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姜柳青, 汪卫国, 梁积伟, 戴霜, 蒋敏, 陶文星, 马晓军.
太平洋CC区西部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185-119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70
|
[2] |
刘福田, 李荣西, 刘新社, 杨鸣一, 赵帮胜, 吴小力, 覃小丽.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西部气田“源控”主导的天然气成藏研究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129-113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52
|
[3] |
黄鑫, 简星, 张巍, 洪东铭, 关平, 杜瑾雪, 张鹏飞.
碎屑石榴石地球化学物源分析与解释:粒度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9, 37(3): 511-51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61
|
[4] |
杨梅, 洪天求, 徐锦龙, 李秀财, 罗雷.
皖南志留系唐家坞组物源分析:来自碎屑锆石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制约
. 沉积学报,
2018, 36(1): 42-56.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07
|
[5] |
朱扬明, 李颖, 郝芳, 邹华耀, 郭旭升.
四川盆地海、陆相烃源岩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54-126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16
|
[6] |
蓝先洪, 秦亚超, 王中波, 陈晓辉, 密蓓蓓, 黄龙.
渤海东部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16, 34(5): 892-90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8
|
[7] |
曹怀仁, 胡建芳, 席党鹏, 彭平安, 雷艳.
松辽盆地后金沟剖面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重建
. 沉积学报,
2015, 33(5): 1043-105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20
|
[8] |
李楠楠, 介冬梅, 阳金秀, 陈雪松, 陈玉洁, 胡楚天, 乔志和.
长白山西麓泥炭灰分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5): 873-883.
|
[9] |
李凤, 刘亚娟, 王江涛, 贺行良.
东海赤潮高发区沉积物柱状样中正构烷烃和脂肪醇的分布与来源
. 沉积学报,
2014, 32(5): 988-995.
|
[10] |
龚玲兰.
湘江悬浮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9, 27(3): 529-536.
|
[11] |
张枝焕.
天津地区河流沉积物中中等分子量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07, 25(4): 632-639.
|
[12] |
于学峰, 周卫健, 刘晓清, 郑艳红, 宋少华.
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泥炭灰分的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6): 864-869.
|
[13] |
于学峰 周卫健 刘晓清 郑艳红 宋少华.
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泥炭灰分的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64-869.
|
[14] |
卢鸿, 柴平霞, 孙永革, 彭平安.
轮南14井原油正构烷烃和类异戊二烯单体碳同位素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3): 477-504.
|
[15] |
史继扬, 向明菊, 周友平.
生物标志物藿烷类的单体碳稳定同位素研究
. 沉积学报,
2000, 18(2): 310-313,318.
|
[16] |
彭林, 陈名梁, 段毅.
太原市大气颗粒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836-838.
|
[17] |
彭林, 沈平, 文启彬.
利用正构烷烃单分子碳同位素组成对兰州大气污染源的探讨
. 沉积学报,
1998, 16(4): 158-162.
|
[18] |
向明菊, 史继扬, 周友平, 屈定创.
不同类型沉积物中脂肪酸的分布、演化和生烃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2): 84-88.
|
[19] |
段毅, 彭林, 曹曼琳, 张存洁.
兰州市大气沉降物和飘尘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Ⅰ.可溶有机质通量及正构烷烃和脂肪酸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52-156.
|
[20] |
史继扬, 向明菊, 洪紫青, 林树基, 周启永.
五环三萜烷的物源和演化
. 沉积学报,
1991, 9(S1): 26-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