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臧贻萍, 王钦贤, 贾子策, 陈多福.
台湾地区古冷泉碳酸盐岩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63
|
[2] |
沈卫兵, 庞雄奇, 陈践发, 王阳洋, 张科, 高兆富, 贾颖超, 陈泽亚.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运聚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 沉积学报,
2018, 36(5): 1008-102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01
|
[3] |
刘若涵, 王明, 姜在兴, 杨伟利.
塔河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沉积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16, 34(2): 326-33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11
|
[4] |
贾连奇, 蔡春芳, 李红霞, 汪天凯, 张文, 孔令武.
塔中地区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对深埋白云岩储层的改造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057-106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05
|
[5] |
樊爱萍, 杨仁超, 韩作振, 崔明明, 蔡娜.
鲁西地区张夏组碳酸盐岩成岩系统
. 沉积学报,
2015, 33(1): 67-7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07
|
[6] |
陈 梅.
C、O同位素在川东北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11, 29(2): 217-225.
|
[7] |
陈景山.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58-868.
|
[8] |
柳永清, 高林志, 刘燕学.
苏皖辽地区新元古代微亮晶构造碳酸盐岩的沉积岩相与环境约束
. 沉积学报,
2005, 23(1): 49-59.
|
[9] |
吴兴宁, 赵宗举.
塔中地区奥陶系米级旋回层序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2): 310-315.
|
[10] |
邓长瑜, 张秀莲, 陈建文, 王贤.
黔东南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分析
. 沉积学报,
2004, 22(4): 588-596.
|
[11] |
蔡春芳, 顾家裕, 蔡洪美.
塔中地区志留系烃类侵位对成岩作用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01, 19(1): 60-65.
|
[12] |
魏国齐, 贾承造, 宋惠珍, 施央申, 卢华复, 李亚红.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构造-沉积模式与碳酸盐岩裂缝储层预测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08-413.
|
[13] |
赖健清, 易诗军, 杨楚雄, 丁传谱.
广东凡口地区泥盆系碳酸盐岩化学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43-147.
|
[14] |
陈荣坤.
稳定氧碳同位素在碳酸盐岩成岩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94, 12(4): 11-21.
|
[15] |
张水昌, 童箴言.
海相碳酸盐岩中矿物结合有机质的组成及成烃演化
. 沉积学报,
1992, 10(1): 76-82.
|
[16] |
许凤仪.
西成铅锌矿田西部中泥盆统西汉水组碳酸盐岩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1991, 9(1): 81-86.
|
[17] |
史基安, 马宝林, 师育新.
新疆巴楚-柯坪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与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90, 8(4): 59-67.
|
[18] |
刘文均.
湘南泥盆系碳酸盐岩中锶的分布特点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89, 7(2): 14-20.
|
[19] |
方邺森, 方金满, 袁旭音.
湖南浏阳永和碳酸盐岩中的天青石
. 沉积学报,
1988, 6(3): 11-18.
|
[20] |
施继锡, 付家谟, 李本超, 贾蓉芬.
矿物包裹体在碳酸盐岩区油气评价中的意义
. 沉积学报,
1987, 5(1): 86-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