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尚昆, 魏志福, 王永莉, 汪亘, 马雪云, 张婷, 何薇, 玉晓丽, 李伦, 马贺, 魏静宜.
青藏高原中东部囊谦盆地始新世气候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 沉积学报,
2024, 42(2): 545-55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63
|
[2] |
韦恒叶, 胡谍, 邱振, 张璇, 刘雯, 孔维亮, Ahmed Mansour.
川北—鄂西上二叠统富有机岩沉积与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24, 42(3): 774-79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86
|
[3] |
戴霜, 胡惠, 马晓军, 樊鑫, 张明震, 姚旭, 王荣华, 郭雪莲, 刘成英, 王子璇, 王艺霖, 李彦杰, 孔雪, 韩思远.
青藏高原东北部武威盆地古近纪—新近纪地层划分及其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2023, 41(2): 378-39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60
|
[4] |
朱明, 施辉, 袁波, 冯兴强, 吴林, 唐雪颖, 张浩, 庞志超.
准南四棵树凹陷沉积古环境与物源研究——来自侏罗系—下白垩统元素地球化学的指示
. 沉积学报,
2022, 40(4): 1122-113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24
|
[5] |
胡砚泊, Bernd Wünnemann, 张永战, 晏达达.
14 ka以来苦海沉积物地球化学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1): 104-11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22
|
[6] |
雷开宇, 刘池洋, 张龙, 吴柏林, 寸小妮, 孙莉.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侏罗系泥岩地球化学特征:物源与古沉积环境恢复
. 沉积学报,
2017, 35(3): 621-63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3.019
|
[7] |
.
青藏高原纳木错湖近150年来气候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69-676.
|
[8] |
.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在柴达木盆地中的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824-833.
|
[9] |
王利强.
青藏高原纳木错湖阶沉积的发生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3): 503-510.
|
[10] |
李明慧.
青藏高原秋里南木湖原生硼砂、芒硝韵律层的发现及气候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4): 619-625.
|
[11] |
朱迎堂 方小敏 高军平 伊海生 王世锋 张伟林.
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渐新世—上新世地层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775-782.
|
[12] |
刘志飞, 王成善, 金玮, 伊海生, 郑洪波, 赵西西, 李亚林.
青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中新世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10-217.
|
[13] |
周江羽, 王江海, 尹安, Spurlin M S, Horton B K.
青藏东北缘早第三纪盆地充填的沉积型式及构造背景——以囊谦和下拉秀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2002, 20(1): 85-91.
|
[14] |
刘志飞, 王成善.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盆地第三纪风火山群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1, 19(1): 28-36.
|
[15] |
李相博, 王新民, 袁剑英, 马龙, 靳久强, 于均民, 晁吉俊.
青藏高原东北部旋卷(扭)构造变形遥感探测及其地球动力学与油气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1, 19(3): 433-439.
|
[16] |
王兴涛, 张庆石, 张吉, 周书欣, 李景伟.
青藏高原中生界白云岩特征研究及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55-559.
|
[17] |
林清, 王国尚, 耿安松, 张干.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湖沼沉积中的有机质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24-29.
|
[18] |
张虎才, 李吉均, 马玉贞, 曹继秀, 王乃昂.
腾格里沙漠南缘武威黄土沉积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52-158.
|
[19] |
陈国英, 孙淑荣, 方小敏, 康世昌.
青藏高原及邻区马兰黄土重矿物特征与黄土来源的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34-142.
|
[20] |
鲍根德.
太平洋北部铁锰结核富集区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0, 8(1): 4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