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彭雲, 于谦, 万洁颖, 杜智运, 王黎, 王韫玮, 高抒.
江苏海岸中部近岸沉积物重力流输运过程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755-17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91
|
[2] |
宋明水, 向奎, 张宇, 蔡攀, 刘建磊, 杨仁超.
泥质重力流沉积研究进展及其页岩油气地质意义——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40-75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8
|
[3] |
张守鹏, 李保利, 贺振建, 张存霞.
渤海湾盆地古近纪沙三、四段沉积期古盐度不均衡性研究
. 沉积学报,
2016, 34(2): 397-40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18
|
[4] |
李俊武, 代廷勇, 李凤杰, 杨承锦, 杨豫川.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地区古近系沉积物源方向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4): 649-65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03
|
[5] |
杜锦霞.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重力流特征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5, 33(2): 385-39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18
|
[6] |
.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河口湾沉积亚相之沉积学与痕迹学识别与油气储层
. 沉积学报,
2014, 32(4): 744-753.
|
[7] |
朱志军, 郭福生, 宋玉财, 安倩.
滇西兰坪盆地古近系构造—沉积演化与成矿关系
. 沉积学报,
2014, 32(6): 997-1006.
|
[8] |
.
南堡凹陷潜山原油特征与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14, 32(2): 376-384.
|
[9] |
李成海, 王家豪, 柳保军, 苏奥, 徐东浩, 罗泉源, 刘姗, 牟川.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沉积相类型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62-1170.
|
[10] |
.
南堡凹陷滩海地区不同级别断裂活动及其对沉积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3, 31(6): 1059-1069.
|
[11] |
赵彦德.
南堡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烃源岩分布与生烃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6): 1077-1085.
|
[12] |
邱桂强.
东营凹陷古近系成岩层序特征与储集差异性分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6): 915-922.
|
[13] |
李 军.
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89-596.
|
[14] |
袁 静.
山东惠民凹陷古近系风暴岩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6, 24(1): 43-49.
|
[15] |
张喜林.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滨浅湖沉积中的遗迹化石
. 沉积学报,
2006, 24(1): 81-89.
|
[16] |
袁文芳, 陈世悦, 曾昌民.
渤海湾盆地古近纪海侵问题研究进展及展望
. 沉积学报,
2005, 23(4): 604-612.
|
[17] |
刘春莲, Franz T Fürsich, 白雁, 杨小强, 李国强.
三水盆地古近系湖相沉积岩的氧、碳同位素地球化学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1): 36-40.
|
[18] |
金振奎, 邹元荣, 由伟丰, 蒋春雷.
渤海湾盆地北部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3-19.
|
[19] |
李忠, 周海民, 丛良滋.
南堡凹陷成岩场及其对下第三系储层成岩格架的控制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14-119.
|
[20] |
端木合顺, 朱莲芳.
酒西盆地下白垩统下沟组重力流水下扇沉积
. 沉积学报,
1990, 8(2): 7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