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康乐, 高岗, 刘诗局, 王成云, 程光瑾, 胡丹丹.
缝合线中有机质来源、流体运移以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42(2): 661-67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75
|
[2] |
裴宇, 张生银, 房嬛, 陈永欣, 张顺存, 邵明, 雷天柱.
陆架边缘海环境下金属元素与有机质富集关系探讨
. 沉积学报,
2022, 40(1): 136-14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82
|
[3] |
丁江辉, 张金川, 石刚, 申宝剑, 唐玄, 杨振恒, 李兴起, 李楚雄.
宣城地区龙潭组页岩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
. 沉积学报,
2021, 39(2): 324-34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56
|
[4] |
宋董军, 妥进才, 王晔桐, 吴陈君, 张明峰.
富有机质泥页岩纳米级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309-132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30
|
[5] |
周锡强, 陈代钊, 刘牧, 胡建芳.
中国沉积学发展战略:沉积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93-131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20
|
[6] |
.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泥质岩类生烃潜力差异性分析
. 沉积学报,
2014, 32(2): 385-394.
|
[7] |
.
南黄海中部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布与分子组成研究
. 沉积学报,
2013, 31(3): 497-508.
|
[8] |
乔淑卿.
黄河口及邻近渤海海域悬浮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氮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沉积学报,
2011, 29(2): 354-362.
|
[9] |
乔海明.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浅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1): 154-160.
|
[10] |
刘文均, 卢家烂.
湘西下寒武统有机地化特征——MVT铅锌矿床有机成矿作用研究(Ⅲ)
. 沉积学报,
2000, 18(2): 290-296.
|
[11] |
苗建宇, 祝总祺, 刘文荣, 卢焕勇.
泥质岩有机质的赋存状态及其对泥质岩封盖能力的影响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78-481.
|
[12] |
周士涛, 万光权, 刘永康.
碳酸盐岩有机质成熟度离子探针的判别
. 沉积学报,
1997, 15(2): 31-34.
|
[13] |
王新明, 盛国英, 傅家谟, 闵育顺.
广州感潮河段底泥有机质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2): 232-235.
|
[14] |
谢泰俊.
海相生烃碎屑岩的沉积环境及有机质的分布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4-18.
|
[15] |
林清, 王国尚, 耿安松, 张干.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湖沼沉积中的有机质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24-29.
|
[16] |
庄汉平, 冉祟英, 何明勤, 卢家烂, 刘金钟.
楚雄盆地有机质、膏盐与砂岩铜矿生成关系的有机地球化学证据与机理
. 沉积学报,
1996, 14(3): 129-138.
|
[17] |
周中毅, 范善发, 谢觉新.
晶包有机质——认识碳酸盐岩生油机制的另一侧面
. 沉积学报,
1991, 9(S1): 112-119.
|
[18] |
施继锡.
有机包裹体作为碳酸盐岩区油气远景评价标志的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1991, 9(S1): 163-170.
|
[19] |
赵全基, 周希林, 张壮域, 王相芹.
北太平洋锰结核伴生沉积物中某些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探讨
. 沉积学报,
1990, 8(2): 97-104.
|
[20] |
鲍根德.
太平洋西部深海沉积物中有机质、氮、磷的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1987, 5(1): 114-124.
|