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穆财能, 侯明才, 刘欣春, 张虹瑞, 范程华.
基于高精度碳酸盐岩微相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分析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357-137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28
|
[2] |
尹青, 伊海生, 周凯.
桂西南地区三叠系沉积型锰矿床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144-115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06
|
[3] |
伏美燕, 李娜, 黄茜, 刘磊.
滨岸-浅海混合沉积对海平面与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石炭系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110-112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03
|
[4] |
伊海生.
沉积旋回叠置形式的波形分析及旋回层序划分方法
. 沉积学报,
2015, 33(5): 855-86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02
|
[5] |
施振生.
川中—川南地区上三叠统沉积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2): 211-220.
|
[6] |
陶明华.
旋回性沉积序列的形成机理分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05-510.
|
[7] |
唐永忠.
南秦岭古生代沉积盆地构造活动—海平面变化与沉积响应
. 沉积学报,
2007, 25(5): 653-662.
|
[8] |
刘波.
基准面旋回与沉积旋回的对比方法探讨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12-117.
|
[9] |
苏文博, 李志明, 陈建强, 龚淑云, 李全国, 高勇群.
海平面变化全球可比性的可靠例证——上扬子地台东南缘奥陶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研究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45-354.
|
[10] |
吴智勇, 郭建华, 吴东胜, 何宏.
东濮断陷湖盆下第三系沙二段的冲积扇沉积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49-453.
|
[11] |
陈国俊, 薛莲花, 王琪, 康剑, 肖立新, 史基安.
新疆阿克苏—巴楚地区寒武—奥陶纪海平面变化与旋回层序的形成
. 沉积学报,
1999, 17(2): 192-197.
|
[12] |
赵玉光.
论地质历史中区域构造沉降史与海平面变化
. 沉积学报,
1998, 16(4): 1-7.
|
[13] |
陈国俊, 薛莲花, 王琪, 肖立新, 史基安.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系高频旋回层序分析
. 沉积学报,
1998, 16(4): 37-41.
|
[14] |
薛莲花, 陈国俊, 王琪, 史基安, 肖立新, 杨军, 赵克斌.
塔里木盆地K2-E旋回层序与海平面变化
. 沉积学报,
1998, 16(3): 66-71.
|
[15] |
李玉成.
华南晚二叠世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旋回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
. 沉积学报,
1998, 16(3): 52-57,65.
|
[16] |
郑荣才, 刘文均, 李祥辉, 王洪峰, 陈源仁.
龙门山平驿铺组沉积体系及旋回层序研究①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7.
|
[17] |
于炳松.
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纪海平面变化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1): 33-39.
|
[18] |
江茂生, 沙庆安, 刘敏.
华北地台下中寒武统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沉积──以山东张夏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63-74.
|
[19] |
何海清.
浙江省栖霞组沉积微相、旋回、沉积环境及其演化规律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75-83.
|
[20] |
王璞珺, 刘招君, 刘万洙, 杜小弟.
元素地化-数理统计法在松南陆相沉积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91, 9(3): 3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