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小力, 李荣西, 李小刚, 赵帮胜, 刘福田, 覃小丽, 赵迪, 刘齐, 张艳妮.
青藏高原东北缘宁南盆地晚古近纪气候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 沉积学报,
2023, 41(1): 206-21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82
|
[2] |
白亚之, 乔淑卿, 吴斌, 胡利民, 王楠, 范德江, 杨刚, 石学法.
泰国湾百年来有机碳埋藏记录及环境响应
. 沉积学报,
2022, 40(2): 484-49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33
|
[3] |
邹灏, 李峤昕, 陈安清, 肖斌, 蒋修未, 黄长成, 胡成辉, 李蝶.
新元古代“雪球地球”形成与消融及华南板块的记录
. 沉积学报,
2022, 40(4): 1043-105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19
|
[4] |
陈渠, 刘秀铭, 吕镔, 叶玮, 赵国永.
天山北麓黄土记录的30万年以来古气候演变
. 沉积学报,
2022, 40(3): 679-69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64
|
[5] |
龚承林, 齐昆, 徐杰, 刘喜停, 王英民.
深水源—汇系统对多尺度气候变化的过程响应与反馈机制
. 沉积学报,
2021, 39(1): 231-25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35
|
[6] |
高小雪, 韩瑞辰, 范虎童, 王永波, 赵艳, 沈吉, 刘兴起, 汪勇.
云南北海湿地沉积物记录的过去2050年气候演化及对区域人类文明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20, 38(5): 1016-102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00
|
[7] |
王兆夺, 黄春长, 庞奖励, 刘安娜, 周亚利, 查小春.
甘肃庄浪全新世黄土土壤物源分析及古气候恢复重建
. 沉积学报,
2020, 38(4): 781-78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77
|
[8] |
王恒松, 黄春长, 周亚利, 熊康宁.
汉江上游全新世特大古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00-1112.
|
[9] |
.
青藏高原纳木错湖近150年来气候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69-676.
|
[10] |
.
新疆伊犁晚全新世风成沙—古土壤序列磁化率特征及气候变化
. 沉积学报,
2012, 30(5): 928-936.
|
[11] |
.
中晚全新世科尔沁沙地沉积物化学特征及其气候变化
. 沉积学报,
2012, 30(3): 536-546.
|
[12] |
.
中亚昭苏黄土剖面粒度记录的末次冰期以来气候变化历史
. 沉积学报,
2011, 29(6): 1170-1179.
|
[13] |
高军平.
柴西西岔沟新近系磁组构特征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09, 27(1): 128-136.
|
[14] |
陶明华.
旋回性沉积序列的形成机理分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05-510.
|
[15] |
李明慧.
青藏高原秋里南木湖原生硼砂、芒硝韵律层的发现及气候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4): 619-625.
|
[16] |
赵景波 李胜利.
西安高陵马坊滩渭河洪水变化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57-863.
|
[17] |
陈萍, 何报寅, 杜耘, Kunihiko Endo, 杨汉东.
1200a来洪湖演变的环境磁学记录
. 沉积学报,
2005, 23(1): 138-142.
|
[18] |
宋春晖, 白晋锋, 赵彦德, 金洪波, 孟庆泉.
临夏盆地13~4.4Ma湖相沉积物颜色记录的气候变化探讨
. 沉积学报,
2005, 23(3): 507-513.
|
[19] |
唐松, 邵磊, 赵泉鸿.
南海渐新世以来粘土矿物的演变特征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2): 337-342.
|
[20] |
秦作栋, 冯起.
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平原区全新世沉积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肖塘剖面为例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68-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