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佳如, 牛永斌, 王敏, 徐资璐, 崔胜利, 王培俊.
塔河油田奥陶系生物扰动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及其孔隙度计算样本检验模型
. 沉积学报,
2021, 39(2): 482-49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23
|
[2] |
王文博, 傅恒, 闾廖然, 朱梦琦, 陈康, 张智南, 刘鑫北, 熊锐, 王荣刚, 周杨.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层序模式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451-146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78
|
[3] |
胡亚洲, 牛永斌, 崔胜利, 董小波.
碳酸盐岩中生物潜穴充填特征及其诱导孔隙演化规律——以豫西奥陶系马家沟组三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4): 690-70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2
|
[4] |
胡双全, 杜贵超, 甄胜利.
泰国呵叻盆地二叠系Pha Nok Khao组碳酸盐岩沉积相特征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89-79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3
|
[5] |
谭飞, 张云峰, 王振宇, 董兆雄, 黄正良, 王前平, 高君微.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不同组构碳酸盐岩埋藏溶蚀实验
. 沉积学报,
2017, 35(2): 413-42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18
|
[6] |
熊鹰, 姚泾利, 李凌, 侯云东, 肖笛, 聂万才, 赵东方, 谭秀成.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1+2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储集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5): 963-97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5
|
[7] |
韩杰, 吴萧, 潘文庆, 江杰, 张敏.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巴楚—乌什露头区奥陶系沉积相特征
. 沉积学报,
2015, 33(4): 764-77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15
|
[8] |
.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寒武—奥陶系白云岩结构特征及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14, 32(3): 538-549.
|
[9] |
.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颗粒滩沉积组合及展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14, 32(3): 418-428.
|
[10] |
.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碳酸盐岩台地的层序结构演化及其对盆地过程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907-919.
|
[11] |
倪新锋.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65-474.
|
[12] |
陈景山.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58-868.
|
[13] |
高志前.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台地样式及其沉积响应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24(1): 19-27.
|
[14] |
吴兴宁, 赵宗举.
塔中地区奥陶系米级旋回层序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2): 310-315.
|
[15] |
邓长瑜, 张秀莲, 陈建文, 王贤.
黔东南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分析
. 沉积学报,
2004, 22(4): 588-596.
|
[16] |
魏国齐, 贾承造, 宋惠珍, 施央申, 卢华复, 李亚红.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构造-沉积模式与碳酸盐岩裂缝储层预测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08-413.
|
[17] |
李景贵, 范璞, 崔明中, 李振西, 张柏生, 张谦, 王有孝.
塔里木盆地和唐山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差热-色谱热解气态烃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76-81.
|
[18] |
马永生, 李启明, 关德师.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马五1-4碳酸盐岩微相特征与储层不均质性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1): 22-32.
|
[19] |
邱艳生.
山西襄汾奥陶系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93, 11(4): 67-72.
|
[20] |
朱莲芳, 马宝林.
塔里木盆地阿克苏—柯坪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1, 9(2): 5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