 81-91.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10
|
[9] |
商晓飞, 郭颖, 侯加根, 段太忠, 赵磊.
湖泊滨岸砂坝内部结构特征剖析及其地质意义——以峡山湖现代砂坝沉积为例
. 沉积学报,
2018, 36(5): 877-88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67
|
[10] |
徐中波, 申春生, 陈玉琨, 康凯, 罗宪波, 何新容, 李林, 张博文.
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及其对剩余油的控制——以渤海海域P油田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2): 375-38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16
|
[11] |
张昌民, 朱锐, 刘江艳, 杜家元, 李少华, 李小平.
珠江磨刀门河口交杯四沙现代沉积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16, 34(4): 662-66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06
|
[12] |
郭岭, 贾超超, 朱毓, 任文波, 段锦川.
现代渭河西安段沉积体沉积相与岩相特征
. 沉积学报,
2015, 33(3): 543-55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12
|
[13] |
陈仕臻, 林承焰, 任丽华, 刘文婧, 陈和平, 黄文松.
砂质辫状河沉积模式的建立——以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H区块为例
. 沉积学报,
2015, 33(5): 965-97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12
|
[14] |
王伟锋, 张美.
洪泽凹陷赵集次凹阜宁组四段盐岩深水再沉积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15, 33(2): 242-25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04
|
[15] |
.
敞流沉积环境中“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体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14, 32(2): 260-269.
|
[16] |
王平在, 王俊玲.
嫩江现代河流沉积层序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3, 21(2): 228-233.
|
[17] |
宋春晖, 王新民, 师永民, 晁吉俊, 武安斌.
青海湖现代滨岸沉积微相及其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1): 51-57.
|
[18] |
王新民, 宋春晖, 师永民, 晁吉俊, 武安斌.
青海湖现代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57-162.
|
[19] |
张彭熹.
中国蒸发岩研究中几个值得重视的地质问题的讨论
. 沉积学报,
1992, 10(3): 78-84.
|
[20] |
张吉森, 曾少华, 黄建松, 马振芳, 王泽中.
鄂尔多斯东部地区岩盐的发现、成因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1, 9(2): 34-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