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曲希玉.
含体腔孔生物碎屑混积岩初始孔隙度恢复方法—以环渤中地区沙一二段混积岩储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05
|
[2] |
葛家旺, 朱筱敏, 王瑞, 谈明轩, 赵晓明.
裂陷盆地初始阶段构造—沉积协同机制
. 沉积学报,
2022, 40(6): 1582-159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09
|
[3] |
张成弓, 陈安清, 侯林君, 戚明辉, 陈洪德, 钟怡江, 夏雨晴, 周雁.
中国西部古老海相沉积建造的典型结构样式及勘探指向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491-150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98
|
[4] |
林承焰, 王文广, 董春梅, 张宪国, 任丽华, 林建力.
砂岩压实作用研究现状及进展
. 沉积学报,
2020, 38(3): 538-55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55
|
[5] |
高志勇, 马建英, 崔京钢, 冯佳睿, 周川闽, 吴昊.
埋藏(机械)压实-侧向挤压地质过程下深层储层孔隙演化与预测模型
. 沉积学报,
2018, 36(1): 176-187.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19
|
[6] |
夏鹏, 孟宪伟, 丰爱平, 李珍, 杨刚.
压实作用下广西典型红树林区沉积速率及海平面上升对红树林迁移效应的制衡
. 沉积学报,
2015, 33(3): 551-56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13
|
[7] |
叶黎明.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海相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8, 26(2): 202-210.
|
[8] |
.
东营凹陷流体超压封存箱与油气运聚
. 沉积学报,
2006, 24(4): 607-615.
|
[9] |
.
碎屑岩压裂缝的特征、成因与油气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4): 483-487.
|
[10] |
.
超压背景下粘土矿物转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应用
. 沉积学报,
2006, 24(4): 461-467.
|
[11] |
刘国勇.
碎屑岩成岩压实作用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3): 407-413.
|
[12] |
孟元林, 刘德来, 贺如, 王志国, 张文才, 殷秀兰, 李军.
歧北凹陷沙二段超压背景下的成岩场分析与储层孔隙度预测
. 沉积学报,
2005, 23(3): 389-396.
|
[13] |
寿建峰, 朱国华, 张惠良.
构造侧向挤压与砂岩成岩压实作用——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2003, 21(1): 90-95.
|
[14] |
李继红, 魏魁生, 厉大亮, 张守鹏, 郝运轻, 邱以刚.
非海相沉积层序的成因和构型特征
. 沉积学报,
2002, 20(3): 409-415.
|
[15] |
张发强, 王震亮, 吴亚生, 杨计海, 罗晓容.
消除影响压实趋势线地质因素的方法——以莺歌海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2002, 20(2): 326-332.
|
[16] |
邓云山, 孟自芳, 郑彦鹏.
压实作用与磁倾角变化的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2): 306-308.
|
[17] |
查明.
压实流盆地油气运移动力学模型与数值模拟——以东营凹陷为例
. 沉积学报,
1997, 15(4): 86-90.
|
[18] |
魏魁生, 叶淑芬, 郭占谦, 徐宏, 任延广, 王玉华, 孙显义.
松辽盆地白垩系非海相沉积层序模式
. 沉积学报,
1996, 14(4): 50-60.
|
[19] |
付广, 庞雄奇, 姜振学, 张树林.
欠压实地层古地层压力恢复的统计模拟法及其在松辽盆地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96, 14(1): 69-79.
|
[20] |
汪云亮, 刘峰, 杨世发, 孙书勤.
沉积岩系互稀释混合元素丰度关系
. 沉积学报,
1995, 13(3): 137-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