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玉琢, 刘磊, 冯佳睿, 罗忠, 张静, 文华国.
川西北三叠系雷口坡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特征及古地理重建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30
|
[2] |
梁钊, 云玉攀, 魏浩.
快速沉积引发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特征
. 沉积学报,
2023, 41(2): 450-45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94
|
[3] |
查显锋, 李平, 高晓峰, 计文化, 茹乾, 王志华.
北天山构造带晚侏罗世构造隆升与沉积学响应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250-126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40
|
[4] |
李晓波, 王旖旎, 王晗.
辽宁兴城中元古界常州沟组砂岩中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
. 沉积学报,
2020, 38(1): 32-4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22
|
[5] |
金民东, 谭秀成, 李毕松, 朱祥, 曾伟, 连承波.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成因
. 沉积学报,
2019, 37(3): 443-45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48
|
[6] |
孙福宁, 杨仁超, 樊爱萍, 尤靖茜.
灵山岛下白垩统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划分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8, 36(6): 1105-111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85
|
[7] |
姚宗全, 于兴河, 高阳, 马聪, 王进, 黄丁杰, 孙乐, 瞿建华.
地震多属性拟合技术在粗粒扇体沉积相图编制中的应用——以玛131井区百口泉组二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2): 371-38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14
|
[8] |
张廷山, 杜翔, 杨巍, 陈晓慧.
米仓山前缘早志留世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其触发机制
. 沉积学报,
2017, 35(2): 253-26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05
|
[9] |
.
贺兰山地区中奥陶统樱桃沟组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
. 沉积学报,
2014, 32(2): 205-217.
|
[10] |
.
黔南罗甸沫阳中二叠世茅口组风暴岩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6): 1010-1020.
|
[11] |
.
贺兰山北段晚三叠世沉积物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12, 30(4): 654-660.
|
[12] |
.
浙江桐村寒武系大陈岭组地震驱动的软沉积变形构造特征分析
. 沉积学报,
2012, 30(5): 795-805.
|
[13] |
黄喜峰.
贺兰山中南段米钵山组沉积特征及其物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10, 28(3): 426-433.
|
[14] |
杨剑萍.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新近系与地震沉积有关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6): 967-974.
|
[15] |
.
山东惠民凹陷古近系基山砂体地震作用成因新论
. 沉积学报,
2006, 24(4): 488-495.
|
[16] |
杜远生, 彭冰霞, 韩欣.
广西北海涠洲岛晚更新世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同沉积变形构造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03-209.
|
[17] |
杨剑萍, 王辉, 陈世悦, 袁静, 鄢继华, 赵卫卫.
济阳坳陷古近系震积岩特征
. 沉积学报,
2004, 22(2): 281-287.
|
[18] |
聂逢君, 姜美珠, 吴河勇, 刘文龙.
利用砂岩中波痕的特征估算沉积环境的物理参数——以宣化地区长城系下部石英砂岩为例
. 沉积学报,
2002, 20(2): 255-260.
|
[19] |
和政军, 孟祥化, 葛铭.
燕山地区长城纪沉积演化及构造背景
. 沉积学报,
1994, 12(2): 10-19.
|
[20] |
雷怀彦, 朱莲芳.
四川盆地震旦系白云岩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1992, 10(2): 6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